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汽车产业园地址_海西汽车产业园
1.“温州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2.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介
3.环青海湖骑行租车攻略环青海湖骑行租车
4.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5.沈阳经济区的综合概括
6.福建省漳平市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温州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温州经济开发区属龙弯区。
开发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经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福建北部首家国家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充满了生机和商机,具有诸多优势,是投资价值洼地。
一、区位战略优势。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处的城市-温州位于长三角和海西区交汇处,是浙江省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温州城市东边崛起的一座滨海新城,临近东海,地处浙南闽北交接的优势地带和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北邻温州国际空港,距状元岙深水码头16公里、甬台温铁路25公里,滨海大道、沈海高速复线、轨道S2线(规划)贯穿其中。未来滨海交通,是浙江东部沿海交通的纽带,温州南片区域至机场、码头的纽带,更是城市东进南拓的交通核心。
二、发展平台优势。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范围覆盖滨海园区、金海园区和托管的三个街道,总人口达23万人。2014年初经省批复,开发区跨区域合作整合提升至"一区七园",打破了县域经济壁垒,初步形成核心区与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格局,开发建设面积140.18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财政收入超70亿元。2015年温州市委、市将浙南沿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温州瓯飞管委会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合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多平台叠加的优势,滨海园区和金海园区29.8平方公里作为浙南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着力打造浙南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基地,激光与光电高端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向海延伸的60万亩瓯飞围垦造地工程为开发区未来发展储备了广阔的空间。
三、产业集聚优势。
全区现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373家,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扶持电气机械、服装鞋革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海洋科技与激光光电、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商与物流、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其中以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纽带,打造集汽车制造、文化、贸易与销售为一体的时尚汽车城;汽车产业已形成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服装鞋革、水暖洁具、民用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触网,使传统产业焕发时尚活力,荣获省级特种装备特色品牌园区,中国开发区30年30强"产业创新奖",街道特色产业集群凸显,先后拿到中国水暖洁具之都、食药机械之城、中国民用建筑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
四、生态环境优势。
全力打造生态型、环保型产业新城,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省循环化改造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园区"四区联建"为载体,以利用最大化、源头化、综合化和集成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置共享等方面形成循环生态链网,促进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是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86家民营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2015年,开发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技术核查。以治水为突破口,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环境整治工作,全区绿地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18平方米,实现园区的有机更新,打造美丽浙南智慧水乡和花园城市。
五、产城融合优势。
坚持高起点规划,产城融合发展,区内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按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提升"一区七园"、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总体布局,环金海湖3.2平方公里集行政商务、会展旅游、科技研发、休闲安居为一体的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金海大厦、海洋科技创新园、交通枢纽中心等配套项目和"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发展承载力逐步提升,数字开发区一、二期分别获得国家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和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开发区前列。开发区服务功能、文化氛围、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六、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温州是商行天下的开放之城,具有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遍布全球的市场网络。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温州民营经济的缩影,先行先试和坚持改革创新是其特色,是浙江省首批整合提升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主力军,实施"四换三名"、招才引智,加大创业创新投资,区内设有激光产业园、海洋科技创新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温州市人民派出机构,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坚持"小、大社会、大服务",是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单位,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被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列为省级改革试点。率先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重点项目无偿代办、"模拟审批"、"多证联办"、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快速审批机制;综合审批改革列入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健全红色直通车、驻企服务员等助企扶企等系列制度,形成了让投资创业者满意舒心的良好环境。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介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泉州市委、市直接开发建设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范围包括清濛园区、泉州特种汽车基地、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以及正与南安市合作开发15平方公里的官桥园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大局,按照市委、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推动泉州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开拓进取,致力升格扩区、转型升级、提速增效、跨越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实现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10年6月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荣获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家火炬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纺产业)等称号。 1、清濛园(主园区):位于泉州市南大门,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泉州市八大组团之一的江南池店组团的核心区域和交通枢纽。属泉州中心城区部分。
2、官桥园:系南安市与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开发的产业园区,位于南安市官桥镇区东北部,总用地面积22162亩。东距泉州出口加工区1.5公里、泉州市区12公里,北距南安市区15公里,南距国道324线500米;福厦高速公路出入口、泉厦高速铁路站场、泉州港石井港区均在10公里半径范围内,距离厦门机场77公里、晋江机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官桥园区将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总面积6428亩。第一期用地已引进企业34家,在建企业20家,投产企业11家。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载体,官桥园区将借鉴国内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发展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行高起点的园区规划、科学的开发建设,力争把官桥园区建设成为“上市公司的创业园、品牌企业的承载体、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根据规划,园区将以建设新型产业重镇为目标,致力发展纺织服装、体育用品、机械一体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智能交通、汽车整车生产等现代产业项目,规划设立纺织鞋服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机电与机械一体化产业园,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商务服务园区和生活居住园区等。
3、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位于晋江市紫帽镇,南至324国道,北至五道水库,东至城市外环路,占地3平方公里,是同期批准的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一。泉州出口加工区将实行区港联动的形式,既出口加工区和泉州的港口运输联动配套。总体的方向是重点引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主要有五类,包括汽车生产出口制造、电子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装备制造及纺织鞋服轻工等本地主要优势产业。
4、泉州特种汽车基地:是市委、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该基地坐落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泉州高速公路连接线东侧,定位为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加工以及汽车相关配套产业,用3至5年时间,构建闽南地区汽车产业核心区,打造产值超100亿元的新兴经济板块。首期引进项目为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异地扩建项目,将以福建新福达汽车制造项目为龙头,以整车生产带动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配套延伸,形成完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构建汽车产业集群。 1996年,泉州市投资开发市本级开发区——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将其功能定位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8年,清濛科技工业区升格为福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
2002年,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启动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工作。2003年9月3日,不断发展壮大的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经济危机肆虐,泉州开发区依然实现了工业总产值226亿元,比增32.4%,财政收入10.04亿元,增长15.5%,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7600万美元,比增108%,其主要经济指标更名列全省开发区的前茅。
2010年6月,泉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泉州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6月21日,泉州市第74次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泉州开发区与南安市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
2010年7月23日,泉州市批复同意南安市与泉州开发区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
2010年7月30日,泉州开发区与南安市签订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书。
环青海湖骑行租车攻略环青海湖骑行租车
1.青海湖环湖骑行租车
去青海湖旅游或做生意,如果要租车,去正规的租赁公司租车。如果想租出租车去青海湖,费用比较高,或者在网上联系私家车去青海湖,可以和私家车车主商量,达成一致后乘坐。总之青海湖离省会西宁比较远,租金不会太少。
2.青海湖自行车租车
Itit’最好骑自行车,锻炼身体,欣赏沿途的风景。
3.青海湖环湖骑行租车,青海湖自行车租赁
环青海湖骑行费用确实需要提前规划。我我来自西安安,来回火车和大巴大概300块钱。然后,在青海湖出发自行车租赁中心租了一辆自行车,4天,240元。后来,我写了一篇游记,寄给了《大黄蜂他甚至奖励了我150元。然后,唯一的租车是90元,都是新车。现在它390元,而且一路都有家庭旅馆,住4天一天50,就是200,590。还有四天吃饭,基本每天40左右。在这里吃饭还是贵的,吃一顿要将近200,也就是790。还有杂七杂八的东西,大概花了1000块。
4.青海湖骑行租车
飞青海湖就是直飞西宁。
大多数人选择西宁作为青海湖环线的起点。从青藏线回来,走了一条自己调整的大环线。
从你所在的城市直飞西宁。
1.可以选择在西宁租车,走环线。
大环线:D1西宁-Ta尔寺-拉脊山-青海湖-黑马河
D2黑马河-茶卡盐湖-德哈-大柴旦
D3大柴旦-翡翠湖-阿克塞-敦煌
D4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还有很多其他景点可以选择:阳关、玉门关、丫蛋鬼城、敦煌古城等。)
D5敦煌-瓜州-嘉峪关-张掖七彩丹霞
D6张掖-边渡口-祁连山草原-门源-西宁
2.选择旅行社参团,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旅行社给的路线
青藏公路主要注意事项:
1.旺季(7-8月)需要提前安排好行程,预订好住宿。暂时不建议找酒店。西宁右旗的酒店,一定要提前预定。一般快捷酒店旺季300-500元一个。
2.进入甘肃青海后,气候干燥,外线强,早晚温差大。一定要做好防晒保暖准备。
3.准备常用药物:感冒药、胃肠药、晕车药、藿香正气水、头痛药。如果你还没有没去过高原,提前一周开始吃红景天。
4.进入西宁后,少数民族:回族为主。请尊重当地人的信仰。回族人唐不要抽烟、喝酒或吃猪肉。许多当地餐馆不卖。不供应葡萄酒。请注意。
5.(1)看二郎剑,青海湖的主要去处(旅行社必去),可以选择要不要去(门票到80元)
(2)景点附近有很多当地藏民开的小路,可以直接开到湖边的20元。
(2)推荐一个选择:大柴旦有个翡翠湖,不需要门票。它它很美。我选择了翡翠湖而不是茶卡盐湖,而是调整到了察尔汗盐湖。
7.敦煌莫高窟需要提前预约网上购票。不然买临时票的结果就是排几个小时的队,看的洞还是很少的。
8.建议5、6o进入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晚上的钟,因为太热了。你可以等到5o以后再看沙漠日落;时钟。
进景区前可以买个滑沙板(货比三家,最便宜的5块钱一个)。从高处滑下来是很好的体验。
景区内有飞机、沙滩摩托车、骑骆驼等选择。
特别提醒:您可以不要骑骆驼沿途拍照。一路上会有人给你拍照。出门后,可以在门口找到工作人员拍的照片。你可以选择买还是不买。
9.很少有人去卓现在祁连山的洱山,因为八一冰川是封闭的。我的朋友建议我不要去,所以我选择不去。
我杀了
5.环青海湖骑行住宿
看是什么车,在哪里。在景区,租山地车或者更好的车比较贵。比如在青海湖附近的西海镇。房租几十元一天,时间不限。环湖租自行车一般要100~200多元。所以如果你不这个问题不谈具体的地方,不没有多大意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车,完全不同。
:6.青海湖环湖骑行租自行车价格
1.大多数人以海北州西海镇为起点。环湖的距离大约是360公里。路大部分是柏油路,路况很好。途中需要翻越海拔3450米的山口。另外其他地方起伏不大,对个人体力要求不高。
2
骑行准备:
你什么时候去?
11月到次年4月不建议去,其余时间可以骑青海湖。5、6月份,环湖阅读温度较低,此时需要注意防寒。七八月是旺季,温度适宜,雨水少,是最好的季节。不过这个时候住宿紧张,价格会比淡季贵一些。
三
骑行设备:
骑马保险
变速山地车
防水鞋、保暖衣服、太阳帽、太阳镜、头巾或口罩、手套、换洗内衣。
口红、防晒霜、手电筒、纸巾、水壶、洗漱用品
抗缺氧药、感冒药、止泻药、创可贴、跌打损伤药。
水、面包、巧克力、牛肉干等
四
租一辆汽车
目前西海镇有20多家租车行,押金500-1000元,租金50-90元/天。他们还会跟你签租车协议,规模大,比较正规。
青海湖旅游(骑行)攻略
日程安排:4天路线如下:
D1:西海镇-西沙湾-湖东养殖场-青海湖渔场-151基地-江西山谷,全长102公里。
D2:江西沟-黑马河-石乃海-鸟岛镇,全长103公里。
D3:鸟岛镇-泉集-刚察,全长67公里。
D4:刚察-哈尔吉尔-甘孜河-西海镇,全长89公里。
五
5天路线如下:
D1:西海镇-西沙湾-湖东养殖场-青海湖渔场-151基地,全长80公里。
D2:151基地-江西沟-黑马河,全长70km。
D3:黑马河-石乃海-鸟岛镇,全长54公里。
D4:鸟岛镇-泉集-刚察,全长67公里。
D5:刚察-哈尔吉尔-甘孜河-西海镇,全长89公里。
2010年7月7日至7月7日,第21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闻发布会天佑德杯2022发布赛事路线,共8个赛段,途经西宁市、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今年,8个舞台与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龙羊峡、青海湖、茶卡天空一号、察尔汗梦幻盐湖等旅游景区串联,凸显青海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路过共和光伏产业园(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等。环湖游的日程安排如下:
7月27日(第一赛段):西宁单圈赛,全程109公里。
7月28日(第二赛段):互助县到贵德县,全程167公里。
7月29日(第三赛段):贵德县到共和县140公里。
7月30日(第四赛段):共和县城到青海湖景区155km。
7月31日(第五赛段):青海湖景区到天空一号140公里。
8月1日(第六赛段):从天空一号到都兰,全程146公里。
8月2日(第七赛段):都兰至巴隆乡,全程117公里。
8月3日(第8赛段):格尔木环赛,全程131km。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2-12-24在福建省福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高新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园4号楼1层101室。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1000603523237,企业法人陈志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汽车混合动力总成、纯电动总成及汽车配件、机电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工程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沈阳经济区的综合概括
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市,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9万人。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84.7亿元,占东北三省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1亿元,占东北三省33.9%。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0年后建成东北亚重要经济中心
到2020年,沈阳经济区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按照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沈阳经济区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实现5大目标:
■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东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中心。
■建设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体系。
■建设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以型城市经济转型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培植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
■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壮大县域经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建设节约、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节约利用,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
着力构建“一核、五带、十群”
“一核”即建设沈阳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科教文服务中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五带”即开发建设5条城际连接带。在连接带上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布局产业发展新空间。形成若干经济新区、新城镇,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一体化建设。
一是沈阳——抚顺城际连接带。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沈阳与抚顺同城化发展。二是沈阳——本溪城际连接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休闲服务业,开发建设本溪生态新城。三是沈阳——阜新城际连接带。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新型能源、农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规划建设沈彰新城,形成沈阳、阜新、吉林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四是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城际连接带。发挥已有产业基地和营口港的双重优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石化产业、开发建设鞍海经济带,辽阳河东新城。五是沈阳——铁岭城际连接带。加快城市功能延伸,重点建设专用车改装产业,发展光电信息、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服务业。
“十群”即以五条城际连接带为载体,打造十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新城新市镇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就是要把沈阳和其他7城市之间连接上,开发和建设一批中小城市,实现零距离的紧密型城市群,构建产业依托和城乡双向流动的重要支撑。
省下发了《关于在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规划建设新城新市镇的通知》,规划建设25座规模在10万人口以上的新城、规划建设8座规模在5万人口以上的新市镇。
■重要节点新城包括:铁岭新城、沈抚新城、沈溪新城、灯塔新城、蒲河新城、永安新城、铁西产业新城、浑河新城、近海新城、河东新城、首山新城、达道湾新城、海西新城、新民新城、沈彰新城、航空新城
■连接带新城包括:新台子新城、腰堡新城、新城子新城、佟沟新城、沙河新城、细河新城、汤岗新城、腾鳌新城、胡台新城
■连接带新市镇包括:清水台新市镇、姚千户新市镇、古城新市镇、望水新市镇、刘二堡新市镇、牛庄新市镇、大民屯新市镇、兴隆堡新市镇
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市场要素一体化业已取得新进展。在编制完成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构建“一核、五带、十群”产业发展新格局,我省启动建设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打造主业突出的重点产业集群。2007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内的八城市把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有组织地赴香港和长三角、珠三角及福建等地区开展联合招商活动。通过招商引资,沈抚、沈本、沈铁、沈阜、沈辽鞍营5条重点产业带和10大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加快,涌现出本溪药园、铁岭专用车产业园、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鞍山达道湾钢铁产业集群、抚顺新材料产业集群、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彰武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千帆竞发、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在沈阳经济区各城市之间,我省利用城市中间地带、利用节点发展经济,加快城市的连接,加快同城化和一体化。在沈阳和抚顺之间,我省正在加快建设沈抚连接带,将这个连接带作为“焊点”,把沈抚两市连为一体、融为一体,促进沈抚两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实现两市同城化。在沈阳和本溪之间,我省正在沈本大道上建设一座6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依托产业的壮大,促进人口集聚和功能提升,这既是本溪未来发展和腾飞的新希望,也是沈本两市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沈阳和阜新之间,我省将在阜新的彰武建设沈彰新城,形成沈阳、阜新、吉林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物流节点。
2010年4月,经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沈阳经济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七个地区后,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辽宁省6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陈政高表示,院批准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旨在使沈阳经济区在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上,大胆探索,率先突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带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全国范围内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福建省漳平市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漳平累积的发展后劲已逐步显现出来,2007年漳平市实现了近13年来的最快水平,为漳平经济社会进入重要的转型升级时期开了好局。下一阶段,漳平将乘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续坚持‘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工作主题,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环境推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措施,着力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建设,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壮大经济总量。着力改善民生、着力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在把海峡西岸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海峡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实践中,推动漳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中国龙岩”网在访漳平市刘远时,他对漳平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回顾2007年一年来的工作中,刘远说,“项目、环境、民生、落实”是关键词,漳平全市上下持续围绕“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的工作主题,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主动融入海西建设 经济增速创13年来最快
主持人:2007年是龙岩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建设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漳平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经济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刘远:2007年,漳平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效。经济增长好中见快,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一是增长速度较快。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2.57亿元,增长15%,增速创近13年来最快水平,GDP总量和人均水平均比2000年翻一番。工业发展势头持续向上,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突破100家,达104家,规模工业产值30.6亿元,增长26.8%。二是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财政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4.5亿元,增长20.6%,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增长33%,均比2003年翻一番。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市本级规模工业上规模工业比重70.1%,非型工业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到25.6%。企业盈利水平继续提高,1—10月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5,企业实现利润2.16亿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三是发展后劲继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仅1—11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72亿元,基本可实现连续5年增长30%以上。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税点。红狮年产400万吨水泥一期正式投产,预计可新增产值1.8亿,振鸿200万吨水泥一期已经点火,将于近期正式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漳平火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红狮、振鸿水泥二期建设顺利推进;“双永”高速公路获省发改委立项;实施“电网建设年”,登榜220千伏和富山、双洋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双洋、永福100千伏变电站有序推进。这些项目的建成将大力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漳平经济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真情服务促项目发展“提速”
主持人:漳平提出“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已深入人心,真情服务使项目发展“提速”。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
刘远:当前,“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已经成为全体漳平人民的共识,干群上下一心,合力推进,打造了一个能承载项目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的环境平台。环境建设方面,在继续下大力气解决路、水、电等配套设施“瓶颈”的基础上,着力营造都为发展服务的软环境平台。一是实施市领导负责制,市领导带头负责一个或两个重点项目(产业),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难题,带头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特别是征地拆迁等发展难题。二是继续做好“保姆式”的品牌服务。继续选拔干部到企业专职服务。到目前,漳平市累计选派了4批81名招商干部专职从事招商、招工、服务工作,抽调16批131名科级后备干部、股级干部到企业跟班服务,营造了良好的亲商的氛围。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组建漳平行政服务中心,市发改局等26个单位、337项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项目入驻中心,行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实行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考察”制度,对于工作任务完不成或完成不理想的,实行“停岗专抓”,暂停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专职抓该项目任务的完成。实行“奖优罚劣”,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个人,予以效能嘉奖;对于工作完不成或完成不理想的,坚决予以告诫问责。一年来,共有47个单位104名干部受到效能嘉奖。五是市委、市坚持良好的用人导向。坚持“围绕发展用干部,用好干部促发展”的良好导向,立足平时考察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向善于抓项目、抓服务的干部倾斜,向招商引资的有功人员倾斜,向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干部倾斜,重用了一批务实的干部,初步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队伍,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刘远:在招商引资方面,更加注重“走出去”招商,紧紧围绕“3+6”产业,派招商小分队常驻广东、厦门、晋江三个点招商。重视专场招商推介活动,由市主要领导带队赴厦门泉州、广东深圳、江浙等地召开大型专场项目投资推介会,参加“11. 18”、“9. 8”以及香港、东南亚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招商成效显著,目前已签约项目79个,开工项目65个,竣工项目40个,1—11月引进市外资金客方实际到资1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万美元,增长18.3%.
主持人:2007年漳平工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刘远:漳平工业园区已成为漳平投资的形象窗口,入驻园区的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实际成效赢得客商的信赖和亲睐。一是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区拓展步伐加快。完成工业用地开发平整698.5亩,上报土地审批957.25亩,完成园区标准厂房建设10.5万平方米。永漳公路沿线化工小区、木村C区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得到进一步完善。将西园乡镇工业集中区列入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园区规划面积增加到15.6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完成征地拆迁8200亩,土地平整280亩。二是园区项目引进数量增加,建设进度加快。1—11月份园区累计新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达11.5亿元,新开工项目21个,新投产项目14个,园区内企业完成投资近4亿元,尤其是千百汇工艺、国联玩具、木村和平C区、兴达轻工、协为工艺、正盛化工二期等7个项目从动工建设至竣工投产不超过180天。三是园区产生效益不断提升。园区驻园企业由2003年的13家发展到目前的70多家,园区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到11月份已达10.98亿元,到10月已创税5478万元。帝邦、千百汇等7个新投产企业成为园区主要的新增点,今年1—11月新增产值1.4亿元,拉动园区工业产值增长12.2个百分点。
巧打“知青”牌 “知青项目”蓬勃发展
主持人:漳平巧打“知青”牌,建立了全国首个以知青为主题的纪念馆—知青“情缘馆”,充分利用“知青”进行招商引资,令人瞩目。能否介绍这方面的情况?目前“知青项目”在漳平引进的项目中占了多大的比重?
刘远:我们认为,对漳平而言,“知青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知青情和早年沿海的华侨情相类似,是一笔非常可贵的财富。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知青品牌,化“知青情结”为“知青经济”,知青回乡投资热初步形成。2005年6月,漳平市委市决定建设知青情缘馆,于2007年2月23日正式开馆开馆后,一大批的知青通过各种途径返乡参观,怀着对第二故乡的眷念和受如今如火如荼建设场景的感染,他们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广大知青朋友不仅自己到漳平投资,还积极宣传推介漳平,热情介绍朋友到第二故乡考察投资,成为漳平的“编外招商局长”。通过闽南知青的直接投资、牵线搭桥,引进了一大批闽南客商,目前漳平工业园落户企业70家,其中七成项目都是闽南客商投资的。同时,知青朋友们热心捐助第二故乡的公益事业,为漳平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双永高速”使漳平从边缘走向前沿
主持人:“双永高速”项目获得省发改委立项,将来这一项目的建成将对漳平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远:漳平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瓶颈”已日益突显,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一是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境内没有高速公路、国道线经过,公路由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组成;二是现有铁路受等级低、运力饱和等因素影响,原有铁路优势已逐步弱化。如今,“双永高速”公路获省发改委正式立项。“双永高速”起点暂定永春岵山,与泉三高速公路相连,经安溪、漳平、新罗、永定,终于永定县下洋镇沿江(闽粤界)。项目与广东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相接,全长约237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漳平互通至永定互通段99.4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其余路段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72亿元。
刘远:“双永高速”项目是海西高速公路网莆田至永定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联国家高速公路网沈海线、泉南线、厦成线和海西网福州至广州纵线,是我省推进湄洲湾综合开发、拓展闽西发展空间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漳平融入沿海、到达省会城市的快速通道。它的建成必将改变漳平目前的交通状况,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突破经济发展的交通“瓶劲”,有利于提升漳平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广东珠江三角洲间的交通联系,促进漳平的对外经济合作;同时也将极大地推进漳平城市建设、聚合全市生产要素和、调整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对漳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拉动作用。
“东拓、南延、西联、北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主持人:漳平正在紧逻密鼓地推进城市“东拓、南延、西联、北进”,目前进展如何?
刘远:漳平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着力实施“东拓、南延、西联、北进”城市发展战略,做大城区,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江滨园林城市。2007年共投入3.5亿元,拓展城市新区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平方公里。“东拓”即依托漳平工业园区建设进行拓展,启动汽车交易服务中心开发建设;“南延”即开发建设闽西南商贸城,建设集综合批发、大型市场、居住小区为一体的城市经济项目。“北进”即兴建和平北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目前,火车站站房改造、和平北路、万成、凯源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站前广场已进入最后的完善阶段,汽车客运中心项目正在进行管涵铺设。“西联”即加快建设工贸新城和环城北路一期,由城北新区西接工贸新城、西园工业小区的便捷通道,构建城市交通循环体系。总投资1.1亿元的环城北路已经完成投资3910万元,路基雏形已基本形成。城北新区、工贸新城和西园工业小区已经基本完成征地折迁,完成土地平整280亩,该项目建成后,可扩大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用地近8平方公里,为了漳平项目和城市建设拓展了空间。
突出节能环保与科技创新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主持人:漳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进展如何?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怎么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刘远:2006年11月,漳平在省级实验区建设的基础上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年来的发展,突出了与环境的和谐,漳平着眼未来,高规格高起点规划了《漳平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立足当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见效快、关联性强的优先领域和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市共确定实验区优先建设项目30项,总投资74.2亿元。2007年启动了23项,投入资金15.71亿元。与此同时,重视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又注重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体制和机制,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制订出台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专利奖励暂行办法,认真组织申报和实施了各类科技项目,其中国家星火科技项目(即高山乌龙茶产业化技术应用开发)、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项目(即漳平市森工企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示范)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1项。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连续4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继续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的荣誉,获得授权专利4件和省科技项目9项,被列为省“一县一业”科技试点市。
主持人:漳平是个产业特色比较明显的城市,这几年建材、化工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火电产业也进入调整期,如何实现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优化升级?
刘远:漳平结合实际情况和对应龙岩市“10+3”产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3+6”产业,即电力、建材、轻纺三个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达20亿元以上,化工、机械、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产业产值分别达10亿元以上,煤炭、矿冶产业产值分别达5亿元以上。今年,“3+6”产业实现产值32.42亿元,增长25.5%,其中建材产业产值2.19亿元,增长4倍,林产工业产值4.56亿元,增长51.2%。漳平将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延伸产业链,以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推动“3+6”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3+6”产业,科学筛选年度重中之重点项目,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强势推进重中之重项目建设。电力工业重点加快漳平火电公司“上大压小”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工建设;建材工业近期重点建成红狮泥二期、振鸿水泥二期、三德水泥等项目,中期规划建设大深、吾祠、象湖水泥厂,争取把漳平建设成为我省五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化工产业以基础化工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为重点;机械制造业以发展成套机械设备、机械材料及机械设备整件的生产加工为重点;农产品加工工业以发展木竹加工、蔬菜与茶果加工、畜禽加工为重点;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好“中国花木之乡”、台湾农民创业园品牌,发挥生态农业,满足闽南金三角的“后花园”发展需要,初步建成特色工业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为了增强漳平发展后劲,市委、市举行重大项目策划论坛,广泛征集2008年及中远期重点项目建议策划,为今后漳平的发展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
积极解决民生难题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主持人:2007年漳平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何新的举措,成效如何?
刘远:让人民共享受发展成果,漳平不遗余力,把改善民生工程作为全市十二大重中之重项目之一,出台优惠政策,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拨出专项扶持资金,全力以赴抓紧抓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7年,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7项,目前已完成投资1.66亿元。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和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第三期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完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实行边远乡村教师补贴,合理配置城区周边教育,解决城区儿童入学问题,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700.9万元,惠及2.5万个家庭,职业中专学生国家助学金43万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实施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中医院迁建,扶持边远乡镇卫生院添置医疗设备;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高住院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目前已补偿住院农民1.34万人次,兑付住院补偿金727.66万元,农民参合率从2007年初的89.07%到2007年底提高到96.9%。针对猪肉、石油等物资上涨形势,落实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77万元,能繁母猪直补165万元,石油价格补贴47万元。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建立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制度和农村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纳入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103人发放低保金703万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扎实开展职工技能鉴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2%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4500人。大力实施农村路网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09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52.6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面。
主持人:2007年漳平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何新的举措?成效如何?
刘远:漳平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取“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办法,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村庄规划、户户通水泥路、家园清洁行动”等三项工作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加大“以奖代补”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确定了三个示范村示范项目,即和平镇东坑村“村容整洁”、和平村“民主管理”,南洋乡南洋村“一村一品”示范项目,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对示范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项目跟踪、层层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及试点村周报制度、百村示范联系点动态监测季报制度,使试点村示范项目扎实推进。
刘远:目前,漳平市十个省、龙岩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3个村已经完成《八图一书》、《五图一书》村庄规划,还有7个村正在实施中。全市累计完成户户通水泥路43.12公里,完成今年任务的104.66%。全市有3个试点镇,19个试点村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抽查验收,农村长效保洁机制逐步建立。
积极推进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 促进两岸合作交流
主持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它目前运作情况如何?怎样用好党的十七大这一方针政策?创业园将在促进闽台合作交流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
刘远: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今年12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漳平调研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情况,卢书记要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要发挥“五缘”优势,加快发展,加大制茶技术研究,打造凸显两岸交流合作特色的品牌,使永福高山茶成为福建名茶的一个系列,成为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福建省委、省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工作要求,漳平积极推进两岸农业合作,加快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落户园区台资企业共有36家,涉及投资台商个体300多人。在核心区域永福镇落户的台资农业企业有32家,总投资3.3亿元,其中高山茶企业30家。中心区域已发展形成茶叶、花卉、反季节蔬菜三大产业,总面积8.4万亩,预计2007年三大产业实现产值3.6亿元。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园,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海峡两岸农民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交往的“亲情园”,以新品种、高产出、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效益园”。
刘远:为加快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漳平将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机遇,实施“四五一”工程,即建设台湾农民创业服务、农产品检测、台湾良种种苗引进与繁育、台商度休闲等4个中心,高山绿色乌龙茶生产、名优花卉栽培、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台湾短低温果树种植、农产品加工等5个示范区,以及建立集高山茶、花卉专业交易、市场服务、大型农产品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产地综合批发市场体系。力争在5年内,将创业园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精品高山乌龙茶加工示范区、东南亚最大的杜鹃花生产与出口基地、福建省最具规模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与示范基地。
刘远:通过几年的建设,创业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是两岸交流合作明显增多。在两岸经贸合作中,漳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农业基础产业的作用,营造出一个吸引力更大、功能更强、影响面更广的对台工作平台。通过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台商到漳平投资兴业,“以台引台”成果进一步扩大。2007年,台湾光彩事业促进会、南投县松岭斗茶协会、台湾茶协会等许多团体前来漳平考察参观,研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提升,加强了两岸人民的沟通交流,拓展了两岸交流合作空间。二是推动漳平现代农业进程。台商带来了科技含量高、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经济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漳平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三是促进漳平经营农业理念的转变。台商的带动示范作用日益明显,逐步带动当地农民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标准化生产经营、先进的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四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台资企业的引进带来了人流量、物流量的不断增加,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