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帆汽车是国产还是合资国产力帆汽车怎么样

2.力帆纯电动汽车怎么样?

3.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

力帆汽车是国产还是合资国产力帆汽车怎么样

力帆汽车怎么样好不好开_力帆汽车怎么样好不好

力帆汽车是国产还是合资国产力帆汽车怎么样

力帆是国产车,力帆集团是一家以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的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总部位于重庆市,旗下产业有力帆摩托、力帆汽车、力帆发动机、力帆微车、力帆内燃机、力帆客车、万光能源等。力帆旗下汽车车型有:轩朗、力帆320、力帆520、迈威、力帆X80等。以轩朗为例,其是力帆旗下一款MPV,该车长宽高分别是4720mm、1840mm、1665mm,轴距是2780mm,用的是5挡手动变速箱。

百万购车补贴

力帆纯电动汽车怎么样?

力帆纯电动汽车质量一般:

1、力帆620EV配有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后车门儿童锁、可溃缩式转向性、速度感性型自动车门锁止系统、冲撞力感应自动车门开启系统、双安全气囊、后泊车雷达、底盘保护、车门未关警告等配置;

2、该款车的后视镜用自动调节方式,并配有铝合金轮毂、皮质座椅、仪表背光调节、后排中央扶手帮杯托、休息踏板、一体式遥控钥匙、前后电动车窗和机械内部开启充电口箱盖锁等;

3、该款车型用最大功率为60KW(82PS)的单电机驱动和36Kwh的电池,峰值扭矩为213Nm,最高时速120公里,充电版车型最大续航里程250公里,换电版本的续航约在200公里左右;

百万购车补贴

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

力帆汽车近来一直都是负面新闻缠身,尤其经营巨额亏损,加上各种逼债,汽车质量缺陷等,无不让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倍受公众以及媒体的关注。

然而,最近一条新闻,却破天荒地给力帆汽车“打气”。有媒体就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注资,成为其最大股东,股权的价格和规模尚不清楚。此消息一出,稍微对力帆汽车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会认为这下力帆汽车得救了,或者说力帆汽车走出目前的困境大有希望。

对于吉利汽车集团来说,人们猜想,其收购力帆汽车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是大环境不好,加上力帆汽车确实处于危局中,这个时候出手力帆,可谓低价收购,符合资本追逐的本质。二是吉利汽车这几年一直都在收购,加上这一次收购,并不意外。

然而,就在市场替力帆高兴的时候,吉利的一则公告又仿佛给市场以及力帆泼去了一瓢冷水。

6月19日,针对市场有关吉利控股将收购力帆股份的传闻,吉利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果断否认传言,称“没有此事”。力帆汽车似乎一下又回到了“解放前”。

在论述“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力帆汽车目前的状况进行一番了解。

2019年,力帆股份亏损达到了46亿元,超过2010年上市以来10年间的利润。而上年同期盈利2.53亿元,同比下降2068.77%。

在销量方面,力帆汽车2019年燃油车销量下滑75.52%,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69.49%。而在今年的1-5月份,力帆汽车累计销量仅有1347辆,赫然出现在汽车销量跌幅超过90%的车企名单中。如此之大的跌幅,相伴而生的一定是巨额的亏损。

有媒体这样预测:力帆汽车如今已经处于困境,资金链紧张、产品竞争力不足,加上纯电产品持续出现问题需要召回,力帆汽车的2020年并不好过。

今年6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了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召回3651辆纯电动汽车的消息。而在2018年的6月,力帆已经召回了6431辆纯电汽车,至此,力帆汽车在过去两年中累计召回的电动车已经突破1万辆。

在诉讼方面,6月18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披露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补充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涉及诉讼(仲裁)已达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

力帆汽车面临着巨大困境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它还将面对大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下行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这个时候,资本基本上都处在观望中,除非出手投资确实能够捡到大便宜。

以上吉利否认了收购传闻,力帆汽车的创始人尹明善被解读为再“难寻救主”。不过,从上述“无中生有”的传闻来看,这背后一定有故事。

我们首先应该确认一个事实,力帆汽车仅靠现有股东的力量,是难以获得根本的转变,唯有依靠外来力量才能带来转机。

为了吸引市场注意,这个时候出现的“被收购”传闻,是否是一场精心的谋划?从传闻的影响来看,至少给市场造成了这样一个象,有吉利这样的大集团来收购,说明力帆汽车还是具有相当价值的,至少将来在跟别人谈判中,“底价”不会太低。“被收购”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力帆有意透露确实想卖股份,寻求新的合伙人,以拯救目前的危局。

资本运作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一场“局”,但是,“局”的背后却是迷雾重重,谁能火眼金睛看个清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