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限购令对消费者的优缺点分析_汽车限购有什么影响
1.5年后还能卖多少?8款高保值率紧凑型车推荐
2.老生常谈的“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何时才能全面落地
3.五大专家建言汽车限购:保证公平、系统、透明
4.汽车限购政策即将取消
5.当汽车降价潮无用时,取消限行限购才是最终答案?
5年后还能卖多少?8款高保值率紧凑型车推荐
这是最通俗的一种关于二手车保值率的一种解释。
按照每年10%的平均速度折旧,五年后你的车就只有一半价钱了,再如果只图便宜没有选择高保值车型的话,就不只一半的价钱。因此在买卖二手车时,人们通常会有两个疑虑,那就是:什么时候卖更值钱?怎么样可以卖更多钱?虽然说大部分的人目前没有打算在买了新车后就卖车,可是未雨绸缪是兵家常胜之计啊,因此本文将以市场销量最大,涉及消费者最广的紧凑家用级别车型来做说明和介绍。
北京限购令一出,五年换车方可享有车辆行驶牌照的所有权,五年以下的车主就要再进行摇号才能取得车牌行驶牌照的资格了。所以大部分车主会选择坚持到五年后再卖车。同理,由于车辆牌照的关系,二手车市场上也会鲜见五年以下的二手车出售,即使有也会变得价格不够有竞争优势。
针对其它没有限购令的城市而言,选择何时卖车仍是问题。我们分几种情况来分析:
一年以下出售的二手车:虽然说一年内的新车的车况与新车极为相似,保值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购买一年内二手车的客户比较少,因此一般保值率在80%以上,并没有想像中的高。而排名比较好的车型会是新车比较抢手,排队加价现象严重的车型。
让我们来看看一年内二手车的高保值率的前三名车型:科鲁兹:85.19%、高尔夫:85.09%、速腾:84.94%。可以看出高保值率的车型高出平均保值率一大截,而这三款车型即使在新车市场也是旺销、缺货、排队的情况。其它上榜前十名的车型是:明锐、福克斯、思域、宝来、花冠、朗逸、凯越。
二年以下出售的二手车:二年内的二手车的保值率就会下降一些,因为新车在二年内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因此保值率一般在75%左右,还算是比较合理。保值率高的车型一般为德系车型,排名前三名的车型分别是:高尔夫:76.55%、速腾:75.26%、明锐:75.06%,三款都是德系大众品牌车型,这种现象在二手车市场也已经是较长时间以来存在的现象了。其它上榜前十名的车型是:轩逸、思域、福克斯、宝来、花冠、凯越、朗逸。
三年以下出售的二手车:三年以下出售的二手车,保值率一般在70%左右,个别日系车型则下降到70%以下。通常有一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在三年左右出手购买新车,这也是一个换车的高峰期。三年期的二手车高保值车型前三名分别是:高尔夫:70.23%、宝来:69.35%、思域:68.79%,有一款日系车脱颖而出,其它仍然是大众系车型,虽然说三年前的高尔夫还是老款车型,但保值率仍高居不下,这也说明了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其它上榜前十名的车型是:速腾、花冠、福克斯、轩逸、凯越、马自达3。
四年以下出售的二手车:保值率一般是平均按每年5%的幅度下降,而四年的二手车有部分车况比较好的,可以与三年的二手车相媲美。由于在2006、2007年这两年日系车型新旧款更替比较多,因此4-5年的日系车的保值率又相对高一些,而德系车:高尔夫、宝来、明锐却往后排名了一些。四年期二手车高保值车型的前三名是:思域:63.08%、花冠:61.55%、高尔夫:61.49%。我们可以看到思域的排名更加靠前,这是因为当年的思域刚刚改款国产,受到消费者大力追捧;而花冠则是曾经的王牌车型,当年花冠全新换代完成,并且更名为卡罗拉,全新的外观设计和品牌美誉度,令消费者喜欢之极,所以也在二手车市场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排行。而价格坚挺的高尔夫虽然是老款车型,却仍处前三名位置。其它上榜前十名的车型是:宝来、速腾、福克斯、凯越、马自达3、骐达。
五年以下出售的二手车:五年是换车的最佳时机,经过五年的使用,用车需求的改变,需要一台更新、更有效率的车型来替换原来的老车型。而且通常一款车的最大使用功效也是在五年以内。通常五年的二手车的保值率都超过50%。五年期二手车高保值车型排名前三名的是:思域:57.03%、高尔夫:55.33%、宝来:55.22%,三款车型的保值程度大大超过平均水平,上榜的三款车型也依然是熟悉的面孔。其它上榜前十名的车型是:凯越、花冠、福克斯、伊兰特、福美来、骐达。
首先给出保值率的计算公式,保值率=(二手车平均价?新车官方指导价)?100%。分子和分母的变化都会影响保值率的变化。正常情况而言,一款车型每年的折旧率是10%。
一款车如果想要卖到好的价钱,关键看汽车的性能、价格、可靠性、配件价格及维修便利程度等因素,而这里面有很多因素都与汽车的品牌和生产厂商有直接关系。
五年时卖车比较保值的车型集中在市场保有量比较大的:思域、高尔夫、宝来这样的车型,保值率基本上在50%以上,也就是说现在的购车价折半后是你卖出二手车的价钱。五年的时间,消耗掉过半的车价。
老生常谈的“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何时才能全面落地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缓解交通压力,我国有多地通过汽车限购的方式来得以实现。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实行汽车限购政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彼时,上海市首度对新增的客车额度实行了拍卖制度,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汽车“限购”的城市。
随后,从2010年北京发布“限购令”,到2018年海南宣布全省开始限购,我国共计有八市一省正在或已施行过汽车限购。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石家庄、杭州、贵阳和海南省。
但从海南省之后,国内便再无省市加入限购阵营,反倒是八市一省中的贵阳市,还于去年9月正式取消了汽车限购。从最初的多地响应到如今的“按兵不动”,甚至还有人进行了“自我否定”。
不得不说,这跟国家的政策风向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从去年开始,国家多部委已多次明确表态,“放宽或取消限购”将成为新的趋势。
加之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继续施行汽车限购显然与国家刺激汽车消费的急迫性是背道而驰的。于是乎,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便一再被提起。
发改委再提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
构筑多年的汽车限购壁垒会被打破吗
昨日,在发改委10月新闻例会上,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谈到如何继续抓好促消费工作时表示,除了推动新型消费发展、积极拓展农村消费以及建设多层级消费中心之外,还将促进大宗商品和服务消费持续增长。
汽车消费领域,将会推动汽车消费转型升级,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鼓励各地出台促进老旧汽车置换政策,推进主要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路侧停车位设施升级改造等建设。
图源:发改委官微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各部委的表态也从去年的放宽或取消限购,逐渐具体为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而这一变化从今年各部委的数次表态中也日渐清晰起来。
今年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强调:“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2月20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
4天后,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其中也明确,各地工信主管部门要推动落实这一重大决策部署。
4月,商务部再次明确要促进新车销售,推动有关地方放宽或取消限购措施,进一步推动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
“汽车限购”被“引导使用”所取代,已成大势所趋。同时,随着决策层发出最强音,国家部委接连表态,各地或将逐步响应。
此时也有几个问题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包括我国已构筑多年的汽车限购壁垒,会被打破吗?各地会否真正地贯彻执行,最终实现全面的落地?
事实上,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明白施行汽车限购与否,究竟会带来哪些利弊。
放开或取消汽车限购的利与弊
“促消”和“治堵”究竟该如何权衡
推行汽车限购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缓解交通压力,这点毋庸置疑。然而从实际所带来的效果来看,其实是有着不小争议的。
有人认为,由于施行了汽车限购,使得该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得以明显改善。控制了新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使得该城市的道路压力相较之前明显降低。
而那些没有施行汽车限购的城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其城市拥堵情况也愈发严峻,例如在2019年全国十大拥堵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重庆,便没有实施汽车限购,其汽车保有量也位居全国前列。
也有人认为,汽车限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相比起限行限购,道路资源的合理规划、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交管部门的指挥协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等,显然更为重要。
以已施行限购的城市为例,类似北京、广州、贵阳等地,即便施行了限购,其道路拥堵情况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例如马拉车市所在的成都市,虽然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二,但从道路拥堵排名情况来看,并非就一定是成正比的,而原因主要得益于其道路资源的合理规划等方面。
可见,汽车限购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所带来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抛开这个问题,直接来看放宽或取消限购,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毫无疑问,对于那些施行了限购的城市而言,一旦放宽或取消限购,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便是会极大地刺激当地的汽车消费。据马拉车市所知,在这些城市当中,有不少的人有着较为强烈的购车需求,但苦于无购车资质或是仍在排号当中。
而从我国实际的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与全球发达地区的保有量水平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说明了我国的汽车市场需求还有着很大的前景和空间。换言之,即购车的刚需还是广泛存在的。
同时,取消了限购也将有助于用更加合理的市场规律来进行自然调节。在限购使交通状况改善较为有限的情况下,让很多市民重新拥有使用现代交通工具的权利。也就是让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购车、是否用车出行。
而取消汽车限购的弊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至少对于那些已施行限购政策的城市而言,其道路资源的规划、城市资源的配置、交管部门的指挥协调等压力,将会明显增大。
促进汽车消费和治理城市拥堵,该如何更好地权衡。如果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那些施行汽车限购的城市,依然保持“按兵不动”的原因。
其实,从国家决策层的发声,到各部委的多次表态,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在相关部门看来,放宽和取消汽车限购,才是应了当下的时势所需,在其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治堵”作用时,退出历史舞台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马曰:
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并不代表不能在其他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例如,可通过改善城市交通体系,对现有机动车进行需求管理,来提升整个道路的承载力。同时,也可采用“放开购买,限制使用”的方式来改善道路环境,比如国际上很多大都市都采用过的“收拥堵费”的方式。
在特殊的大环境下,兼之疫情的肆虐和滞后影响,无论是消费者的个人购车需求,还是车企的生存压力,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刺激经济需求,都决定了汽车限购或许将成为历史,而引导使用才是最为正确的方式。或许要不了多久,即贵阳之后,又一个“松绑”汽车限购的城市就将浮出水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五大专家建言汽车限购:保证公平、系统、透明
付于武、姚景源、李万里、邱宝昌、颜景辉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汽车限购需进一步差异化、科学性管理;用系统思维解决汽车限购问题;提高流动性效率是放开汽车限购的前提;汽车限购应从临时政策向立法化转型;资源有效配置是根治消费与拥堵的核心。
作者?|?编辑部?编辑?|王鑫
●?●?●?
2020年是中国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第十个年头。?围绕汽车消费和交通拥堵治理的问题,再次成为当下中国汽车市场关注的焦点。
汽车预言家分别对行业、协会、政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采访,来听听他们是怎么看待中国汽车“限购”的十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汽车行业分析专家颜景辉等专家、学者在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汽车限购需进一步差异化、科学性管理;用系统思维解决汽车限购问题;提高流动性效率是放开汽车限购的前提;汽车限购应从临时政策向立法化转型;资源有效配置是根治消费与拥堵的核心。
1
付于武:汽车限购需进一步差异化、科学性管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
对于出台汽车限购政策,这是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目前,消费者既要享受汽车带来的出行生活,又要保障交通道路顺畅以及环境的改善。甚至不少城市也加入到限购阵营来,不排除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迫切性。其他城市在出台汽车限购政策时应该持谨慎态度。
但是现在汽车限购政策进入了第十个年头,消费者对于享受汽车便利和道路交通顺畅的矛盾依然存在。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汽车限购政策,不能只限不管,搞“一刀切”。
综合来看,这应该需要堵疏结合,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科学地有节奏地引导私人消费。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度的进行差异化管理,比如针对新能源汽车、小排量汽车等进行政策倾斜管理。
2
姚景源:用系统思维解决汽车限购问题
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
对于一些城市实施限购措施,我是一开始就不认同这种行为。这相当于过去人们吃不饱肚子,就搞计划生育一样,真正要填饱肚子应该进行改革开放。交通建设也理应如此。
我们不能因为道路出现拥堵就进行限购,最根本的办法应该研究如何加强城市管理、城市规划、以及道路建设,这是根本途径。参考国际市场来看,美国汽车千人保有量800辆,日本千人保有量600辆,中国千人保有量仅为170辆。可以说,限购限行政策带来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了遏制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多次强调用系统论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任何政策措施的出台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孤立的。
今年是推出限购政策的第十个年头,如今更应该回顾这十年限购政策所带来影响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更应该对这项措施进行科学研究,找出新的方向。用兼顾、系统的思维来解决。
3
李万里:提高流动性效率是放开汽车限购的前提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与现代化进度紧密相连,没有流动性就没有现代化,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现代化进度是有欧美模式可借鉴的,汽车保有量必须到达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使流动性适应现代化需求。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千人保有量。中国现在的千人保有量为160-170,即使如此低,一些大城市依然出现“车满为患”走不动的情况。因此,一些大城市采取了最快速的限购手段来确保现有流动性。从这个角度讲,出台限购政策也是地方政府无奈之举。
以现有条件来讨论限购能不能开放,我们就会陷入“无解”怪圈。实际上放开与否都无法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流动性的问题。
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即我们有没有可能来改变出行方式,使得流通性进一步提高。比如说共享,或者汽车制造商转型出行服务商,把前市场和后市场融会贯通合并考虑。但是现在来看,共享不是那么容易,出行服务商前市场、后市场融合在新的制造商环境里也不是那么容易,融合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
整体来看,汽车限购是否能放开,就事论事是没有结果的,恐怕非得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改变现有思维、破除固定的周边条件,来考虑如何解决特有情况下提高流动性的效果。
4
邱宝昌:汽车限购应从临时政策向立法化转型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
汽车限购其实是地方政府身处两难境地做出的无奈之举。不限购会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大气环境质量差等问题,限购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们自主购买私家车的选择权利。综合大区域供需指标和交通拥堵的问题,以北京为代表的一些大城市实行了车牌摇号。但由于法规的不严谨性,导致很多人有空可钻,摇号过程中衍生出不少类似“假结婚”获得牌照的问题。
事实上,限牌作为地方性管理规定,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来执行。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通过的立法法修改意见已经对地方政府规章权限进行了规范:当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件尚不成熟时,如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也就说,如果地方政府现行限购规定取消不了,就应该通过地方人大讨论,形成草案,将其上升至更高的法律层面高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红头文件等来完善现行的限购规定。比如北京可以借鉴上海的拍卖方法,拍卖一部分号牌;还可以对劳动模范,或者对城市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者等给予一些奖励指标,这将会是一种很实惠的荣誉。
5
颜景辉:资源有效配置是根治消费与拥堵的核心
汽车行业分析专家?颜景辉
以限购手段来治理交通拥堵,这是无奈之举,是谁也不想看到的,当然也包括政府在内,因为这毕竟限制了汽车消费。但是,目前尚未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取代这种政策。
以北京市为例,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俗称“限购令”。当时是想用行政手段限制一下,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腾出时间空间。
纵观中国汽车发展历程来看,2009年中国真正的进入了汽车社会,在当年国家还出台过1.6升及下排量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这也刺激了当年的汽车消费。
如今,随着北京汽车限购政策进入到第十个年头,可以看到,汽车限购以及限行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交通拥堵起到缓解作用。但是,限购也带来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产生了一批新的汽车刚需群体。这个矛盾也需要相关部门,认真负责的解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限购政策即将取消
汽车限购政策即将取消
有消息说汽车限购政策即将取消,对此很多人都非常关注,那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发改委、商务部、生态环境三部联合正式发布了《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
方案中提到了要着力破除限制消费的市场壁垒,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其中更是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汽车更新消费,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更要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使用。
具体到细则部分,对于普通车,方案指出将“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
对于新能源车,方案则是表明“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除此以外,方案也提到了关于放宽皮卡进城的消息,“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加快取消皮卡进城限制,充分发挥皮卡客货两用功能。建立健全汽车改装行业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推动汽车消费型改装规范化发展。”
深圳汽车限购政策即将取消
深圳现如今实行的是汽车限购政策,但有消息说深圳汽车限购政策即将取消,那这是真的吗?
《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出台,其中包括逐步放宽广深两地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扩大准购规模。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对此回应称,深圳政策仍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没有新消息可以披露。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深圳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17年底,抑制了约66万辆本地小汽车,限外政策也有效控制了外地车使用,对延缓交通拥堵恶化起到积极作用,为交通拥堵治理争取时间。期间,深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和“公交都市”创建系列工作,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同时,对新能源指标取消总量限制,也大力推动了车辆节能减排工作,令新能源车逐步被市民所接受。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累计发放新能源车指标共约19.7万个,有力促进了国家新能源战略发展。
北京取消汽车限购消息
北京的汽车限购政策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但有人说北京有取消汽车限购的消息传出,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北京取消汽车限购消息。
8月27日,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为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
在本次政策发布后,作为目前摇号中签率及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限购的城市,北京市是否将响应政策号召,对现有汽车消费政策作出修改引起业内关注。但北京放开限购似乎还不太现实。
没有接到放开限购的相关通知,目前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仍需要通过摇号获得购买指标。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限购将放宽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当汽车降价潮无用时,取消限行限购才是最终答案?
3月6日,湖北省下场给到汽车消费相关补贴,至此降价潮正式开始。而随着降价潮陆续在全国发酵,相关的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3月1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文,降价潮可能引发一系列影响汽车市场有序发展的问题;
3月2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表示,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
随着时间进入4月,3月的降价潮效果尘埃落定,汽车流通协会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62.4%,环比2月上升4.3%。乘联会对3月狭义乘用车的销量预测为159万辆,同比2022年3月持平。各大新能源主流车企的销量数据则显示,新能源车正在越来越好卖,而主要参与降价潮的传统车型们,十分落寂。
“降价潮的结果很清晰了,以至于它现在结不结束,是否结束都不太重要。”参与了4月1日电动车百人论坛的资深媒体人,如此评价。在当天的现场里,有不少车企掌门人聊到了降价潮的相关话题,尤其是深蓝汽车CEO的结论是行业价格战基本结束,但这并未成为行业的关注点,也没有在后续如王传福、余承东等的观点那样,被进一步传播发酵。
2023年过去四分之一,恢复经济这条主线里,动静最大的无疑是汽车领域。从1月的涨价潮,到2月的降价潮,再到3月的政府下场开启补贴,但汽车的消费增长预期本质上没有得到释放。
杭州探索解除限行限购,激起了新的水花眼见得,单纯在价格方面做出新调整,其实已经没有太多意义。除非头部车企,特斯拉或者比亚迪主动下场掀起新一轮高峰,但它们即没有降价的理由,也没有降价的逻辑。整个汽车消费市场都在观望,甚至是很多在降价潮中买车的人感受到了新的焦虑。
靠价格无法实现增长,靠补贴等政策无法实现增长,换言之仅仅依靠企业在现有的玩法里,已经没有太多新的好办法。不过,就在消费者大多保持观望时,杭州的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事关汽车使用与消费。
3月31日,电动车百人论坛召开的前一天,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正在探索取消“双限”,小客车限购、地面道路限行,一石激起千层浪。
限行、限购,这是在诸多城市里实行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到,在各地的此类政策调整新闻下方评论区中,都有着众多迫切潜在消费者的迫切表达。网络上的观点如此,现实中也有相应表达。2019年6月6日,发改委三部门曾发布方案,应该对汽车限行等方面进行松绑,而汽车限行的相关话题也总能引发广泛讨论。
当然,令人最为关心的还是,此次杭州探索取消双限是否可行,预期如何,以及能否引发其他地区的政策变化。
是否可行,预期如何?从当前的数据来看,是可以对其保有比较强信心的。
2014年5月5日,杭州开始对小客车实施双限。就在那一年,杭州仅次于上海位列相关媒体统计的“中国十大堵城”第二位,拥堵延时指数2.10,平均延迟时间、平均速度分别为14.47分钟、19.81 公里/小时。
2015年,杭州指数1.98,在高德地图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联合发布的数据中排位全国第四;
2016年,指数1.88,排位第八;2017年,杭州排位第48;2018年,杭州指数1.65,排位第35。
在不同的数据维度中,杭州还曾位列中国第二堵的城市。如2016年城市交通延误指数2.01,但目前已经下降至1.6左右。
另外,再参考杭州近几年的智慧高速公路相关消息,随着沪杭甬智慧高速的不断完善,不分试验路段的道路平均车速提升8%、通行能力提升20%、道路拥堵时间降低10%、道路行车事故下降10%、救援时间缩短10%。这之中,除了对道路的合理调整、更多大数据的融入、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之外,汽车企业对其也有暗中帮助。如,吉利汽车在这一时段中进入造车3.0时代,恰逢车联网等系统高速发展,吉利在之后推出PHEV技术ePro等方案里,也引入了根据路况车辆适当调整时速、驾驶状态等功能,不过这并未在全行业得到普及。
道路调整、法规调整、智能大数据的调整,让杭州从高拥堵城市,变成不太拥堵的城市。所以,基于这种表现来看,它探索取消双限,是中长期发展策略的落地结果。而除了杭州之外,也有不少重点城市在寻求相关的探索,如2020年12月南昌正式取消机动车尾号现行政策,1年多时间后,南昌在2022年9月发布,成为全国首个从“限行”到“不限行”交通拥堵指数“不升反降”的城市。
可以看出,基于部分重点城市的探索,以及近几年商务部、工信部对汽车限购等政策推动放松的方向来看,关于限行限购等政策的松动是有机会的,至于能否逐步扩散至全国,其实要看杭州这种城市的探索效果如何。如果能基于智能、大数据等方式产生高性价比解决方案,那自然是未来可期。
解除双限,就能真正刺激汽车消费规模?交通拥堵在不断缓解,汽车销量的增长在之中也有变动。
汇总浙江省2019-2022年4年的汽车销量表现,具体如下:
数据源:达示数据,2019年,浙江省全年汽车销量165万台,仅次于广东、江苏排名全国第三,较2018年销量有所下滑。杭州市,2019年汽车销量45.82万台,较2018年有下滑,排名全国第8;
数据源:公安部上险数据,2020年上半年,浙江省汽车销量56.93万台,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排名全国第四,杭州的上半年销量为14.26万台,依然排名全国第八;
数据源:公安部上限数据,2021年全年,浙江省全年汽车销量165.2万台,杭州仍排名全国第八,销量43.4万台;
2022年全年,浙江省全年汽车销量181.8万台,杭州销量50.69万台。
从公开数据来看,随着智慧交通等方面的应用,道路的拥堵在不断降低,不过汽车销量的增长其实并不算特别明显。
汽车消费是一个整体工程,同时涉及当地的收入、经济表现,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城市规划表现,人口基数表现等。几者之间有着互相制衡,所以仅从当前的一系列数据来看,取消双限是会对车市有所刺激的,至少是比3月的降价潮表现更好,但刺激幅度有多少,尚难估量。参考2019年时贵州放开汽车限购时中信证券给出的数据,放开限购有望释放10万台的汽车销量增量,再结合贵阳的常住人口为600万人左右,其实能够看出之中大概的消费潜力如何。
目前限行限购的典型城市主要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深圳,人均资源都相对固定且有限,所以从双限政策取消角度来看,增长的空间也相对有限。另外,这一轮的降价潮里,也让人看到了消费者面对大量新生变动时的观望情绪很重,所以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即便是双限政策以超预期的速度全面放开,其面临的大概率是刚需人群购买后,更多遭遇观望。
政策刺激增长,但很多销量不该被拯救降价潮也好,探索取消双限也罢,其实背后的指向性都比较清晰,即促进汽车市场的循环与增长,带动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不过,在此次降价潮的发酵中,还出现了除此之外的新信息增量,即国六A的切换过度需要更多时间和人群来转化。
在2023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表示:延长“国六A”车型销售期的相关政策或将于近期公布。国六B切换,国六A车型销售期延长,很快就会有相关文件出来,靴子即将落地。
多份网络公开数据都显示,当前汽车市场中约有200万台国六A排放车型待消化,如果按照原本国家规定的政策来看,7月1日之前它们都需要完成上牌,否则将无法进行销售。
200万的待消化数字是什么,这是个问题。
早在3月初的湖北降价潮开始时,我们已经对此进行了初步验证。首先,在此次降价潮开端的湖北省,东风旗下参与补贴的主流车型,早已完成了国六B排放的切换。早在2016年12月,国六A、国六B的排放方案已在环保部文件中出现,国六A在2020年7月1日实施,国六B在2023年7月1日实施。从国六A到国六B,有着3年切换期。同时,国内绝大多数车企基本都参与了国六排放的拟定工作。换言之,7年前,绝大多数车企就已经知悉了国六B排放在2023年切换的事宜。
以此次降价潮中的几款知名车型来说,早在2019年年末2020年内先出,神龙汽车(标致、雪铁龙)就已经给到了提前实现国六B的产品上市与宣传。本田亦是如此,2022年时推出的新车均能找到换装国六B动力的信息。同样是在2020年,东风日产也已开始提前切换国六B排放动力。
大众,也一样是在2020年就开始了切换,即便是斯柯达,也在2023年1月完成了切换。吉利全系国六B新品在2020年6月发布,甚至长城汽车在2019年1月就已经开始申报了满足国六B排放的皮卡车型。
基本上,所有的主流品牌都打出了关于国六B的提前量,那么,200万待消化的国六A车型属于谁,不算难以解答。
它们之中,包括放弃国产的菲亚特克莱斯勒,中规Jeep角斗士因排放受限在2023年年初降价12万,以及指南者、自由光等。不过,大多数车企的宣传资料中只出现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话术,并未具体说明是国六A或国六B。网络中很多人在购车后也开启了对真假国六B的讨论,因为很多人发现在车辆进行购买上牌时,相关的信息才会得到确定。
所以,200万国六A待消化的信息如果属实。那要么是一些不太好卖的车型,在市场中的存量;要么是很多车企在宣传中表示全面国六B,但还在生产国六A的车型,想要赶在切换之前完成促销。
上述两种,不论哪个,其实都代表的是相对落后的产品力或技术力。也因此,这类销量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必要被刺激和拯救,是值得讨论的。
当然,眼前我们不会看到什么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或许会在2023年7月1日前后浮现,那些不符合规则的车,因为数量的庞大,它的流向自然会比较明显。当然,如果延期策略成真,那则是另一个话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