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核心技术是美国制造吗_比亚迪造核动力汽车
1.为什么很多城市还要采用对天气环境要求更高的电动环卫设备?
2.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3.车市诸侯混战 北汽如何“应战”?|汽势原创
为什么很多城市还要采用对天气环境要求更高的电动环卫设备?
谢邀,本质上我可以理解成这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要用新能源环卫设备而不用传统的内燃机环卫设备,为什么新能源环卫设备要用电能而不用其他能源,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用新能源环卫设备自然是因为它环保,在城市中使用新能源环卫设备主要的考虑有三点:一是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新能源设备的运行往往更为平稳,更有利于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二是作业噪声低(不是没声音),没有内燃机的那种大噪音,可以减小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三是环保卫生,新能源环卫设备不会产生废气,不会污染城市空气、影响群众健康。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新能源环卫设备要用电能而不用其他能源,说实话,最直接的原因是能源技术和成本的制约导致其他新能源的设备没办法量产。比如核动力,有技术,但成本太高,也需要管控,无法量产。再比如氢燃料,技术不够成熟,稳定性和安全性差,也无法量产。对人类而言,目前能够精准把控的新能源也就是电能了,同样的,电能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除了传统的煤炭以外,还有太阳能、风能、水力等等途径。
目前在行业内来说,电动环卫设备做的最好的应该是盈峰环境吧,毕竟他们做电动环卫设备已经很多年了,市占率也比较大。虽然说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污染产生,但好在污染在源头,而不在使用过程中,按现在的技术,只有制定好相关政策,还是比较好把控的,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所以综合以上这些原因,政府更加倾向于采用对天气环境要求更高的电动环卫设备,这不光是对我们环境的保护,更是为我们子孙后代谋福祉的事情。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仅仅十多年前,中国的一流文章还非常少见,很多教授都从来没发过,有一篇就显得很高大上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对人才的标准也一路水涨船高。现在想在科大这样的单位获得副教授职位,五篇一流文章算是起步价。出门介绍研究成果,如果不是这种量级的,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美国的一流和二流大学的研究水平是非常高的,随便拎出一个教授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还有一大波诺贝尔奖得主。是的,不少诺贝尔奖得主是在美国二流大学工作的。
不是很久(十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研究水平整体而言跟美国还没得比,相差太远。不过中国的进步非常快,现在中国一流大学的研究水平我觉得已经接近美国的二流大学了。至少人们的期待值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研究单位作出世界一流的成果被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不会令人感到惊讶了。进步也表现在广度上,以前只有中国的一流院校才能指望作严肃的研究,现在连一些二流院校都不时发一篇《自然》、《科学》了。
中国的上升势头之猛可以从各国2014年与2013年WFC的对比上看出来。美国下降0.8%,德国上升1.0%,日本下降2.3%,英国上升0.9%,然后六到十位的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韩国都是下降的。中国呢?上升14.9%!这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保持14.9%的增速,5年就会翻一番。如果中美都保持14.9%和-0.8%的变化率,8.7年后中国就会赶上美国。
然而这还没完。自然出版集团的WFC数据是每月更新的。现在显示的是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统计,跟2014年12月的数据相比刚好过去了半年。仅仅半年时间里,中国的WFC又从5026变成了6318,增长25.7%!
按照这样的速度,两个半年即一年就会增长58%,达到7942。因此以后如果看到报道中国2015年的WFC达到7000甚至8000,不要感到奇怪。与此同时,美国的WFC从18643变成17448,下降6.4%;德国从4077变成3939,下降3.4%。
在半年时间里,美国对中国的比例从3.6缩小到2.8,中国对德国的比例从1.3扩大到1.6。如果这种令人咋舌的速度持续下去,中国超越美国所需要的时间就不是9年,而是3年!我们有可能在2017年就看到!此外,俄罗斯(338)排在第十九位,中国是俄罗斯的18.7倍。
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可以考察一下。前面说的WFC来自对68个一流期刊的统计,但这些期刊的学术地位并不相等,好比《射雕英雄传》里的裘千仞和王重阳都算一流高手,但王重阳还是比裘千仞厉害不少。《自然》和《科学》的学术声誉和发表难度比其它大多数一流期刊更高,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顶级期刊的代表。当然这个代表性低一些,因为历史上发表在《自然》与《科学》之外的里程碑式论文(包括许多得到诺贝尔奖的)实在是太多了,远远多于发表在那68个一流期刊之外的,不过仍然不妨做个参考。
自然出版集团也给出了只限这两个杂志的WFC,我们姑且把它作为各个国家或研究机构发表顶级论文的指标。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国家中最高的是美国(860),然后是英国(144)、德国(116)、法国(67),中国(58)只排在第五位。
研究单位中最高的是哈佛大学(75),而中国科学院(17)只排到第十五位。
这里固然有《自然》与《科学》对英美特别照顾的因素,不过也反映出我们在顶级论文中的地位比在一流论文中的地位低一截。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次顶级的成果。后面将会谈到,这是一个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现象,而且与中西的历史与文化有关。
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
基础研究的产出可以用科学论文度量,下面我们再来看应用技术的产出,用专利度量。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是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五局处理了世界80%的专利申请,承担了专利合作条约95%的工作。
从2012年以来,五局每年联合发布统计报告。2015年初,五局发布了2014年的主要统计数据报告,完整版的2014年五局统计报告将于2015年底完成。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显然发明专利是与科技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的。五局的主要统计数据报告中列出的全都是发明专利的数据。
2014年五局共收到23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最多的是中国,高达92.8万件,占了40%!其次是美国,57.9万件。日本、欧洲、韩国分别是32.6、27.4和21.0万件。这是中国连续第四年居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第一的位置。跟2013年相比的增速,中国也是最高的,达到12.5%。美日欧韩的增速分别是1.3%、-0.7%、3.1%和2.8%。
再来看发明专利的授权。2014年五局共授权了95.54万件发明专利,其中最多的是美国,30.1万件,占31%。其次是中国,23.3万件。日本、韩国、欧洲分别是22.7、13.0和6.5万件。中国的增速12.3%最高,美日韩欧的增速分别是8.2%、-18.0%、1.9%和-3.1%。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知识产权局的申请人都来自全世界,不只是自己国家。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申请人中,86%来自中国,4%来自美国。而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申请人中,只有50%来自美国,3%来自中国。在授权方面,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权人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分别占70%和7%。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权人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分别占48%和2%。显然,美国专利的国际化程度比中国高不少,吸收外国智力成果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车市诸侯混战 北汽如何“应战”?|汽势原创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发自上海
回望2022,汽车行业经历了疫情、缺芯、限电,供应链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然而对于北汽集团来说,却在这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一年里,在险象环生的市场走出了不一样的节奏,展示了强劲的韧性和生命力。
进入2023年,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国际车展上海车展,各大车企“秀肌肉”、“秀技术”、“秀战略”,于北汽而言,进入新的时间节点,北汽集团携极狐汽车、北京、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等庞大阵容亮相,“向新 向上 向未来”的参展主题,在汽势Auto-First 看来,这其中蕴含了两个重要信息。
一方面,2023年是新的开局,车市风云变幻,燃油替代加速,汽车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更需要“向新向上”。另一方面,在汽车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北汽集团不仅要权衡考量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更需要抓住风口,顺势而为,面向未来。
基于此,位于4.1号馆的北汽展台,北汽集团多箭齐发,自主、合资品牌全面发力、乘用车和商用车双线并举,混动发动机、氢内燃机、极锋动力、480KW超充桩等核心技术一齐亮相,将“上海车展”打造成科技与潮流的秀场。
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北汽集团实现整车销量41万辆,同比增长11.2%,整车批发和终端销量双双跑赢大盘;实现营业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长5.1%,利润总额实现突破;在京产值实现860亿元,同比增长2.6%,全面达成一季度高质量“开门红”。
进入4月,以上海车展为契机,北汽集团加速蜕变,为未来蓄势。
上海车展焕新产品矩阵
焕新产品矩阵是一道大考题。说到底,只有产品为王,才能掌握主动。大自主阵营集体品牌焕新,折射出北汽集团无限潜能。
2023上海车展北汽展台可谓落地生花。
极狐汽车:阿尔法T森林版、阿尔法S森林版、阿尔法S全新HI版、纯电亲子产品考拉;
北京汽车:包括北京概念车、魔方、新款X7、EU5-plus、北京40、60、80系列产品,总计6款量产阶段车型,共10余辆展车参展;
北汽福田:火星皮卡,其中,火星7和火星9将于2023上海车展亮相并开启预售。
北京奔驰:北京奔驰国产EQE SUV;
北京现代:北京现代重磅新品MUFASA。
支撑这些硬核车型、硬核产品,让北汽突围制胜,是北汽集团长期积累起来的特别优势,自主创新技术。
北汽如何突围制胜?
技术,是最大的武器;技术,也是北汽第一属性。这一点,无论是工业革命时期还是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都未曾改变。北汽的突围致胜正是来自技术,包括混动发动机、氢内燃机、极锋动力、480KW超充桩、车联网终端模块等。
极狐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将超高感知融合系统、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领先算法“软硬结合”,打造更智能、更安全的全场景出行体验。截至目前,这项前沿技术已助力用户安全行驶30多万公里。
除了华为,今年2月,北汽集团与地平线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双方在智能驾驶业务领域的业务合作。根据协议,北汽集团和地平线将共同搭建市场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基于地平线征程2、征程3、征程5等全系列征程芯片,北汽集团将实现旗下多个自主品牌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首款量产合作车型预计今年落地。
补能体系同样至关重要。据了解,2023上海车展亮相的极狐超充桩,不仅获得了IDA国际设计大奖,且使用者可以直接插枪充电,结束后自动远程完成支付,甚至通过APP还能远程操作充电桩启停、监控充电桩状态,并将充电桩分享给亲友、访客、陌生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上,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里程就能增加197公里,让用户以加油同样的速度实现为爱车快速补能。
车联网终端模块,坐镇的是中国十佳底盘极狐IMC架构平台,该平台拥有超级拓展、超级智能、超级交互、超级进化四大特性。通过模块化的底盘结构,实现轿车、SUV、Cross车型全覆盖。多款悬架模块、转向模块、制动模块、行驶模块拓展性开发,不同车型底盘模块灵活配置,让底盘平台化率达到业界领先的80%以上。
对于试驾过极狐车型的,或者已经购买了极狐汽车的人来说,对于极狐车型的整体认知,一个关键点是良好的基础性能,安全性能和智能驾驶水平。
再来看纯电极锋动力,是北汽另一“杀手锏”技术。纯电极锋动力,拥有高达93.5%的最高系统效率,单电机效率突破了97.7%,1m声压级噪音低于78dB;“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燃油魔核动力最大扭矩305N·m,功率138kW,配合米勒循环,油耗整体降低4.5%以上。
整体而言,从纯电到燃油,北汽两项自研动力技术,性能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准。
极狐“被低估” 新能源按下“加速键”
燃油替代加速,是行业大势。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按下加速键,渗透率近30%。进入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销量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就此,中国新能源车市,正式进入群雄混战。
对于这个考题,北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从三个方面重点来看,北汽如何按下新能源汽车“加速键”。
一方面,极狐高端新能源品牌继续发力。
作为北汽高端智能纯电自主品牌,极狐汽车此次上海车展单独展出,一直备受瞩目,但也被严重低估。如果要说当下新造车品牌里,极狐一定是最被低估的品牌。
从技术实力方面,极狐有顶级的三电技术,豪华整车制造水准以及第一梯队的高阶智能驾驶;
从”软件定义汽车”来看,作为行业里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首个交付产品,极狐阿尔法S 全新HI版在深圳、上海之后,又于近日在广州开通了城区NCA(城区智驾导航辅助)。作为国内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成员华为,与北汽的合作不仅时间早,技术打磨和团队配合更为默契,是国内首批和华为合作的车企之一。
3月,极狐三款车型整体发力,其中,极狐阿尔法T月销环比增长318%,同比增长299%;极狐阿尔法S月销环比增长154%,同比增长103%。随着车市进一步回暖,在一个更加务实和理性的新能源市场,极狐的三电技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等将进一步支撑释放销量,有望在三季度迎来一波高峰。
另一方面,极狐汽车发布全新车型考拉,纯电亲子车型,专注亲子出行的产品定位,力图在这一细分市场有所斩获。
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倒也不失为一个明智选择。长城有专注女性定位的欧拉新能源品牌,理想汽车则将目光聚焦在家庭奶爸,比亚迪在家用20万元以下市场发力,对于细分市场,需要发现,也需要重新定义。
数据显示,我国女性车主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汽车已成为女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拉的出场,正是一条母婴用车的差异化道路,带来全新的体验,解决了亲子出行痛点。
第三,新能源技术路线方面,北汽集团坚持“纯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线并举”的技术路线。
据汽势Auto-First 了解,北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狐汽车陆续推出了阿尔法T、阿尔法S、阿尔法S全新HI版等车型;北京越野推出BJ60,混动系统拥有更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能力;北汽福田已初步完成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布局;合资品牌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也加速新能源产品导入。
从市场销量来看,4月10日,乘联会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量131.3万辆,同比增长22.4%。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42.2万辆,同比82.6%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纯电动车型,且在新能源市场上的销量占比已超过32%。
技术布局的前瞻性在于超前投资和不断的创新研发,纵观国际车企巨头,多条技术路线并举是普遍做法,北汽同样如此。
鱼大 风浪也大
汽车产业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密集的人才投入。商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对一家车企尤其是当下转型向上的北汽而言,留下几个重要命题。
首先,技术转型下更需聚焦用户。
其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机会、趋势、时机、战略,这些看似宏观的词汇背后是实打实的研发投入、车型开发、营销策略实施,每一步都不容有失。手握技术的北汽,则需要在技术基础上,在产品端聚焦用户。在产品上展现出自身的技术优势,让消费者接纳。在当下卷无可卷的市场,标签和差异化是吸引用户的重要砝码。
正所谓“鱼大,风浪也大”。
汽势观:
卷无可卷的车市,日新月异的技术,新能源渗透率的节节攀升,ChatGPT引发的大模型竞赛,都在深刻改变着每一个车企,2023上海车展,对于北汽集团,既是开端,也是起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势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