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2.新能源汽车十大发展趋势

3.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吗?

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_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市场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家庭主体市场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生态与格局进入加速重构期,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

1、总体市场:市场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出于自愿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很少,市场的作用力很小。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从政策驱动型市场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型市场转型,市场的作用力将明显提升。

2、市场结构:家庭主体市场规模快速壮大。当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购车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即高级别车型和低级别车型占比较大,适合主流家用的A级车占比很低。

3、产业格局:产业生态与格局进入加速重构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全面角逐的时代,多元化竞争格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跨国汽车公司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新一代电动化产品不断投入市场,凭借传统燃油车树立的品牌优势,跨国汽车公司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将日益明显。

4、产业融合: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产品形态向智能座舱发展,基于语音识别的人机交互系统不断优化。车辆远程控制、OTA升级等功能加速普及,车道偏离预警、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率不断提升。

新能源汽车能跑多久?

电动汽车充一次电,正常行驶跑五六个小时不成问题,因为车本身有发电系统,会为电池供电的,这个主要看电池容量和品牌,一般100到700公里不等。

另外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还跟电池的衰减程度、环境、驾驶习惯等都有关系。但新能源汽车因为电池的局限性,如充电不方便、续航里程等,一般都适合在市区代步使用,不适合长途出行。

新能源汽车十大发展趋势

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10个重点趋势

1.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

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

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

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即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

例超过10%,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30%。美国、欧洲等的渗透

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

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一样,如中国以纯电为

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

2. 中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

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为900万

~1000万辆。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

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最。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保有量、

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难以想象。以动力电池为例,

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

3 中小城市与农村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

电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很有可能是新能源车。

因此,未来3~5年,继大型城市之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将成

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点,并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作用。

4 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

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

竞争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

别是外资品牌车型。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

入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与过去10多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特点不同,未来市场竞争将

进入真正的大浪淘沙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

产能和品牌,在这个阶段会面临极大挑战,一些产能会加速退出,

一些品牌会销声匿迹。

5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为一

过去10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一阶段

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

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

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竞争焦点。反过来看,

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

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平台。因此,在电动化基础

上会加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将正式合体。

6 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实现实质性协同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侧变革将让电动汽车

用上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新能源

汽车可通过接入电网实现车网互动。风电、光伏、储

能、电动汽车加智能电网这一理想模型会提前实现。

未来3~5年,技术和政策会进一步支撑电动汽车的绿

色化,从小范围试点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能

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将实现实质性协同。

7.供应链成为汽车企业的发展瓶颈和重要竞争力

低碳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全球碳中和愿

景下,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都高度关注供应链的变革,供

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

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大多定于2035年或

2040年前,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

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

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智能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别是芯片。2021

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供应短缺减产约1000万辆,中国平

均减产20%。

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

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除了受自身战略影响,还会受到国际

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

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变化。

8.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节奏会明显加快

汽车产品全栈式电动化大幕拉开

市场的爆发会激发新一轮汽车技术创新浪潮。过去,困

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补贴退出后,

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竞争的核心要素。如今,

技术的进步使新能源汽车基本具备与同级燃油车竞争的

经济优势,真正迎来行业期待的拐点。

由于经济性优势,高端品牌电动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蔚来汽车已进入同价位宝马、奔驰的市场。在A0级市

场,尤其是5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的性

价比也超过了燃油车。得益于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的

进步,“最便宜的车”和“最贵的车”这两端电动化优

势已经非常明显。未来几年,行业竞争的重点将集中在

20万元左右的“中间”市场,并逐渐形成新的优势。

9.电动化带动商业模式快速创新

新能源汽车进入真正的市场化阶段后,将带动大量商

业模式快速创新,例如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换电模式、

电池银行模式等。

10.基础设施配套逐步补齐并衍生三网融

合新业态

燃油车时代的基础设施只有加油站、加气站,汽车电

动化的发展将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充

电、换电、快充、慢充、电池的移动补电、加氢等,

将构成融合的基础设施。这将是未来电动化发展的重

大亮点,也是行业投资的热点。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吗?

新时期,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也使得汽车领域的环保探索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当今十分必要,也是新时期我国汽车行业实现快速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捷径”。因此,必须合理分析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并基于汽车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其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01概述

1.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依照我国工信部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将新能源汽车定义为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动力控制与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可以看出,“新”是新能源汽车的最显著特征,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新的发展热点。

1.2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是其内在类别划分已经相对成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为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燃气汽车(GV)、生物燃料汽车(BFV)等类型。

02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2.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早在2010 年,我国就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了战略型新型产业,以国家战略的形式为新能源汽车“正名”,同时在政策优惠上给予了国内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较大的支持,这使得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短期之内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当前其销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

2.2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

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得到世界汽车行业共同关注的崭新行业。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远景明确为“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这也与我国在世界新一轮工业布局中所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相互契合。

03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托于产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产业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伴随其销售量的扩大,社会性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产业链也已经相对成熟,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然有待提升,特别是在我国人口大国的现实背景下,基础设施在绝对数量上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

除此之外,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持续发展,但是其续航里程仍然普遍偏低,就以当前市面上总况续航历程最长的一款自主品牌车型比亚迪来说,其满电状态下的最大续航里程约为250 公里,基本代表了自主品牌的最高水平,而其他品牌车型则集中在100 公里左右,从理论上来说,城市中需要每公里都保证拥有一座充电站,但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这种建设标准短期内显然是难以达到的。

3.2 核心技术不成熟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建设速度较快,且在一些细分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是从核心技术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任重道远,而核心技术正是新能源汽车保持长效发展动力的重要依托。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一些关键部位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多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在经由简单改进或是直接组装,而这一模式事实上与传统的机械加工并无差别,不能符合“中国智造”的发展要求。

3.3 产业集中程度偏低

产业集中程度对于行业的规模效应具有重要影响,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来看,其整体上仍然属于中上程度的垄断行业,普遍来说集中程度不高,因此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内部的企业呈现出多而不精、散而混乱的特点。

04优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效策略

4.1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是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一方面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自主发展,为其市场推广提供大力度的优惠支持;另一方面又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结合生态环保理念,开展大幅宣传,使得新能源汽车赢得广泛的市场认同。

4.2 强化技术支撑体系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战略产业,其核心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全行业的得失成败。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汽车动力系统与新型续能动力系统。为了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广大车企在加强新型续能动力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要继续挖掘传统汽车动力系统的潜力,尤其是当前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更是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增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4.3 加强产业政策支持

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各行业间的竞争愈发加剧,因此一个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如果仅凭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必然会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举步维艰的困难。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敢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继续强化全方位的产业扶持力度,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自主汽车行业崛起的增长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综上,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资源优化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应当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探索与变革,让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抢占竞争先机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