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价格一览表_新能源汽车电池价格2023
1.电车8年必换电池 价格不比换车便宜?这些传言能信吗?
2.2023年新能源汽车前景
3.如何应对新能源车价格持续上涨?
4.碳酸锂崩盘,一个电池包降本2万,电动车降价等等就来?
5.油车日子更难熬!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电动车迎来一波降价潮
6.电池原材料暴跌50%!多品牌开启价格战 等等党躺赢了?
电车8年必换电池 价格不比换车便宜?这些传言能信吗?
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虽然每个人买车想法都不尽相同,但考虑到一辆车需要为全家老小提供全路况、全天候的服务,国人常常会有“一步到位”的选车思维。
这种思维放在电动车上也同样适用吗?从过去“哑铃型”的销量结构来看,主流人群确实是对电池技术、续航里程仍有所顾虑,说一句很现实的话:电动车省下来的钱,最后都得拿来换电池。
为此,教授今天就打算和大家聊两个问题,电动车到底能开多久?如今换电池的费用贵不贵?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由近3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工业产品,汽车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就会产生损耗,自然也就有了使用寿命。
对于普通的燃油车,一般的设计寿命是按照20年的时间来做,甚至以如今的制造工艺水平,更高也有可能,这也使得国家在2015年出台了私家车报废新规,从以前的15年变成无使用年限,只是行驶“上限”设置为60万公里。
而由于电动车与燃油车同属于私家车,所以电动车的报废标准也是按60万公里来衡量。只不过,和燃油车不同,电动车的三大件从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变成动力电池、电机以及电控,其中动力电池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动力电池容量会出现衰减,所以电动车寿命关键取决于电池寿命。
电池寿命又和电池循环次数有关,即电池经历一次完整的充放电的过程,通俗点就是,将一块100%电量的电池放电至0%,然后再充电到100%,就视为1次循环。电池循环次数越多,那么电池寿命就越长。
而根据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测试标准规定,电池循环次数达到500次后放电容量大于初始容量的90%,或达到1000次后放电容量大于初始容量的80%。
这里的80%是一个临界值,就像手机电池一样,达到这个数字之后,并不代表手机不能继续使用,但会带来反应慢、异常耗电、跳电、发烫掉帧等问题,电动车同样如此。
因此,我们就以1000次电池循环次数来计算电动车大概能开多久。目前搭载磷酸铁锂的电动车大多数续航为400km,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电动车大多数续航为500km,而由于实际续航会比工况续短,那就打个八折,又由于电池会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不断衰减,再打个八折,保守估算前者能跑25.6万km,后者能跑32万km。
除循环次数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外,长时间保持不健康的使用习惯,比如过充过放就会伤电池,再比如持续大电流输出,就会损害电池极板的物理性能,类似油车的积碳。
同时,环境温度也会影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每到冬天类似的报道就太多了,在北方较冷的城市,电动车续航里程基本打5折,而且这属于1次循环,所以在北方的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会比上面的估值还低一些。
尽管如此,电动车的寿命还是挺可观的,甚至说大多数新能源车主是开不到换电池时候的。据《2021新能源汽车置换流向研究报告》数据显示,44.32%的用户选择在1到3年换购新车,超8成用户5年内换购新车。
但正如前文所说,主流消费者担心买电动车是给自己买了个“爹”,大多数人都被换电池的大笔费用劝退了。
前两年很多车企都推出了自家的“电池租赁”方案,这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类似大众、小鹏等不具备换电服务的车企,它们其实是将电池包价格做成“定额免息贷款”,最后是拥有电池包所有权的。
另一种是类似蔚来、飞凡等具备换电服务的车企,它们将车身和电池包拆开销售,使得入手价格门槛更低,而使用期间只需要支付对应的电池租赁费用,最后是不具有电池包所有权的。
以飞凡R7为例,其提供两种电池租赁方案,容量为77kWh的电池组,电池立减价格为8.4万,电池月租金为1260元;容量为90kWh的电池组,电池立减价格为10万,电池月租金为1560元。每年租赁费用为15120元和18720元,也就是说用车时间不超过6年,会比整车购买方案更便宜。
所以对于是租电池和买电池也无需纠结,如果资金充足并打算长期驾驶,就选择买断;对未来电池进步有信心或中长期有换车计划,就选择租用。
而且有必要指出,具有换电服务的车企意味用户不需承担电池的报废、衰减等问题,因为用户到换电站是可能换到新电池或旧电池,所以蔚来曾表示电池衰减至90%会主动回收。
至于没有换电服务的车企,意味着电池衰减到80%后,需用户选择是否更换电池。据中保研2022年发布的《汽车零整比体系》显示,大部分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系数都在30%到50%区间,也就是说一辆20万的电动车换电池需要花6~10万元。
但是,从2023年开始,动力电池价格似乎开始有明显回落,一方面是新能源销量受国补退出、消费者消费欲望降低等因素放缓,电池产能逐渐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去年年底碳酸锂报价为59万元/吨,如今跌破40万元/吨,下降超32%。
另一方面是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最近推出的“ 锂矿返利 ” 计划,签了这个计划的车企,宁德时代卖给它们的部分碳酸锂价格将以20万元/吨结算。
以上不仅让新能源车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还会进一步降低电池售价。据教授了解,目前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单体价格约350元/片,在考虑模组、PACK及电池系统的情况下,再加上运输、人工,预计装车价约为700-900元/kWh,相比去年的1200元/kWh,售价明显降低了很多,后续甚至还可能下降。
显然,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原材料价格下降,即使换电池,价格也不会像之前那么贵了,除非你的电池容量是真的高。
不过电动化趋向下的汽车也是越来越像手机了,是否会出现类似手机更换电池后的密封性、性能降低等问题,应该会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期待之后电池技术的突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年新能源汽车前景
2022年全国一共卖掉新能源车649.8万台,乘联会预计2023年将达到850万台,新能源渗透率36%。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增长趋势,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此而改变。考虑到经济稳增长、促消费有关情况,他建议再延续一段时间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并提前预告,以稳定市场和消费者预期。
插混和增程式电动的占比会上升,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电池装载量和总需求增长率也会随之下降,需求紧张的局面会大幅缓解。锂价今年下半年会进一步回归到35万/吨到40万/吨的理性水平。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继续领跑全球,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创新方面,朝着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动力电池不断冲击比能量上限,磷酸铁锂的寿命也在提升,一些厂家的半固态电池也即将开始装车。
基础设施技术进步正在加快,包括换电技术和超充技术,超充标准已经发布,慢充的有需充电和双向充电研发已经到位,预计很快开始大规模示范。电动车越来越多,正倒逼城市电网进行车网互动改革,这个速度是大家没想到的。燃料电池重卡虽然量不大,但是增速很快,其成本已经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具备了市场化的可能性。
如何应对新能源车价格持续上涨?
受疫情及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锂、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供应链中断等情况,导致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自去年年底至今上涨2-3轮,直接拉高了消费者购车成本。这对于供需双方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如果涨幅较小,可能一些消费者还能接受,但涨幅过大,消费者承担不了,可能就会直接影响购买新能源车的决策,进而影响新能源市场整体发展。
要解决新能源车价格飙升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浮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市场供需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长期来看,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或是坚持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发展,摆脱当前锂等原材料的束缚。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就提出,巩固锂离子电池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促进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并且,鼓励中外企业创新合作模式,有效缓解稀有金属、稀缺金属资源供给矛盾。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认为,“碳中和”催生了万亿瓦时级的电池需求,推动了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不断产生,给了不同技术施展的舞台。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也将助力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事实上,当前市场中的新能源车型采用的动力电池基本上由磷酸铁锂以及三元电池组成。今年前2个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29.9GWh,同比累计增长109.7%。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13.1GWh,占总装车量43.8%,同比累计增长50.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16.7GWh,占总装车量55.9%,同比累计增长203.1%,呈现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值得注意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在2月份首次超过了三元电池。
除上述两种主流电池之外,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固态电池以及燃料电池也有所发展。
去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旗下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同时,锂钠混搭电池包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这是基于“双碳”经济以及新能源产业进入到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电池提出的差异化需求。
钠离子电池有着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但钠离子体积较大,在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方面要求更严苛,这也成为钠离子电池迟迟难以商用的瓶颈。
基于材料体系突破,宁德时代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电、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低温性能与高集成效率等优势。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根究宁德时代的规划,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200Wh/kg以上);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热稳定性也远超国家安全标准。
在制造工艺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工艺的完美兼容,产线可进行快速切换,完成产能快速布局。目前,宁德时代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目前行业内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较低,但另一方面能量密度通常在170-180Wh/kg;而三元体系的能量密度最高可达250wh/kg以上,但三元材料中使用了钴元素,受制于蕴藏量与开采量,钴元素的国际市场价格极其不稳定,并长期保持在高位。
无钴的技术路线,主要是为了平衡用户对长续航、高安全、高快充、低成本的特性的均衡追求,基于三元体系上衍生出来的NMX的无钴路线,无钴材料可实现高能量密度电芯的产品设计。
据了解,蜂巢能源的无钴材料实现了钴元素的零化,从而完全不受钴市场的影响,并实现低成本化,同时其能量密度可与三元材料持平。故从长远看,无钴电池相比磷酸铁锂技术方向和三元电池技术相比,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是行业发展的不可替代趋势。
由蜂巢能源H平台的无钴正极材料所打造的电池产品,常温下无钴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到2500次以上。能量密度方面,无钴电池目前可以做到240~245Wh/kg,远高于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170~180Wh/k平,也十分接近811体系三元锂电的240~250Wh/k平。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蜂巢能源无钴锂离子电池的欧拉樱桃猫,在去年成都车展上已经亮相,采用的是82.5kWh无钴电池组,NEDC续航为600km,这也是全球首款搭载无钴电池的新能源车,预计在今年年内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松下电器总裁楠见雄规近期表示,松下将力争在三年内实现无钴电池的量产。这就以为着无钴电池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否会大批量装车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固态电池则是以固体作为电解质和导电介质的电池,这种电池在原料和生产路径上都和目前普遍采用的液体电解质电池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固态电池根据固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电池。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的目标为,到2025年,液态体系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达到350Wh/kg;2030年,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固液混合体系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400Wh/kg;2035年,准/全固态体系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达500Wh/kg。在2030年,预计国内全固态电池占比不会超过1%。
从目前来看,固态电池仅发展在半固态电池阶段,最早装车的是蔚来ET7。根据近期曝光的消息显示,蔚来ET7采用的是卫蓝新能源提供的单次充电续航1000km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该电池预计于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池通过化学成分,可以减少40%的体积和25%的重量。以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专利技术为例,最终有望突破500Wh/kg的能量密度。
在安全性上,固态电池相较于目前的液态电解质电池有着不可燃、不挥发、不腐蚀以及不漏液等优点,即便是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发生副反应。另外,固态电池在结构上有着更强的温度适应性,使用寿命相较于液态电池也更长。
从理论上来看,固态电池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目前液体电解质电池令人头疼的问题,在量产、商业化等方面还有一定难度。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就提出支持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并计划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此外,该规划还首次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日韩车企在该氢燃料电池领域布局时间长,产品也相对更为成熟。国内则是上汽集团在FCEV领域投入较早,投资专门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捷科技,上汽大通还发布了燃料电池MPV—EUNIQ 7。
写在最后:从现阶段来看,解决新能源车价上涨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保证供应量以及稳价格,加强锂、镍、钴等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开发采购并举,国内国际互济的多元化保供体系,维持市场供需。长期来看,需要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寻找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原材料。
碳酸锂崩盘,一个电池包降本2万,电动车降价等等就来?
过去一个月,碳酸锂价格暴跌的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就连央视也都对碳酸锂价格下降进行报道,可见此次碳酸锂降价所受关注之多。价格变化之大,称得上暴跌,2022年末碳酸锂价格逼近60万元/吨,来到2023年由于产能释放叠加需求低迷,碳酸锂价格应声下跌,截止至4月4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22.4万元/吨,较今年年初的价格已经累计下跌约57%。
但是普通消费者对这类原材料价格天生就不敏感,或者说也不需要敏感。大家只想知道,这个被诸多媒体报道的碳酸锂价格下降后,之前因原材料涨价而导致的“步步高升”的车价是否有回落的可能性。
答案自然是有!而且现在已经有降价的趋势了。
碳酸锂对车价有什么影响?
碳酸锂是生产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并且其用量还不少。所以碳酸锂价格波动必定会带动电池生产成本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新能源车的成本以及售价。
在2021年至2022年,我们已经体验过这种新能源车价格暴涨的情况。由于当时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极快,行业对碳酸锂的需求也不断攀升,但是当时锂矿开采数量并不算多,要增加开采数量也需要时间,所以导致当时碳酸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相对应的价格也不断攀升。
尤其是当时还处于疫情期间,中游产能以及运输能力也被大大限制,国外锂矿资源也无法快速到达国内。再叠加经济逆全球化的影响,国内外资本都想趁机搞钱,这些都进一步推高了碳酸锂的行情价格。
所以我们能看到碳酸锂价格从2020年末的7.6万元/吨暴涨至2021年末的47万元/吨,价格直接暴涨至6倍,而在2022年末,碳酸锂价格继续逼近60万元/吨,接近两年前同期价格的8倍。
在这段时间内,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都宣布旗下车型涨价,比如特斯拉Model 3入门售价从2020年10月的24.99万元上涨至2022年3月的27.99万元,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价格也从2021年3月的34.79万上涨至2022年6月的39.49万元。除此之外,比亚迪、埃安、蔚来等车企也宣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旗下车型售价上调。
天齐锂业在澳生产设施
但是,在进入2023年后,随着上游锂矿产能释放加速(比如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锂矿),中游电池及材料企业因扩张过快导致的产能过剩,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里销量不及预期、特斯拉掀起价格战等原因,导致此时碳酸锂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于是,碳酸锂价格应声暴跌。截止至4月4日的价格,工业级碳酸锂报价21.6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报价22.4万元/吨,较今年年初的价格已经累计下跌约57%。并且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的表示,按照今年的形式,碳酸锂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探到10万元以下也不是没可能。
暴涨之后的暴跌,碳酸锂价格是如此的无常,甚至可以说是如同“十环过山车”一般刺激。
当然,碳酸锂价格暴跌对消费者是有实际好处的,最起码会带动电池成本下降,汽车终端售价也会降低。
暴跌的碳酸锂,能给我们省多少钱?
碳酸锂价格主要影响电池成本,那我们就来看不同类型电池能省多少钱好了。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技术不一样,三元锂电池使用氢氧化锂居多,但为了方便测算我们还是换算成碳酸锂使用量。一般来说1GWh磷酸铁锂电池需要使用碳酸锂630吨左右,1GWh三元锂电池则需要使用681吨碳酸锂。经过单位换算后可得1kWh磷酸铁锂电池需要0.63kg碳酸锂,1kWh三元锂电池则需要0.681kg。
我们以Model Y 长续航版、宋PLUS DM-i 110km、海豹700km版本所搭载的电池包为例,它们搭载的电池类型及容量如上图。按照今年4月份与去年年末的电池级碳酸锂差价来计算的话,Model Y的电池成本下降2万元,宋PLUS DM-i下降0.43万元,海豹下降1.95万元。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下降,所以能看到现在有些车企就已经打着补贴的名义来一定程度上给予终端优惠,这对消费者来说绝对是好事。
买车要继续等吗?还是直接冲?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开讨论。原材料价格下降必然会降低车企成本,所以整车价格的确会有下降的可能性。
对于已经实现盈利或者要提高销量的品牌来说,有可能会同步下调车型价格来提高车型竞争力,以求获得更高的销量。比如特斯拉,如果原材料成本继续下降,按照特斯拉的做法也会同步降低售价。如果各位的备选车型刚好是这些追求销量的品牌旗下的车型,那么不妨再等等。
但是有部分车企现在依旧处于亏损状态,比如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应该会利用这次原材料成本下降来改善盈利情况,同时某种程度上它们也不需要急速夸张,所以这些车企刚上市不久的车型价格应该不会有大幅度价格波动。所以如果大家想买的是小鹏P7i,理想L8、蔚来ES7这些车型并且急着用车的话,那现在直接冲应该没太大问题。
编者说:这次碳酸锂价格下降幅度看似夸张,但某种程度上只是逐渐回到它该有的价格罢了。其实不仅碳酸锂价格,像前两年提到的“缺芯”问题也基本解决,各种原材料、元部件价格下降带来的是汽车价格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会比过去更低。对车企来说,这是一个改善盈利的机会,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在买车时可以省下1万元甚至更多的购车成本。不管如何,2023年才购车的消费者们,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油车日子更难熬!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电动车迎来一波降价潮
3月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让许多人印象深刻,也让许多手慢的朋友大腿都拍肿了。
不过,3月份的价格战起因之一,是7月1日国标第六阶段的B排放标准将全面执行,逼着汽车厂家不得不尽快把库存都清理掉,对想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就不太友好了。
但随着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氢氧化锂、镍豆等锂电材料的报价不断走低,叠加3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同比持平的情况,许多新能源车型便开始未雨绸缪,率先进行降价。
东风新能源EX1/纳米BOX
降价幅度:5000-6000元
东风新能源EX1和纳米BOX都属于小型SUV,指导价区间在5-8万元,搭配201-351km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定位当然是入门级代步车型。而在对厂商指导价进行调整之后,入门级的东风新能源EX1降价6000元,由5.57万元变成4.97万元,竞争力瞬间上去一个档次。
即使是全系降价5000元的纳米BOX,降价之后的331km和351km版本车型也有了和零跑T03抗衡的底气,更能从容应对五菱缤果这样的后发搅局者。毕竟这个价位的纯电新能源车型,只要多1、2K的优惠,就很可能让消费者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MG MULAN
限时补贴:8000元
此前,MG MULAN在湖北地区的限时综合优惠高达2万元,性价比的确不错,而如今到4月30日截至,限时补贴的8000元同样有诚意,并且还能叠加限时5000元增换购补贴、0息金融礼和首任车主三电终身免费质保等权益。
当然,MG MULAN的主销市场还得是欧洲,紧凑级两厢车的车身结构保证了灵活性,2705mm的轴距尺寸又保障了空间,甚至还有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仅3.8秒的四驱版本车型。而全系标配的7英寸全液晶仪表和10.25英寸中控台多媒体屏幕,科技感的确不太占优势,应付欧洲市场却是完全够用了。
QQ冰淇淋/奇瑞无界Pro/小蚂蚁
降价幅度:4000-9000元
奇瑞新能源在3月底就已经进行了厂家指导价的调整,其中定位入门级微型代步车的QQ冰淇淋降价4000元,起步价3.59万元,竞争力明显提升,奇瑞无界Pro降价5000元,起步价也来到了8.49万元,搭配丰富的配置更加能打。
小蚂蚁则是一款多年来热度不减的车型,近一年的销量甚至和QQ冰淇淋差不多,而在5000-9000元不等的降幅之后,6.4999万元的起步价想必令许多年轻消费者难以拒绝。毕竟从驾驶的角度来说,小蚂蚁的表现还真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几何E/几何G6/几何M6
回馈补贴:6000-13000元
凭借着科幻时尚的外观设计、相对不错的配置,以及320km起步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几何E近一年的销量超过了3.2万台,表现还不错。而在4月1日开始全系降价6000-10000元之后,7.68万起的价格面对哪吒V这样的车型都能以性价比占据不少优势。
而针对几何G6和几何M6的全系1.3万元降价,就有些令我们意外了,毕竟这两款车型在去年11月才刚刚上市,且全系标配基于HarmonyOS开发的超电智能座舱和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实力并不差。显然,新能源市场也开始越来越卷了。
睿蓝9
降价幅度:10000-20000元
睿蓝9的定位为中型SUV,但因为有电池租赁版车型的原因,厂家指导价仅10.99万元起,可谓解决了不少消费者的刚需。而在锂电材料报价不断走低的情况下,睿蓝9的380km 风尚版指导价直接下降了1万元,而470km 引领版和470km 旗舰版更是直接下降了2万元。
从产品力来说,睿蓝9那2825mm的轴距虽然数据优势不明显,但在把后备厢空间压缩至162L之后,布局6个座位还是很充裕的,同时,可开启全景天窗、皮质座椅和皮质方向盘、双12.3英寸屏幕、8个音响扬声器、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车载空气净化器都是标配。
2023款秦PLUS EV冠军版
厂商指导价12.98-17.68万元
但说起纯电新能源中的价格杀手,或许不得不看一眼秦PLUS EV冠军版车型。毕竟,2021款秦PLUS EV起步价是14.18万元,而2023款秦PLUS EV冠军版的起步价就变成了12.98万元,且电池能量有小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不仅新升级的8.8英寸全液晶仪表作为秦PLUS EV冠军版的标配,热泵空调也加入到了入门级车型的配置单中,甚至手机APP远程控制的功能还更多了,遥控泊车当然也不会缺席。而中高配车型则对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进行了升级,还新增了车载KTV功能。
2023款欧拉芭蕾猫
厂商指导价14.98-17.98万元
欧拉芭蕾猫的设计很讨人喜欢,在街上的回头率就很能说明这点,同时,欧拉芭蕾猫还拥有紧凑级的车身和2750mm的轴距,车不算大、好开,轴距亦能满足后排的空间需求,加上最大输出126kW的电机和401-500km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整体不差。
但欧拉芭蕾猫之前的指导价要19.30万元起步,顶配车型甚至达到了22.30万元,令许多人连了解的勇气都没有,但在2023款欧拉芭蕾猫上,起步价来到了14.98万元,显然是大幅降价了,并且,诸如之前需要选配的电动后备厢门也成了标配,更追加了对外放电功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快上车G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池原材料暴跌50%!多品牌开启价格战 等等党躺赢了?
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3月30日部分锂电材料价格暴跌。其中,电池级碳酸锂跌7500元/吨,均价报25.6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跌7500元/吨,均价报21万元/吨;氢氧化锂跌5000元/吨;镍豆跌4900元/吨。
数据来源:上海钢联
事实上今年以来,以电池级碳酸锂为首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几乎每天都在下降。在短短几个月以内,目前电池级碳酸锂的市场行情已经下跌近50%。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这些枯燥无味的数据跟我们普通消费者没啥关系。
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将直接决定动力电池的成本,而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大头,它直接关系到了未来动力电池的定价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以上的每一组数据波动,与朋友们日后购买新能源车所需要掏的钱息息相关。
接下来,教授就借着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电池原材料背后的心酸与疯狂,它的行情将会给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我们广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
在2022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经吐槽,目前在广汽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中,电池成本已经占到了整车的40%、50%、60%,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感觉自己实际上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了。
要知道,广汽集团可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而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也是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它常常位居国内新势力销量排行榜榜首。让一位世界500强企业***公开吐槽叫屈,他所面临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来自广汽集团一把手的吐槽和嘲讽,宁王也表示无奈。
第二天,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就在大会上公开回应,“客户总抱怨电池厂是不是把利润都拿走了,我们公司今年虽然没亏本,但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
国内顶级车企沦为“打工人”,世界头号动力电池供应商过得也“非常痛苦”,那么钱都被谁赚去了呢?
对此“宁王”扛把子曾毓群表示,上游材料涨价导致电池厂商成本增长,但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电池原材料上涨的真正原因是资本炒作。
在教授看来,前几年的新能源车企以及动力电池供应商真的是受大委屈了。它们在上游需要承受来自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以及产能带来的压力,在下游又生怕破坏市场环境,不敢把成本压力全部转移给终端的消费者。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是新时代汽车的发展趋势,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它的发展理论上不可能受到原材料供应的困扰。这就好比假如一百多年前石油价格高得离谱,那么内燃机就不可能被发明出来。
如今,以中国为首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持续高歌猛进,按理说电池原材料也会更加紧缺,市场行情更加高涨。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电池原材料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持续暴跌。
这背后的博弈,教授认为或许是把控电池原材料的资本败了。
或许有不少人看到教授在上面为新能源车企辩解而不爽,但教授认为这就是事实。
传统车企之所以冒着自废武功的风险切换新能源汽车赛道,国内造车新势力之所以顶着巨额亏损的风险跨界造车,它们看到的都绝对不是新能源汽车的短期效益,而是新能源汽车未来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对于车企来说承担巨额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就像是“渡劫”。只要熬过了这一关,迎接它们的就会是更美好的未来。
其中,已经完成新能源汽车转型,且销量正在爆发式增长的比亚迪,以及大洋彼岸的特斯拉都是典型的例子。
如今,动力电池原材料已经从高位下坡,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动力电池厂商、以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为首的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也将骤减。
当然,它们要渡的劫才刚刚开始,因为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之后,迎接它们的就是接踵而来的价格战。
2023年1月份,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市场开启大降价,拉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新一年新一轮价格战的序幕。其中,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的两款国产车型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价。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在华交付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特斯拉点燃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价格战的“战火”,国内不少新能源车企也纷纷跟进降价参战。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开年至今已经有超过20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先后宣布下调旗下车型价格,或者增加终端优惠力度。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全球能够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其它新能源车企都还处在亏损状态,它们哪来的底气降价呢?在教授看来,它们的底气就是来自不断下跌的动力电池成本。
教授认为,资本的败退,电池原材料的下跌,将彻底改变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在这场百年大变革中,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车企,以及广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将会是最大的获利者。
至于这场价格战最终会以何种结局收尾,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教授认为,目前电池原材料才刚刚开始下跌,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以及新能源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还会持续下降,而这场价格战还有得打。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