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股权激励方案_特斯拉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1.小米汽车高薪抢人背后,新风口还是内卷?
2.贾跃亭造车背后的秘密,被我们发现了
3.特斯拉河南女车主维权引巨大争议;货拉拉上线录音功能
4.李想预判未来:2024年进入“彻底”智能电动车时代
5.营收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7% 特斯拉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小米汽车高薪抢人背后,新风口还是内卷?
“小米加入 汽车 行业,车企的内卷才真正开始。”一名传统车企的员工对于小米 汽车 的成立,发出这样的感叹。
小米 汽车 正式宣布成立不到一周,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小米 汽车 求职互助小组”里已经有超过300条讨论的帖子。伴随小米 汽车 在北京正式落户的消息,内推、面试、投递简历成为该小组近期讨论的热点话题。
粗略统计,小组内参与讨论者的标签有蔚来、吉利、长安 汽车 、通用 汽车 、上汽、一汽-大众、广汽、现代 汽车 、天际 汽车 、北汽等整车厂的员工或前员工,另外还有泛亚、博世、采埃孚等 汽车 供应链企业的从业者,大家讨论的核心都围绕着投递简历情况、面试进度、薪资待遇等问题。
据报道,有猎头表示小米挖人,给出的薪资比市面高出20%-30%。作为今年上半年才宣布造车的小米,似乎有成为 汽车 圈“最佳雇主”之一的苗头。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高薪与“造好车”之间到真有着直接的关系?
激励还是内卷?
近日, 吉利 汽车 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在朋友圈公布,其已加入顺为资本。该机构是雷军和许达来在 2012 年创办的风投机构,胡峥楠担任投资合伙人。除了公布最新状态外,胡峥楠还顺便打了个广告“有好的项目、革新的技术,欢迎推荐。”
吉利技术“大牛”跳槽小米,这只是小米挖人的冰山一角。值得一提的是,胡峥楠顺手打的广告中,透露出小米对革新技术的高度重视。
据招聘网站信息显示,小米上海地区开出的薪资范围为30-60K和14薪,岗位主要为研发和技术类负责人或骨干,其中要求应聘者具备5-10年的工作经验。而同为上海地区的特斯拉,部分要求工作经验5-10年的技术岗位,同样也开出了30-60k的薪资,有些要求3-5年工作经验的技术岗则开出了20-40K的薪资。与特斯拉相比,小米 汽车 开出的薪资范围基本持平。
此外,在小米 汽车 官宣当日,雷军公布小米 汽车 已搭建起一支300人的团队。据了解,该团队一部分来自内部转岗,另一部分来自对外招聘。内部转岗人员要求原工作主要为偏技术和研发方向,而外部招聘人员,同样也以技术岗为主,比如吉利的胡峥楠。
据小米官方透露,小米 汽车 招聘以来已收到超2万份简历,目前仅300余人完成入职。其中,有一位网友表示刚拿到小米offer,其表示“小米期权分5年归属,而且行权要满足三个里程碑。”对此条件,另一位网友评论“这种方式肯定比已经上市的蔚来、小鹏、理想等直接发要坑一点,就看你愿不愿意相信小米了。”
5年时间,并且需三个里程碑,意味着加入小米 汽车 想通过期权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前提必须是相信小米 汽车 一定能成功,并且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对于小米 汽车 的挖角,吉利、长城、岚图等其它车企也开启了人才保卫战。
在小米 汽车 成立前一天,吉利 汽车 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通过了一项总额不超过3.5亿股的股份奖励计划........首批向10884名被激励对象授予约1.67亿股股份。”此外,还有全员家庭 健康 保险计划,即员工及直系亲属的意外/重大疾病保险。长城 汽车 向8784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39710.1万份,向不超过586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4318.4万股,覆盖范围超过50%。而岚图核心骨干将有权持有岚图 汽车 至少10%股份,一汽更是提出员工人均收入提高至超过18万元的目标。此外,近期宣布混改的广汽埃安,也表示“将开展员工持股,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吉利这个也太画大饼了”有网友对吉利的“共同富裕”计划提出这样的评价。“换算成现金每人每年能分8万多元,这1万多人的职位至少需要是中高层领导,高低职位不同对应能分到的数额也不一样。”
此外,该网友还表示“吉利 汽车 的薪资在行业内属于中低水平,从2020年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吉利员工跳槽。未来5-10年新兴 汽车 厂会大量扩张,所以为了留住人才,吉利这个政策目的是把核心技术人员留住3-5年,给自己留有做好人才储备的时间。”
按照吉利集团公告表示,被激励者有以下情况:一、业绩目标未获达成(或部分达成后按比例归属(倘适用));二 选定参与者因任何理由而不再为参与者; 三 雇用选定参与者的联属人士不再为联属人士;四作出本公司清盘令或通过本公司自愿清盘决议案。奖励将自动失效。
显然,车企们提出的股权激励计划,都带着一定的目的或限制条件。但小米 汽车 掀起的抢人大战,显然对 汽车 从业者们是利大于弊。
不过,新兴 汽车 企业高薪挖人,小米并不是第一家。几年前的乐视 汽车 ,从传统主机厂挖走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见证了。此外,去年宣布破产的拜腾,也曾用高薪招揽了不少业内人才,“5000万零食费、上千元一盒的名片”的福利让人叹为观止,但最后却发不起工资而破产。
因此,这一轮抢人大战中,各家车企开出的高薪和激励,是机遇还是需大于实,需要大家檫亮眼睛。但显而易见,随着小米等的加入,车企之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内卷。
心情高兴才能造好车
“生产普工,底薪5341,年薪11万、12万。”这是特斯拉对车间生产线普通操作工开出的薪资待遇。作为上海一线城市,万元左右的月薪显然并不算低。因为,据公开数据统计,2021年本科应届生的平均起薪为5809元,这两组数据相差并不大。
其中,最让大家心动的还有一条:“五险一金之外,还增加个5%的补充公积金,扩充商医疗保险,社保内医疗费用100%报收,覆盖员工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对此,有网友评价“仅这一条就能秒杀很多国内车企”。
虽然小米 汽车 现在并未明确是自建工厂还是代工生产 汽车 ,但对于部分其它车企的一线工人而言,特斯拉普工的薪资和福利,简直羡煞旁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位西安比亚迪工厂的普工直呼,他表示比亚迪西安工厂“普工合同上写的是1680基本工资,算上加班每月能上3000,加班多的话能到4000多点,此外每月还有150元的伙食补助,社保正常缴纳。”
吉利晋中 汽车 厂近期发布的一则招聘公告显示,薪资待遇为焊装车间20元/小时,其他车间19元/小时。月工时260以上,综合工资6000。上班时间为早7点到晚7点(半个月白班,半个月夜班),上六休一,提供免费4人间住宿,但水电自理,此外每月还有200餐补。
虽然,不同城市生活水平不同,薪资待遇也有明显的差别。但很多人认为,国内 汽车 企业给普工开出的福利待遇,明显不如特斯拉。
但是,也有部分网友表示,特斯拉过万的月薪并不好拿,有前特斯拉员工表示“很少会拿到那么多,因为加班不多。”此外,还有网友反映“特斯拉工厂不提供免费住宿,需要自己花钱。”
新一轮造车热掀起的新风口,让高精尖人才再次成为香饽饽。相比之下,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很少受到企业和外界的重视,但作为每一辆新车诞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对企业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
贾跃亭造车背后的秘密,被我们发现了
时隔7年,贾老板创办的法拉第未来Farady Future( FF)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北京时间7月22日,法拉第未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盘前涨幅一度扩大至50%,开盘涨超22%。
在经历了多年迟迟无法量产,母公司乐视遭遇资金链问题,创始人申请个人破产重组,与投资方的爱恨纠葛,沉寂多时、命途多舛的FF挂牌纳斯达克,算是实现了阶段性的逆风翻盘。
众所周知,新造车的壁垒,一是资金雄厚程度、二是核心人才,没有资金也不会有人才。
据知情人士透露,FF中国最困难的时候,降薪、甚至拖延工资的情况也曾出现。不止FF,早期的特斯拉、蔚来、理想都曾面临资金链危机,员工不会单纯用爱发电。
如何“既要活着、也要稳住人才”,是每个新造车企业日思夜想的问题。
大佬们思考的结果无一例外地指向一个关键词——期权激励。
如今新造车抢人大战正酣,各种类型的车企都用“期权”诱惑着心思日渐活泛的 汽车 人。
谁家抛来的期权可以放心接?什么样的期权是在画大饼? 汽车 人期权兑现路上有哪些坑?「搞钱观察局」带你一探究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造车,先抢人。这个硝烟渐浓的战场,期权成了车企一大抢人利器。
7月16日,据36氪消息,小米 汽车 将授予员工独立的 汽车 公司期权,分5年发放完毕。期权成熟后,有两种变现方式——如果小米 汽车 上市,“临上市前,一股 汽车 期权对应一股上市后的 汽车 主体股票”;如果不上市,员工可按照不同的业绩锚点,将手中期权兑换成小米限制性股票,并在3个月后选择换成可流通的股票还是现金。
后厂青年了解到,同样是互联网背景的车企,集度全员持有期权。
而滴滴虽然对外是以网约车D1项目为名招聘,但人员都会转入智能 汽车 事业部,造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车。这一部门并非全员持有期权,职级d6以上有机会谈期权,d8以上都有期权,无人驾驶项目给期权的概率非常大,分4年行权。
而华为车BU的期权政策与华为一致,即分为“TUP”和“ESOP”。一年配一次。
TUP指的是“固定年终奖”,一般满3年可以拿,兑现不用花钱,但有5年期限。ESOP是虚拟股票,需要交钱认购,7.85元/股,一般满5年可以拿。认购后,在职期间都可以拿分红,退休后可以保留,折损率和退休年龄负相关,此后享受终身收益。
至于已经上市的蔚来、理想和小鹏,期权政策也各不相同。
最特别的当属蔚来,蔚来在业内以全员持股著称,1000股/四年的期权,一年相当于25%,价值超过7万。
至于理想和小鹏,两家的期权授予条件较为类似。理想 汽车 招聘经理张艾丹在脉脉上发帖称,理想授予员工的是ADS(美国存托股份),达到相应的级别,会有股票授予,可以行权。
后厂青年独家了解到,理想的股票需要和工资一起算缴个税,在固定时间授予,5月开始股价按照25美金/股,P6/M6开始有股票,4500股左右(去年5000股),5年成熟,每年行权900股;P7以上都有股票,9000股左右。
至于小鹏,职级达到P6会有不到2000股的股票;P7以上基本都有股票。
可喜可贺的是,新势力发期权的风气也“传染”给了传统主机厂。
7月3日,吉利发布了“共同富裕计划”纲领,称将“建立事业合伙人机制, 探索 多种形式的股权、期权、收益权、奖金等激励组合。员工将基于业绩表现参与股权激励或收益分配,实现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增长。”
5月25日,长城 汽车 发布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拟向8784人授予A股普通股股票期权39710.1万份,拟向586人授予限制性股票4318.4万股。授予对象包括中高管、董事和骨干。据悉,2020年和2021年,长城一共推出2期股权激励,累计覆盖超1万人。
另外,后厂青年获悉,东风旗下的电动车品牌岚图,核心骨干将有权持有至少10%的股份。
放眼全球,新造车头号吸睛选手特斯拉必须拥有姓名。
据老虎证券ESOP的数据,近十年来,特斯拉发布的股权激励总规模达到了1.96亿股,现价市值达到了120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8000亿元。
按照中国市场”Model3”30万元的中间价来计算,特斯拉的股权激励已经价值260万辆Model3。
2014年,特斯拉为了推动Model X、Model 3的量产,设立了一项总规模达536.5万股的股权激励计划——只要在12个月内加班加点生产出10万辆 汽车 ,高管们就可以拿到402.38万股股份奖励,
相当于每生产一辆车就可以拿到现市值2.59万美元的期权,折合人民币16万元。
2019年,特斯拉再次发起了新一期股权激励,根据该计划特斯拉将最高发行6250万股股权激励,按照特斯拉的股票现价,该部分股权激励总价值高达400亿美元。
再回到本周最“励志”的车企FF——2015 年,法拉第实施了全员股权激励计划,许诺让股权激励真正覆盖全体员工。2018年重修计划,更名“2018 股权计划”,向员工、董事和顾问授予3亿A类普通股奖励。2019年5月2日,FF实施了短期激励计划,也叫做“STI方案”,向员工、董事和顾问授予最多1亿B类普通股的奖励。
之后,为激励管理人员,贾跃亭参考阿里巴巴、咨询行业的合伙制度,通过FF GP以及其他三家中间控股公司实施了FF Intelligent合伙计划,合伙人以0.50 美元的单价,认购FF GP 的股权。
2020年,为了激励和奖励重组债务人实现法拉第集团的战略目标,法拉第采用管理层激励股权计划,该计划命名“未来股权激励计划”。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同样,不同企业抛出的“期权诱惑”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却各自暗藏玄机。
选对了,身价和公司股价一起一飞冲天;选错了,不仅付出了时间和机会成本,还会被同龄人甚至后辈弯道超车,午夜梦回之时意难平。
摆在车圈老哥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期权和现金怎么选?
这道题难就难在,它是对眼界、智慧和格局的多重考验。选现金吧?好像格局小了。毕竟车圈最著名的那位老哥——马斯克不是这么选的。
从2004年开始担任特斯拉CEO开始,一龙同学一直拒绝领取工资。从2019年5月开始,特斯拉干脆取消了马斯克的工资。但是特斯拉会给马斯克量身定做股权激励计划,2012年,总激励规模现价市值近170亿美元。
目前,这项激励已经完成90%的归属,意味着马斯克已经完成150亿美元奖励的落袋为安。
2018年,特斯拉批准了马斯克未来十年的薪酬方案,依然没有任何工资或现金奖励,但是拥有总规模高达2026.4万股的期权奖励,经过拆股之后,这2千多万股期权已经变成了1.01亿股。
根据老虎证券ESOP的数据,马斯克的这1亿多股期权的行权价为70.01美元/股,如果按照7月7日特斯拉644.65美元/股的收盘价来计算,马斯克如果将这部分股权激励全部行权,将净赚580亿美元。
选期权吧?好像风险大了。毕竟谁也说不准,哪家企业会是下一个特斯拉?赌对了笑傲天下,赌错了活成笑话。
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人才流动与迁徙2021》报告,越是基层员工,越觉得期权/股权不重要,虽然看到大公司期权/股权红利时会大喊羡慕,但真正做职业选择时,仍然最看重确定性的短期回报。而高层员工对于高底薪的追求则没有那么强烈。
然而,架不住各家车企求才心切,想老老实实拿底薪的普通员工也和期权产生了联系。老虎证券ESOP团队Allen以特斯拉、蔚来、长城作为国外新势力、互联网背景车企、传统车企的代表,向后厂青年分析了目前 汽车 行业的期权激励情况:
期权已经成为车企进行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规模较大。特斯拉仅2014年面对员工的股权激励现市值就已经超过200亿人民币,长城 汽车 仅2021年期权方案涉及的股份市值也超过200亿人民币,蔚来 汽车 截止2020年末已授出未行权的期权市值也达到了240亿元。
但是就像后厂青年上篇文章《我用期权买过房,也曾被它闪过腰》所述,期权就像拴在高级打工人脑门前的一根胡萝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这根胡萝卜。因为这是一根上锁的胡萝卜,每个公司都配有不同的解锁条件。Allen表示,各个车企的背景不同、经营目标不同,考核标准也不一。
特斯拉以新车型量产、产量、毛利率等指标为考核标准,针对马斯克本人的期权甚至还以营收利润、市值为考核标准。长城的期权考核也偏向于销售量、利润、个人表现等方面。但蔚来 汽车 就偏向于时间锁定。
在小米 汽车 期权政策流出之后,岚图 汽车 HRBP王鹏在脉脉 汽车 同行交流圈里,详细算了算每个考核目标下,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36氪报道,小米 汽车 的里程碑业绩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新车发布、年销50万辆、年销100万辆,其中新车发布可变现不超过30%已成熟的股票期权,年销100万辆,可以将已经成熟的全部期权兑换成小米股票或者等值现金。
王鹏分析称,目前一个全新的 汽车 项目开发周期是24-36个月,所以第一个里程碑三年内可。但是年销百万辆这一目标并不容易达到。按照老牌车企过往的数据,通用实现这一目标用了13年,吉利和一汽大众用了20年,上海大众用了26年。
所以对于打工人而言,甄别胡萝卜的优劣是门相当有难度的技术活。Allen建议,在甄别带有期权的offer时,需要考虑
股权激励规模、解锁条件、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平衡期权是否物有所值。
如果期权奖励的股数并不多、行权价高、锁定期以及业绩考核条件苛刻,就不值得接受。
比如特斯拉曾经对马斯克和普通员工都设定过年化毛利率高于30%的期权考核标准,相对并不好完成。还有企业对期权设定高达10年的分批成熟解禁期,被激励人也需要考虑自己的时间成本。
国内车企,以长城为例,虽然在2020年也给高管安排了期权激励,但实际上因为离职最终注销了近14万股,占到当年发放的激励池一半以上。
另外,Allen特别提醒道,也需要考虑到 汽车 行业的特殊性—— 汽车 产业门槛高、创业失败的风险也不小,企业能否存活至上市也是问题。“股票期权是激励的同时,也等同于是一项投资,其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被激励人最好以投资的心态看待期权奖励。”
特斯拉河南女车主维权引巨大争议;货拉拉上线录音功能
1.三大百亿基金同日宣布:大幅放宽限购 交银施罗德基金杨浩、中欧基金周应波等“顶流”基金经理旗下基金公告率先 调整大额申购上限 ,这涉及3只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 合计规模超370亿 。
据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打开大额申购,一方面 可以为基金补充,利于基金经理逆势布局, 一定程度上也 可避免基金业绩受到赎回的冲击 ;另一方面也是代表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引导基民理性投资。(证券时报)
2.特斯拉河南女车主维权引发巨大争议 一段“河南女子坐在特斯拉车顶维权”的视频被热传。视频中, 女子用白布黑字写道“特斯拉刹车失灵”,同时喇叭播放“特斯拉刹车失灵,引发交通事故”的录音 。
3月10日,特斯拉方面称,该车辆出事时严重超速,车辆ABS和刹车系统均正常工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车主负全责,而 事后车主拒绝第三方检测 。(光明网)
解读 此事引发激烈讨论,一部分网友认为女车主是“车闹”,被判事故全责后试图转嫁责任,让刹车失灵背锅;一部分网友认为特斯拉失控事件频发,这次仍难辞其咎。我们期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结果。
3.长沙女孩跳车事件后,货拉拉上线录音功能 货拉拉通过其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公布整改进度:3月10日, 货拉拉所有的搬家/跟车订单上线了行程录音功能;承载录像和信息采集功能的“安心拉”智能行驶记录仪, 已开始在长沙装车进行产品验证,试运行和优化后将逐步向全国推广。(京报网)
4.借呗回应“贷款冷静期”投票:正在评估可行方案,希望进一步倡导理性借贷 目前,借呗正向用户推出一项关于贷款冷静期的热门投票,号称“假如首次借款7天内可反悔,全额还款平台可免息”。目前 89%的用户支持设置贷款冷静期 。(北京商报)
5.消息人士:苹果没有对富士康iPhone 12和iPhone 12Pro砍单,春节前后苹果还加量了 此前,日经报道,苹果计划将所有iPhone的订单削减约20%,其中大部分是最便宜的小屏5G手机iPhone 12mini。受此影响,A股苹果产业链两大龙头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股价大跌。(中证报)
6.联通电信辟谣首批5G用户被抛弃 有媒体报道称“首批千万5G用户被当作小白鼠,运营商已无情抛弃”,对此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明确回复称上述消息不实,并 没有所谓关闭非独立组网的5G网络 一事。
中国联通方面表示:“此事其实完全是谣言,我们注意到,目前网上所谓流出的中国联通相关文件,其实字体和章都是错的。”( 财经 网)
7.巴菲特成为千亿美元富豪 由于投资者将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推高至创纪录水平,巴菲特的财富已超1000亿美元, 成为千亿美元富豪俱乐部的第六名成员。 目前,这个俱乐部已经包含了亚马逊CEO贝索斯、特斯拉CEO马斯克以及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新浪)
8.B站通过港交所聆讯,受大型机构投资者追捧 招股最快将于下周启动 。这也是2021年第一个回港二次上市的明星公司。多位在港的大型机构投资人表示会考虑下单。(腾讯)
9.共享充电宝每小时从1元涨至4元,24小时封顶价从20元到40元 共享充电宝涨价为普遍现象, 同一品牌在不同场所的计费标准也不同 。(封面)
10.正式签署1.9万亿美元新冠纾困救助法案,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高 道指、标普500指数再创新高 ,纳指涨2.52%,道指涨0.58%,标普500指数涨1.04%。 科技 股走高,特斯拉涨超4%,苹果涨超1%。半导体板块ETF涨2.8%,英伟达涨超3%。热门中概股普涨, 哔哩哔哩涨10%,小鹏 汽车 涨13% 。(财联社)
1.中金:内地信贷需求强劲,数据体现政策“不急转弯” 社融数据按年增加部分来自于去年疫情后居民贷款投放的低基数和今年旺盛的信贷需求。 维持流动性温和收敛的判断,宏观流动性环境利好银行资产负债表修复和盈利弹性恢复。 (中金公司)
1.盛松成:商品房预售制改革可逐步考虑,条件成熟再取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表示,“我是不主张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 取消商品房预售一方面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意味着 阶段性减少供给,也不利于平抑房价 。(澎湃)
1.2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备案规模超700亿元,环比上升5.62% (中基协)
2.海通证券:后市或还有二次探底,进攻集结号尚需时日 技术上来看,周四沪指以一根“光头光脚”长阳线收复了半年线和5日线,市场恐慌情绪得到缓解。 这根长阳线解除了指数短期再度破位下行的风险,开始逐步进入震荡筑底的状态。 经过节后的连续大跌趋势破位后,已经元气大伤,市场情绪修复、筑底都需要一个过程。(海通证券)
3.险资股票与基金配置余额连增7个月后首降,1月份环比缩水267亿元 (财联社)
4.北向资金 周四净买入67.19亿元,连续3日净买入。 资金持续加码机构抱团股、新能源股, 分众传媒、招商银行、贵州茅台分别获净买入5.84亿元、4.88亿元、4.81亿元。此外,宁德时代净买入4.01亿元,中国平安、阳光电源净买入逾3亿元,隆基股份净买入2亿元。净卖出方面,泸州老窖净卖出2.17亿元,中国中免、立讯精密、五粮液净卖出逾1亿元。(Wind)
5.南向资金 净买入港股45.25亿港元,为本周以来首次净买入。(Wind)
6.新股中心 新股申购:艾隆 科技 (科)、英力股份、嘉亨家化。新股上市:菱电电控(科)。 依图 科技 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核, 上交所同意,时限3个月。依图 科技 在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和商汤 科技 、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并称为“AI四小龙”。
1.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成立 将为中美两国半导体产业建立一个及时沟通的信息共享机制,交流有关出口管制、供应链安全、加密等技术和贸易限制等方面的政策。(中证网)
解读 这是中美开始恢复对话的又一项突破,贸易关系有缓和的迹象。继续利好中芯国际、利好芯片设计和封测领域、利好下游 汽车 芯片和消费电子芯片应用领域;利空国内光刻机研发企业。在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要看结构,中低端项目利好,高端中性偏空。
2.日媒曝美日印澳将联手建立稀土采购链,以对抗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的主导地位 四国将计划让政府所属的金融机构给相关产业的企业提供贷款,并 打算带头起草相关国际规则 。据报道介绍, 中国稀土产量几乎约占全球60%,美国占16%,澳大利亚和印度分别占7%和1% 。(环球网)
3.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新进展:完成Model 3产能提升建设 项目(一期)第二阶段A阶段已于3月9日竣工,并于 3月10日至3月30日进行调试 。这意味着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 3产能将开始提升。(贝壳 财经 )
5.船东“抢船”,全球2021年箱船新订单已远超疫情前 近日,全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东塞斯潘连续宣布了两笔总计18艘、25.88万标准箱的新船订单。与此同时,台湾航运公司万海航运也计划订造5艘、6.5万标准箱的新船订单。
这让2021年至今的集装箱船新订单量达到了115.4万标准箱,比2019年全年新订单量还多50%。 2019年全球新造集装箱船为77万标准箱,2020年为99万标准箱。(财新网)
解读 目前船舶制造板块明显处于跑输大盘阶段,随着订单大增,造船板块有望迎来补涨和业绩上涨的戴维斯双击行情。技术方面的震荡平台型2浪结构比较标准,接近调整末端。A股相关上市公司: 中国船舶 ,2020全年实现民船海工交船198艘、1708.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5%,位居全球第一; 天海防务、亚星锚链 等。
6.中汽协:芯片短缺影响一季度产量约5%-10%,二季度缓解 (澎湃)
7.2月重卡销售11.8万辆,同比增长逾2倍 环比下降35.7%;1-2月,重型货车销30.1万辆,同比增长95.5%。(界面)
8.上海首家换电站正式运营:20秒即可完成一次电池更换 目前,该共享换电站支持为上汽荣威、北汽、广汽Aion、一汽红旗、长安等品牌换电车版车辆更换电池。(看看新闻)
1.特变电工:签订总额149.7亿元原生多晶硅销售合同 2021年7月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向 青海高景公司 销售原生多晶硅15.24万吨。该合同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约40.48%,协议有效期内 年均执行金额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约8.10%, 尚未达到特别重大合同标准。(Wind)
解读 这个高景太阳能是原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创建的,该公司去年底才刚投资170亿要在珠海创建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现在先把硅料抢下来了。 大硅片行业的隆基、中环又来了新竞争对手。
2.上海新阳:参股公司芯刻微中标并购得ASMLXT1900Gi型二手光刻机一台 该设备可用于研发分辨率达28nm的高端光刻胶。(Wind)
解读 这个光刻机虽然可以产出28纳米产品,但上海新阳刚开始进入湿法(侵入式)领域,要做到28纳米还需要很长时间。目前国内起步比较早的 南大光电,量产的级别在50纳米左右。
3.晶方 科技 :持股5.84%的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 (Wind)
4.汇顶 科技 :持股7.27%的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 (Wind)
5.长春高新: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1.64%,拟每10股派8元 (财联社)
6.中国联通: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8%,拟每股派0.164元 同时公告, 拟以12.5亿-25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 不超过人民币6.5元/股的价格,后续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回购期限为通过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上证报)
7.小米集团:不定期回购不超过100亿港元股份 (财联社)
8.中国重汽披露定增情况:鹏华基金、诺德基金及UBS AG等参投 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为50.13亿元,发行价格为29.82元/股,将于3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Wind)
解读 公司最新股价39.5元,这次 定增发行价折价24.5% 。
9.百度计划于3月23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百度申请发售9500万股股票,发行价高端在每股295港元。(财联社)
10.隆基股份:子公司拟31亿元投建年产5GW单晶电池制造项目 (Wind)
11.天顺风能: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60%-380% (Wind)
1.欧洲央行下季度PEPP购买速度将显著加快 欧洲央行公布3月利率决议,如期维持三大利率不变,维持 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 规模保持在1.85万亿欧元。 下个季度购买PEPP的速度将显著加快。 欧洲央行上调2021年通胀预期至1.5%,此前预期为1%。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 预计潜在的通胀压力将逐渐增加 。市场利率上升会给更广泛的融资环境带来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可能会导致过早的紧缩。(财联社)
解读 欧洲央行 将加快PEPP资产购买,提振市场情绪 。现在1.85万亿欧元计划还没消耗一半的额度。
2.北美地区本周日开始实行夏令时 美国和加拿大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金银、美油、美股等)和经济数据公布时间将 较冬令时提前一小时 。3月15日(周一)开始,美股将提早于北京时间21:30开盘,次日凌晨4:00收盘。(新浪)
李想预判未来:2024年进入“彻底”智能电动车时代
在理想汽车2023春季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对着仅仅5页PPT的内容脱稿演讲了整整105分钟,文稿整理出来超过了2万字。
那李想讲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他带领理想汽车在完成了“从0到1”这个过程之后,把这家公司将如何再“从1到10”这个阶段的发展思考结果、做了哪些判断,以及背后的为什么、面临什么挑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做了很全面细致的输出。
关于这场演讲的全文,已经有很多媒体进行了发布,而驾仕派则是将李想本人对理想汽车未来的预判、对行业的预判提炼出来,从李想的角度来看下一个五年、十年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逻辑。
一、增程的故事要讲到2030年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说理想汽车现在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而迈向“从1到10”的阶段?
这个并不是李想随口说说,或者是他“觉得”到了这个阶段,而是有财务数据的支持。
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显示,“理想汽车第四季度的经营利润(扣除股权激励)超5亿元,达到5.687亿元,经营利润率为3.2%。此外,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正向财务数据标志着企业已经逐步开始从初创阶段向更大规模转变。”
换句话说,在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开始赚钱了——赚了2.65亿元,实现了卖车的自我造血,而不再仅仅是用融资来的钱。
“从0到1的时候,其实是要验证自己的生存能力,从1到10是把你验证完的东西发扬光大。”李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
既然理想汽车已经验证了自己的成功方法,下一步就是如何扩大规模。
李想回溯最初2016年在做理想ONE立项的时候,就提出他们所有的挑战就两个,第一个挑战是充电难的问题,第二个挑战就是电池成本高。
“我指的充电难是替代燃油车的标准来开展充电,因为我们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当我买一辆电动车以后,用户整个的体验、行使半径,效率是比燃油车下降的。所以,我们思考从完全替代燃油车的角度来看充电挑战。”李想解释说,同时因为电池是有核心贵金属的大宗商品组成,所以电动车卖得越好,比如说去年下半年开始更强的爆发性增长,就会变得越来越贵。
当时他和团队思考了三条路径:换电、增程和10分钟充够使用里程的“快充计划”。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排除之后,理想ONE选择了增程,“增程可以用更少的电池也可以把车重控制下来,还能够解决长途出行充电的问题,跟我们SUV更相符。”
其实李想已经不用再复述增程的市场前景,因为销量已经证明了用户的选择。
理想ONE成为月销过万的爆款,也就是让理想汽车完成“从0到1”的生存阶段,而现在迅速铺开的L9、L8、L7三款车型则是理想汽车把已经验证的成功发扬光大的过程。
按照理想汽车的说法,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展望再次给出指引新高,预计实现交付量52,000至55,000辆,同比增长64.0%至73.4%。
“往后看的2030年,我们仍然会坚持两条路线同时往前走,然后把增程效率做得更高,做得更好。另外一方面在整个高压纯电上做得更好,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提供两种选择。”
二、高压纯电和800V超充的新故事
“在过去的从0到1的阶段,增程帮我们站住了脚,让我们获得了一个可观的收入。”李想说,“这样的收入规模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能够支撑我们接下来全力以赴的去做好纯电。”
从2023年开始,理想汽车将开启一个新的领域,也将是一场新的攻坚战:高压纯电。
和外界的看法不一样,李想在思考纯电这件事情上并没有把纯电和增程对立起来,而是作为一个核心技术路线去认真洞察。
“无论是我们做的增程电动,还是做的高压纯电,其实第一个核心目都是解决充电的问题,当我们使用4C电池的时候可以做到10分钟充电400公里,当我们使用2C电池的时候可以做到20分钟充电400公里。”
李想认为纯电路线有两个核心问题:
1、充电桩的赚钱原理就像饭店,追求的是翻桌率,每天要做到六七单就可以收支平衡,但现在一般只有两到三单;
2、用户等待充电的时间成本太高,也造成了充电桩利用率低的问题,如果缩短到10分钟就能充一个足够使用的里程,那用户体验就基本上跟燃油车一致了。
“要想做到这件事情,其实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个核心是必须用高压平台,用高压平台才能做到这样的充电速度。同时,高压平台第二个好处就是当我们使用碳化硅配合高压平台以后,再配合比较好的风阻系数,电池成本可以大幅的下降,效率可以显著的提升。”
按照李想的说法,现在销售最好的一款纯电中大型SUV大概是有100度电,做到600公里续航里程,但其实理想用800伏的高压平台配合更好的风阻系数以及碳化硅和整体效率的优化,大概用80度电就可以做到同样的续航里程,而车辆也会更轻,又因为车更轻了以后就可以减少铝的使用,单车成本下降大概在3到4万块钱。
“大家到时候可以看到我们推出的800V高压平台电动车,因为4C还有一定的选择性,大概可以做到跟增程相同的价格,这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因为今天大家都认为800V碳化硅会带来一个更贵的价格,其实不是,它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成本。”
据李想透露,理想汽车在纯电平台上也会有一些像碳化硅功能模块、三合一电机这样的自研技术。目前实测的结果就是:跟同样的400V的主流IGBT相同驱动方式的产品相比,理想的纯电动车大概可以节省15%的电池电量。
换句话说,在今年年底推出的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在有着和理想L9同样尺寸、配置的前提下,可能价格也是相同的。
关于随着高压纯电产品推出来的高功率快充站如何来铺设的问题,李想也已经做了思考。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要推出电动车,充电桩对我们而言它是产品,不是服务,充电桩是产品本身。如果我们提供4C,但是没有4C的完善充电网络,那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买了一部4G手机,但还仅有2G网络,所以我们认为它属于产品本身的事情,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我们铺设充电桩的速度和决心,因为背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贵。”
李想现场做了一个测算:一个高速公路上的超充站能拉到的大概是640千伏安到800千伏安的电量;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库电容量,由于普遍会做3+1的站——1个480千瓦充电桩配合3个250千瓦充电桩;如果到2025年一共建设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是100亿元,但是还可以分摊5年,而理想则是一个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
“其实成本比大家想象的低得多,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李想很坦然。
那到底理想汽车又准备如何规划高压充电网络呢?李想提出了不同场景的解决逻辑——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高速用超充。所以理想汽车认为在城市里建超充比较好的方式,其实是建在加油站的附近,比如在环线上建,哪里有加油站,哪里就应该建超充,还有就是高速沿线覆盖。
“而且我们建的超充也会给其他品牌的800伏车型共享,保证每个其他友商的车也能跑到很高的效率上。长期来说我们认为,以正常的收费价格而言,超充体系跑顺了以后,肯定是不赔钱的,至于赚多少钱还是看自己的运营本事了,但至少不赔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某种程度上,他的这番回答也是对之前蔚来方面提出的“希望友商也要多建充电桩”的回应。
三、All in AI才是重头戏
ChatGPT,无疑是现在整个行业最热的词汇。但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ChatGPT和DALL-E背后的大型语言模型与预训练模型,所带来的颠覆性却依然没有被传统车企所重视——甚至说“察觉”。这些传统车企还是在大而化之的使用AI、超算的营销词汇,却并没有真正在人工智能上大幅投入。
然而在理想汽车这次的沟通会上,人工智能已经被拔高到企业愿景的层面:“2030年,(理想汽车)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以至于至少有接近万字的演讲内容是围绕“科技:智能电动车的人工智能革命”这一主题来展开的。
“很多人说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比较小心翼翼,但其实我们是长期在这方面做深入的感知,确定这条路线可行以后,我们就会All-in来做。我们真正对核心的智能驾驶的自研投入,是从特斯拉把大概的逻辑模型跑通以后,才开始正式投入的。”李想的这番话可以说是给理想汽车今后7年的投入方向写下了注解。
李想所提及的“特斯拉逻辑模型”,其实就是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算法高级总监Andrej Karpathy带领下推出的FSD,开始用影子学习、大模型训练这类技术摆脱原有的“辅助驾驶白盒子”模式,让机器自学习。
“什么时候智能电动车才真正智能?终端不算智能,终端只是延续了手机的功能,为什么延续手机功能?因为安卓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消费者不是为了用安卓,而是为了用安卓背后的生态,因为里面有地图的生态、娱乐影音的生态、大量应用软件开发者的生态。但是我觉得真正属于智能电动车的变革时代要从真正2.0能跑动开始。”
“我自己做了一个预测,我认为这个时间点,尤其是对于中高端车,会出现在2024年。真正的基于大模型,基于BEV技术(Birds Eye View)实现的城市NOA…… 一个是城市里面60%以上甚至80%以上的车交给这个功能来开,而且安全性也没问题,除非别人违章。哪怕出现肇事,大概率也都是小的刮蹭。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如消费者买了一幢20-30层的楼房一样,有电梯没电梯是根本差别。”
这两段话,应该是李想在这次沟通会上给出的最重要的内容和观点。他认为,2024年以后,至少中高端车,如果不能提供城市NOA就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了——彻底进入智能电动车时代,否则永远只能卖非智能的电动车。
由此他延伸出的两个判断是:
1、使用Orin计算平台的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会在今年四季度的时候交付最早用于测试的NOA(基于大模型的)。他个人认为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做到2021年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的时候,大家普遍能做到2022年底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
2、理想汽车不会提供基于原来的方式做出的城市NOA,不会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标定,理想提供城市NOA的时候,就会提供这种基于大模型的全部城市覆盖的NOA功能。
这也对应了理想方面之前的信息:计划在第四季度,理想AD Max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
而关于在AI的投入方面,理想汽车没有进一步披露。但是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季度研发投入20.7亿元、全年研发投入67.8亿元;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翻倍,同比增长106.3%,全年费用占比15.0%……
换一个角度看,按照李想表示的千亿规模、10%以上的研发占比,那么之后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可以达到百亿元级别。这一水平相当于联想、滴滴这些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水平,而再往上则是小米的130多亿元研发投入。
四、关于市场的预测
在沟通会上,除了关于技术路线和企业愿景方面的全面阐述,李想和高管团队也针对当前的市场竞争态势做了广泛的沟通,虽然内容有限,但也对认知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1、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承压。
李想坦承一季度市场很困难。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12月份透支了今年的销量,第二个是行业里面的两个头部企业打价格战,这就影响了整个车市的发展。并且李想认为今年全年整个市场都会承压,无论是新能源市场还是整个乘用车市场。
好在理想汽车是比较幸运的,一是第二代产品的竞争力比较强、在同价位的产品力领先比较多;还有就是理想L系列受益于特斯拉降价——特斯拉主动让开了30万元价位——就拉动了很多新的用户进场。
“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是一个幸运的地方,但我认为不会一直幸运下去,还是得做好各种准备。”李想本人说。
2、理想汽车在今年会进入一个“开始关注市场份额”的阶段。
理想汽车CFO李铁就认为,如果商业、供应链和组织能力更强,以理想L系列现在的产品力、产品给用户带来的用户价值,其实应该可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承压的状态下,当全球出货量下降的时候,就是头部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时候。”李铁说,“(理想)在去年30到50万级SUV市场拿到差不多9%的市场份额。接下来我们想拿到20%,20%是什么概念?就是Leading Brand。”他所指的Leading Brand就是市场的前三名的位置。
3、毛利率达到20%才是健康的。
“你要想成为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汽车企业,基本上你要有几千亿的收入,你要想成为世界头部的企业,基本上是要有上万亿收入的。那么这样的收入规模怎么来经营?这就变得很关键了,不能永远靠融资……当车最难卖的时候,比如遇到经济危机,车最难卖、融资也根本融不到的时候。”李想很清晰的解释了毛利率对于汽车公司的重要性。
作为智能电动车企业,理想方面认为一个健康的门槛是20个点毛利率,研发投入基本上在10个点以上,销售管理费用做得非常好也要7到8个点,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还有资本的投入,比如建工厂。而他们观察到,目前除了理想,还有特斯拉是超过20个点,比亚迪加上经销商的费用也是超过20个点,这是比较健康的。
“否则怎么投研发。不能说资本市场好的时候投研发,资本市场不好就收缩研发,汽车不是这样的,汽车做任何计划都应该是五年以上的周期,所以毛利率是这里面的关键点。当然,毛利率越高企业经营难度越大,毛利率越低越容易,负毛利率相当于送钱,是最容易的。”李想补充说。
4、想抢夺BBA用户就要保证大概10%-15%的量是现车。
这个逻辑有点反认知,因为之前都认为新势力是采用订单制,先订车后交付。但现在市场上也能够看到理想汽车有了一部分现车,是不是意味着理想的订单厚度不够了?
对此,李想专门做了解释:现车其实从2022年就开始就有了,原因是理想方面发现,打入40-50万元市场,以及在30-40万元区间提供两款车的时候,他们会抢BBA的存量市场,这是一种零和博弈。这时候用户买BBA,几乎这个价位百分之百有现车,而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群来的时候就是要买现车的。
所以理想汽车从去年就开始,保证大概10%-15%的量是现车,这些用户没有那么在意非得要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配置,而是更希望马上就能把车开回家,“当然现车并不是直接放到门店,而是放到“省级大区”,每个大区根据用户的需求,配一定的现车”。
李铁对此也做了补充,如果想实现20%的量是现车,整体上来讲就需要管理运营重心下沉,以省为单位管理所有城市,因为省跟省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配现车的决定权就给到“省级大区”。
理想方面发现,越往一线城市,就越会发现有店长抱怨说,他每天会流失很多客户——他们就是走进来问有没有现车,没有就走了。“你不能挑战大家的常识,虽然你跟他说特斯拉也是这样,但反正就是有一些人进来就走了,所以我们就开放(现车销售)这个权利给他们。”
文|刘学晓
图|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仕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营收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7% 特斯拉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易车讯 日前,特斯拉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信息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7%;调整后净利润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389%。此前特斯拉对外表示,其2021年第三季度共交付24.13万辆汽车,生产了237823辆汽车。
此外,对于标准续航版车辆,特斯拉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调整为搭载磷酸铁锂(LFP)电池。
财务总结
收入: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57%,这主要得益于车辆交付数量的提升以及其他业务的增长。与此同时,由于Model S和Model X车型更新,其第三季度交付占比同比有所下降,均价较低的车型在产品销售组合中占比更高,导致本季度汽车平均售价同比下降了6%。
盈利:与去年同期相比,特斯拉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进一步改善,增长至20亿美元,营业利润率达14.6%。由于实现新的运营里程碑的可能性增大,公司第三季度发生了用于兑现2018年CEO股权激励的股份支付费用1.9亿美元,目前的利润水平是在此基础上达成的。而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产销规模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汽车平均售价的降低、运营支出的增加、积分收入的减少、额外的供应链成本、比特币相关的5100万美元减值以及其他项目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利润产生了部分抵消影响。
现金:第三季度季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低至161亿美元,主要是由于15亿美元净债务和融资租赁的偿还,其中部分被13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所抵消。特斯拉的总债务(不包括汽车和能源产品融资)在第三季度末已降至21亿美元。
车辆生产力
第三季度特斯拉依旧面临全球供应链、运输和其他生产方面的挑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特斯拉继续调整生产线至接近满负荷运转。实现持续增长仍然是特斯拉的目标,不过增长的幅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因素制约。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弗里蒙特工厂在过去四个季度生产了超过43万辆汽车,我们相信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第三季度Model S产能继续成功爬坡,Model X的产量也实现增长,并且已经开始首批交付。得州超级工厂正按计划顺利推进,正在调试设备并开始制造首批试生产车辆。
中国上海:整个第三季度,中国一直都是特斯拉的主要出口中心。特斯拉在中国的产能已大幅提高,目前正着手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工厂扩建按计划推进中,设备测试也在顺利开展。特斯拉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获得最终的许可批准。
电池和动力总成
4680自产电池项目仍在持续推进。特斯拉正在生产更多的电池组用于测试,截至目前的测试结果均符合特斯拉当前的预期。得州超级工厂目前正在生产与结构电池组架构适配的前后车身铸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