特斯拉ai叫什么名字_特斯拉ai叫什么
1.每一位用户都是小白鼠,原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数据是这样累积的
2.“史诗级”发布特斯拉“擎天柱”将现身9.30AIDAY
3.特斯拉造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将取代人类?
每一位用户都是小白鼠,原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数据是这样累积的
文/张一
兰德智库对自动驾驶 汽车 有过一个评估,即真正的自动驾驶系统想要达到量产应用条件,至少需要经过110 亿英里(约170-180亿公里) 的道路验证。
而照这个条件估算,即使一个团队拥有100辆自动驾驶车辆24小时不间断的同时进行道路测试,积累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以“百年”为单位……
按照我们国家五年一个,要实现自动驾驶这个小目标恐怕至少需要不少于20个五年,真的这么难吗?也不是。
根据特斯拉AI部门最近公布的一个数据,Autopilot(自动驾驶,以下简称AP)自2015年上线开始截止至这个月,在启用状态下行驶里程已经突破30亿英里,其中NOA(自动导航驾驶)启用状态行驶里程破10亿英里,自动变道功能执行超过了20万次,智能召唤使用次数已超过120万次。
只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并非特斯拉自己内部用测试车辆累计的,毕竟去年特斯拉在提交给加州车辆管理局(DMV)的自动驾驶报告中,他们自己在加州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仅为12.2英里(约合19.6公里)……
30亿英里的Ap行驶数据是所有使用AP功能的特斯拉车主们一起跑出来的,通俗点说,就是每一个使用AP功能的特斯拉车主都免费给特斯拉当了一回小白鼠。
特斯拉Ap系统内拥有一个“影子模式”,即使在Ap功能不开启的状态下也可以在后台运行并收集真实路况环境下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反馈给特斯拉自动驾驶的神经网络进行学习。
其实按照这个说法来推算的话,那么即使AP功能未开启状态下的行驶数据对特斯拉也是有用的。而早在2018年11月,特斯拉刚完成第50万辆车交付的时候,遍布全球的特斯拉 汽车 总的行驶里程已经累计达到了100亿英里,几乎已经接近了110亿英里的自动驾驶系统量产应用条件,现在恐怕更是早已超过了。
作为对比,Waymo 目前在开放道路上的测试里程才刚突破2000万英里,而国内百度Apollo无人车的道路测试累计里程还不到200万英里,差距几乎是指数级的,可以说目前特斯拉手中掌握的路测数据几乎无人能及。
那么在道路测试上,以Waymo 为代表的其他自动驾驶企业面对特斯拉已经无力一战了吗?当然不是。
其实是这样,目前自动驾驶 汽车 的道路测试分有两种,一种就是在开发的环境下进行真实的道路测试,而另一种则是在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上进行虚拟测试。而目前几乎所有车企和自动驾驶 科技 公司,均是以虚拟测试为主,真实的道路测试为辅,例外只有一个,就是特斯拉。
当然了,特斯拉之所以拥有如此庞大的数据累积,是因为敢于让车主当“小白鼠”,而非自己亲历亲为进行原始数据累积。而其他玩家也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只能借助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进行测试。
而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你可以把它稍稍理解成一个类似GTA的这种大型 游戏 ,当然实际的仿真测试平台比 游戏 要复杂的多。不过虚拟仿真测试平台的好处不仅仅是省时,原因还在于它是可以可控的,这个可控包括了在虚拟仿真测试平台上可以模式各种现实环境中不常出现的情况。
比如极端雨雪天气、各类不同的夜间道路情况等等,而且也不受现实情况的约束,比如在仿真测试平台上,可以同时运行上万辆的自动驾驶 汽车 ,而日行驶里程则可以以百万公里为单位。
阿里最近发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混合式仿真测试平台,每一天的虚拟测试里程就可超过800万公里,而生成一次极端模拟场景的时间仅为30秒,每日可支持的场景构建数量达百万级,这都是真实的路试很难做到的。
而Waymo也曾宣称,每天在他们的自动驾驶虚拟测试平台中都有2.5万辆测试车辆穿梭其中,而每一辆测试车型从它的经历中学习到新的东西,就会分享给其他 汽车 ,以规避类似危险出现。
目前,Waymo虽然在开放道路上的测试里程才刚突破2000万英里,但是仿真测试已经超过100亿英里。当然,特斯拉无人能及的地方就在于,其30亿英里的行驶数据全部来自真实道路情况,而非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其实,对于全球各大车企及自动驾驶科创公司来说,虚拟仿真测试都是主要依靠手段,自动驾驶测试中有90%的场景通过模拟仿真平台完成,剩下的10%则通过测试场及实际道路测试完成。
毕竟进行实际道路测试的成本和周期都太高太长了,极端天气可能几个月遇上一次,而在虚拟测试平台一天就可以模拟无数次,而且也不是谁都具有特斯拉那样的“勇气”。
“史诗级”发布特斯拉“擎天柱”将现身9.30AIDAY
特斯拉官宣北美时间9月30日将在帕罗奥图举行AIDAY、擎天柱机器人即将上线。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被命名为Optimus“擎天柱”,Optimus高1.72米,重56.6千克,身体由特殊材料制成,头部为可显示信息的屏幕。总体来看,无论是Atlas,还是其他人形机器人,都还不能算作商业化的产品,整个人形机器人领域仍处于早期阶段。
届时,“擎天柱”机器人的现身应该是“史诗级”的发布。
据上游新闻报道,今年1月份,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开发擎天柱是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未来它将比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更重要、更值钱。4月份,马斯克重申了对机器人业务的重视,并且透露最早在2023年就要开始生产。
6月3日,为了确保擎天柱原型能在今年的AI日上亮相,马斯克甚至不惜把原定8月的活动日期推后到9月底,并保证到时候将会是“史诗级”的发布。
马斯克表示,若未来两年内“擎天柱”能够量产,在规模效应下,其成本比汽车还要低,售价或许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74万元)。
擎天柱,又称“特斯拉机器人”(TeslaBot),是马斯克在去年8月19日第一次特斯拉AI日活动上推出的新概念。今年以来,马斯克数次高调宣扬擎天柱在特斯拉未来业务里的战略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8月11日晚间,在雷军2022年度演讲中,小米发布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内部称为“铁蛋”。
机器人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
特斯拉造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将取代人类?
8月20日,在特斯拉AI日活动上,特斯拉宣布了人形机器人Tesla Bot。
根据介绍,Tesla Bot的身高大约为5英尺8英寸,也就是大约1.73米;重125磅,大约57公斤。这款人形机器人的面部是一个屏幕,可以用于显示信息,还配备了灵活程度接近人类的双手。
相关的报道显示,这款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在2022年推出,其主要的用途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从事人们不喜欢做的危险、枯燥的工作。
在智能化发展越来越热的21世纪,机器人、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工厂使用机械臂代替基础人力,医院使用医疗机器人给病人做微创手术,餐厅用机器人替代服务员来给客人送餐,阿尔法狗勘破围棋智慧,连续胜过多名国际高手……那个早就让人类隐忧的话题,似乎逐渐逼近了答案——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能吗?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01
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机器人越来越强大,那么总有一天会进入人类的 社会 当中,把人类取代。
另一部分人则是觉得机器人再强大也不过是人类的产物,如果切断能源的话就是一堆废铁。
其实,仔细分析的话,人类被机器人取代的观点是过于悲观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是人区别于机器人的最重要最独特的部分,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仍然是人工智能无法实现,更是无法替代的。
02
为什么短期内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
人类制造工具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和服务,机器人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人是追求意义的智慧生物,人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类赋予某些事物以意义或价值,才构成了目的-手段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怎样才算是达成了目的,等等。而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需要人类将具有意义的目的-手段逻辑关系以编码形式输入,人工智能才能按照这种关系工作,但它本身无从建立这种关系。
不管人工智能多么发达,归根结底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解决问题,而不能主动突破既定框架。
人以意义来理解世界,也以此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如某人闯入了某个原始部落,那些原始人没有语言,或者即使有语言他也听不懂。但是,如果他看到这些原始人架锅生火,他就会知道,他们要做饭了。人类有相似的心智结构,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相互理解。如果换成机器人呢?除非是科幻**里那些由演员扮演的机器人,否则它只会搜索和输出代码,不会真正试图去理解眼前所发生的各种状况。
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通过意义和价值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而人工智能根本没有意义的概念,没有价值观,终究只能是人的工具,短期内不可能超越人类。
03
机器人可以取代人的机械重复性工作
机器人、AI等,带给人类的影响将是翻天覆地的,这是时代的革新,从生活的细节到人类 社会 的生产方式都将被机器人彻底改变,包括人类的一些简单工作,机器人将取代那些较为低端的机械性劳动力。 但也不用太过悲观,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会催生出更多新的工作岗位。到那个时候,人类将承担更先进更高级的工作。 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这个工具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市场竞争力,胜任新的工作岗位以不被时代淘汰,是人类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