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官方直营店_特斯拉京东官方旗舰店
1.保拼多多还是特斯拉?上海面临两难抉择
2.拼多多“路子野”,特斯拉“头最铁”
3.特斯拉、拼多多之争背后的品牌攻防战
保拼多多还是特斯拉?上海面临两难抉择
拼多多与特斯拉之间的战争,目前表面上,还是个死结。
7月21日,宜买车在拼多多官方旗舰店发起“Tesla?Model?3限时团购10000人”活动,购车价比特斯拉官方价格低了4万元,当日,5人成团。
7月21日晚,特斯拉否认活动正当性。拼多多则宣称5人拼团成功,且所购特斯拉Model?3均为正品。拼多多的做法是,客户从特斯拉官网下订单,相应差价由拼多多和宜买车为购车用户提供补贴,从法律意义上特斯拉的“转卖规定”。
8月14日,特斯拉方面拒绝交付并取消了消费者订单。某武汉消费者诚实地告知从拼多多处获得补贴,特斯拉拒履行订单。
8月14日晚,拼多多宣布,将支持消费者维权,并积极落实交付工作。特斯拉则认为,拼多多在事件中采用了虚假宣传,侵权特斯拉,并涉嫌欺诈消费者。
同日,信息被全网曝光,发酵开始。
8月16日,据称某上海消费者隐瞒了拼多多补贴事宜,成功提车。
8月18日,网传宜买车和拼多多平台已协助武汉车主成功提车。
8月18日晚,特斯拉官方回应,所谓的“成功提车”是相关方自导自演,制新闻,并在公告中称将“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一时间,扑朔迷离,而即便官司打到消费者协会,这也很难说谁对谁错。
这只是几万块的事儿么?远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一件商品从工厂到最终售卖,将会经历无数的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额外成本”,仓储、物流、营销、门店等等一系列的价格加成,更关键的是,每一个环节上所牵扯到的公司和个人,都是要赚钱的。
而这些所有的成本,都会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到手价太高,损害的是渠道么?消费者会抱怨物流太贵,司机用了太多汽油,经销商抽成太高么?没人会这么想,最终挨骂的还是生产一方。
家电行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当初国美和苏宁统治线下连锁市场的时候,供应商堪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卖得越多,钱到手越慢,但你又不得不在这儿卖,因为它是电商平台出现前的最大入口。
国美20万以上3至6个月承兑,苏宁3至6个月承兑或者更长时间。
也就是说,供应商名义上拿到了渠道商的结算款项,但需要至少3-6个月之后才能从银行拿到钱,没有利息。而且,你想在店铺卖货,需要一笔额外进场费,每年店铺会装修一次,供应商要出钱。如果苏宁国美开展打折活动,比如一台冰箱供应商给的价钱是10000元,经销商可以强制要求以9000元售出,同时不会给任何的补贴。
妥妥的,但还得笑脸相迎。
在汽车行业里,2016年,一汽大众经销商就成功抱团逼宫奥迪中国,强行暂停了德方与上汽集团建立合资公司的进程。
没人希望自己头上还有个爸爸。
经销商难管,也不敢管。他们手也黑啊,加价,卖保险,上牌费,堪比吸血的小额贷,高价配件,分分钟吸干消费者的购车预算。
比如你买了台加价汉兰达,会骂经销商么?会,但最终的怒火还是发泄到广汽丰田这儿,跑网上发帖哭诉“汉兰达好黑加价xx万”,最终损害的还是广汽丰田汉兰达的商誉。
钱给渠道赚了,赔钱的时候自己赔,说不定还得被渠道来个上门示威,最终自己被骂,变成网上的段子。虽说大家要同舟共渡,但经销商和生产商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实质上与当年京东的电商策略没什么两样,甚至还要更激进一些,它的核心诉求在于让消费者习惯使用平台下单,未来的赢利点实质上包含了渠道和销售两个层面,也就是说,它希望能够将产品从工厂生产出之后,到消费者手中之前,把这整条线上的利润全部吃进,当成为巨大的量级之后,可以“挟订单以令供货商”,成为线上版的苏宁和国美。
英雄战胜了巨龙,最终变成了巨龙。看到京东的现在,不由得会让人想到拼多多的未来。
特斯拉进入中国,决定费力不讨好地建立直营自销体系,事实上与拼多多的想法一样,要的就是中间这波溢价利润,它是生产者,也是经销商,它要掌控整套产业链上的所有赢利点,从而对车辆的生产、定价、优惠等具备说一不二的权力。
比如上次国内新能源购车补贴划了一条30万的价格红线,特斯拉二话不说降价,这完全不需要经过重重抉择和各方协商,想做就做了,丝毫不拖泥带水。
假设哪一天,小鹏P7或者汉EV热卖,威胁到了特斯拉Model?3的销售上升势头,特斯拉随时可以启动价格战,分分钟把对手的利润压薄,特斯拉要是卖25万,没人还敢定价27万。
也就是说,拼多多和特斯拉都不愿放手的,是话语权。假设拼多多通过补贴,吸引了特斯拉的流量,即便只有10%的订单,也会对特斯拉的价格体系造成影响,如果有50%的订单呢?直接炒特斯拉股票就能赚到盆满钵满。
特斯拉和拼多多打架,最纠结的是谁?
我先说下这俩的背景,特斯拉是上海第一外企,而拼多多则是上海第一互联网企业,是“错过了互联网”的上海仅存的遗珠。
特斯拉无需多说,但拼多多真的是上海“亲儿子”,它崛起的4年,是上海在互联网经济中真正扬眉吐气的4年,昔日上海算是互联网时代的前浪,但古典时代的盛大,移动时代的饿了么,都被无情地拍死在沙滩上,B站尚且年幼,目前唯一能抗衡下小老弟杭州的,可能也就只有拼多多了。
有了拼多多,出去和浙江人开会,腰杆都能挺直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谁是手心,谁是手背?
此前上海搞了一次“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就弄了个擦边球,它联合百联集团推出了“五五折购车优惠”,打了凯迪拉克一巴掌,市场指导价34.97万元的28T豪华型,拼多多售价约19.23万元。而且在宣传上,你很容易误解成,这是凯迪拉克进驻拼多多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专属“拼多多”补贴价。
凯迪拉克自然得来一句宝宝不开心,努力过,抗争过。但有什么办法呢,最终吃下了哑巴亏,还得在官网上挂出声明,感谢拼多多这个上海本土知名电商企业,为促进本地消费做贡献,感谢拼多多为宣传自己的明星产品掏出了真金白银。
要知道,通用还是2018上海外资纳税总额排行第三的巨无霸,面对拼多多都得跪下,强势的特斯拉呢?
拼多多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是一定要搞起来的,特斯拉则是自贸试验区的新技术代表,则是海外独资企业进驻的招牌。
事实上,例子已经有了,你只要在提车时不说是拼多多补贴的事儿,新车,还是会给你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拼多多“路子野”,特斯拉“头最铁”
一瓜未平,一瓜又起。
一纸措辞严厉的公告,将特斯拉与拼多多扰攘多日的“互撕”大戏,再次推向高潮。
8月19日九点,特斯拉官方发布声明,对昨晚疯传的“宜买车和拼多多协助武汉车主成功提车”事件作出否认三连。
声明大意是:1.特斯拉从来没有“黑名单”;2.武汉车主提到的车不是被取消订单的那台;3.后来提的车也不是走特斯拉的正规交付流程。
声明矛头更直指拼多多方“自导自演”、“恶意误导舆论”,最后还放出狠话,称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武汉车主后来也改口称,“我以家人名义从官网重新下了一单,宜买车和拼多多帮我垫付了费用,等之前的退款回来了,正好抵掉”。
在特斯拉的语境下,不仅拼多多、宜买车联合炒作,就连武汉车主也是“帮凶”,还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态。
就差没明说,“其心可诛”了。
而从网友反映来看,给双方站队的言论依然不少。
撑拼多多的认为,无论如何,拼多多自掏腰包,特斯拉没少拿一分钱,凭什么不卖给消费者。
站特斯拉的则认为,这事彻头彻尾就没有得到过特斯拉授权,你这是转卖,扰乱了人家的市场渠道。
诚然,拼多多用这种“野路子”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其目的也是众人皆知:蹭大品牌的流量。
早前拼多多就在没提前打招呼的前提下,“碰瓷”过凯迪拉克。当然,尽管凯迪拉克一开始也坚决否认。但上汽通用毕竟多年老江湖,身段柔软,合计着也是个卖车的机会,加上拿出来做优惠的车也不多,补贴反正是拼多多给的,顺水推舟就把事办了。
而特斯拉在这事情上,却是个“铁憨憨”。手段之强硬,态度之坚定,给吃瓜群众留下的观感确实也不好。
尤其是这波官方辟谣,明面上是受了委屈,被蹭了还被带了节奏。但反过头来搞“诛心”这种事,绝对称不上高明。
当然,整件事情下来,拼多多肯定是获益较多的一边。毕竟,吃瓜群众才不管你扰不扰乱市场,按不按规矩办事。你给我便宜点,能拿到正品,就是好样的。只要拼多多一直把自己与车主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就占领了道德制高点。
同时,拼多多还能借此拉升那么一丢丢的形象,“你看,我们百亿补贴都是大牌,以后别说我们卖假货了。”
说句不中听的,拼多多的这种玩法,扰乱人家市场秩序,打破原有定价体系那是一定的。虽然特斯拉钱没少赚,但理就是那个理。
而这,也是特斯拉之所以如此“头铁”的核心关键。
不知道各位还记得否,早在2014年,特斯拉中国就曾与天猫做过一次双11活动。
要知道,这可是特斯拉中国当年力推的活动,有最硬核的官方背书。但后来还是黄了,为什么?那是因为特斯拉美国总部紧急叫了停。
原因,就是因为这活动打破了特斯拉一直坚持的直销模式。压到了那条不能碰的“红线”。
诸如拼多多太low,拉低品牌逼格都是其次。如果开了这头,淘宝、京东、天猫、闲鱼、苏宁以后天天蹭你,哪怕只便宜3000,以后谁还到你官网买车?
特斯拉经营多年的直销模式,瞬间就会被撬开一个口子,中间硬生生多了一重“中间商”。所以,特斯拉才会不惜被骂得狗血淋头,也坚决刚到底。
功夫拍案
当然,按照中国人偏实用主义的商业逻辑,拼多多这种模式是不可能持久的。纯粹就是拿补贴换流量,不存在直接盈利的可能,更没有长期持续性。
再者,拼多多这次号称“万人团购”,也不过才成交了5台车。对月销过万的特斯拉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然而,如果我们试着以欧美企业习惯的思路来看这事,这明摆着就是一个原则的问题,你没得我授权,还搞转卖,所以生意我就不做了。
透过这事情,还是多少折射出两种不同商业文化之间的冲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拼多多之争背后的品牌攻防战
最近,之前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在两个领域人挡、佛挡杀佛的特斯拉和拼多多终于交上了火。
这场激烈的战斗始于7月21日,“宜买车”在拼多多上推出了5辆特斯拉Model?3参加“万人团”活动。官方指导价为27.18万元的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的团购价为25.18万元,相当于每辆车补贴2万元。
这一场精彩的品牌攻防战就此开始,双方有来有回:
7月21日,特斯拉发表声明称,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特斯拉不承担任何责任。
8月16日,有上海车主表示,通过拼多多万人团购活动订购的特斯拉Model?3已经顺利提车。而与上海车主的境遇不同,一位来自武汉的同样通过拼多多购买的车主却被特斯拉拒绝提车。
8月17日晚间,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曾在内部作出指示,称此事愈演愈烈破坏了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与价格体系,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得行动起来。”他说,特斯拉没有庞大的公关部门和预算费用,官方的声音需要每个人去传播。必须全员行动起来,转发朋友圈、参与留言和举报不实信息。
8月18日晚间,中新网获悉,在宜买车与拼多多的协助下,此前被特斯拉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团购车主,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上险。
特斯拉声明关于拼多多补贴事件的声明
事实上,这并不是拼多多第一次将战火引向汽车行业。早在5月,拼多多就曾通过类似方式补贴凯迪拉克XT5以及大众途昂和途观L。在那次事件中,同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品牌方的剧烈反应。凯迪拉克市场部部长甚至曾以私人身份在朋友圈声称这是:翻新车、假货,请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打假。
事后,剧情再次反转。凯迪拉克官网贴出一则声明:
凯迪拉克是参与了上海‘五五购物节’,但没有推出‘XT5五五折’活动;
经沟通核实,‘XT5五五折’活动是由拼多多联合凯迪拉克经销商百联集团发起的,并由拼多多提供高额补贴。上海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凯迪拉克感谢拼多多的选择,同时也会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
拼多多补贴凯迪拉克事件
对于拼多多来说,无论是补贴凯迪拉克还是特斯拉。其目的都是一样的:
通过重磅的补贴事件获取流量,获取新客户。作为一个新生的电商平台,其与京东、淘宝\天猫竞争的本质就是争夺更多的客户。声量巨大的补贴活动本身带来的巨大流量,使事件本身成为拼多多获取新客户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这次拼多多与特斯拉的事件整整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拼多多所付出的成本也不过只是5台特斯拉加起来十几万元的补贴。如果计算获客成本的话,这次事件一定是相当可观的。
向中高消费人群渗透,继续拓展拼多多的客户圈层。如果把目前的消费者按照金字塔模型进行划分,拼多多无疑是已经掌握了低消费人群的塔基部分。拼多多与京东相比,其客户群更多的指向三线、四线城市。为了进一步拓展用户圈层,实现「向上」发展,豪华品牌汽车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入手点。
利用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扭转拼多多的品牌声誉。正是由于拼多多之前抢夺中下层消费者的思路,导致了拼多多在品牌声誉上受到巨大影响。在完成了这部分消费者的吸收和稳固之后,为了后续提高品牌声誉,「向上」拓展。豪华汽车、尤其是特斯拉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拼多多和京东消费圈层城市分级对比
从拼多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补贴凯迪拉克还是补贴特斯拉,都是不赔的「白嫖」生意。事实上,在之前的补贴活动中,拼多多也惯于「蹭各个领域大牌的热点」。
但对于凯迪拉克和特斯拉来说,却几乎都是完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特斯拉。
凯迪拉克作为之前的二线豪华汽车市场的销量领头羊,很大程度上「以价换量」。这使得凯迪拉克品牌本身被透支严重,在量上去了之后,稳固品牌形象成了目前的重中之重。但与拼多多挂钩的补贴事件,尤其是“5.5折的到手价”将继续伤害凯迪拉克品牌本身。这是凯迪拉克品牌方目前最不想看到的。
凯迪拉克CT6
而对于目前在新能源市场大杀特杀的特斯拉来说,也需要剖析热销背后的本质。
特斯拉的国产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带着巨大带着光环和信仰来的。围绕着国产特斯拉热销的一线城市,从价格角度来看:
算上牌照拍卖的价格,国产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的实际竞品可能是一台高配合资品牌B级车。比如大众帕萨特和本田雅阁。如果把这三者放在一起,很难会有人选择后两者。
在国产特斯拉Model?3下探到30万元以内,相比其他同价位区间的国产纯电动汽车,国产特斯拉Model?3最大的优势就是品牌。
对于特斯拉来说,三电技术和自动驾驶辅助是正在被逐步填平的护城河,品牌则是特斯拉的城墙。
这座城墙,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过去十几年间用一条条的推特和一件件的营销事件一砖一瓦苦心搭建起来的。截至目前,马斯克被证明是一位成功的「营销建构师」,而这座城墙也足够坚固。
特斯拉拒绝向在拼多多上购车的消费者交付车辆的事件,本质上也是因为其涉及到了特斯拉目前一路高歌猛进的命脉——品牌。
不同于传统的汽车销售体系,以直营网络作为唯一销售途径的特斯拉跳过了传统汽车销售链条中的分销商(即4S店)这一环节。这也保证了特斯拉这个厂商主体对于产品价格的决定权。而在中国市场,产品的价格则与品牌的强弱有着最直接的强关联性。换言之,控制了产品终端的售价,就可以最大程度从厂商的角度对品牌形象实施管理。而拼多多则通过补贴的方法希望在这个由特斯拉一手掌握的销售链条上打开一个缺口,这势必会引起特斯拉中国官方的剧烈反应。
由终端价格崩盘所引起的品牌形象下滑的例子屡见不鲜。无论是凯迪拉克还是其他二线豪华品牌都在艰难的处理价格和品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终端价格坚挺甚至部分车型还有加价现象的雷克萨斯则越发从二线豪华品牌中脱颖而出。这足以见价格与品牌关系这一项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当消费者在拼多多上享受补贴购买国产特斯拉Model?3的交易达成,就势必会在潜意识中给消费者产生「可以通过分销网络以更低的价格购买特斯拉」的事实。这种心理暗示对于后续特斯拉的品牌建设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尤其是拼多多「相对低廉」的品牌形象与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产生巨大反差,进而反噬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像特斯拉Model?3的温州失控门,作为不可控事件,只要媒体没有持续发酵,事件的传播得到限制,就不会对特斯拉目前的情况造成直接影响。只有质量问题持续不断的暴露,才会对特斯拉的品牌根基产生影响。
而拼多多的补贴事件则大有不同。这次拼多多直接将矛头对准特斯拉,对准特斯拉目前的分销体系,这更是对于特斯拉品牌的一记重拳,这一拳打得准打得狠,也引发了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特斯拉全员公关」的号召。没有品牌根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将急剧恶化,从而面临更多挑战。实际上在目前阶段,国内的纯电动汽车产品相比特斯拉在欧美遇到的对手,更富有竞争力。
特斯拉与“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捆绑营销也在过去十年间成功的塑造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无论是马斯克曾经的创业项目Paypal,还是立志要登上火星的SpaceX,都在汽车的基本盘之外给特斯拉提供了巨大的品牌加成。在中国市场,这一部分品牌加成也帮助消费者克服了一部分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担忧和顾虑,使得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这是特斯拉的品牌光环给中国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
特斯拉的背后,是虎视眈眈的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他们早已经在三电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护城河边朝着特斯拉摧城拔寨,到最后,品牌则会成为特斯拉最后一层、也是最为坚固的壁垒。当然,千里之堤也能毁于蚁穴——拼多多补贴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蚂蚁洞,也是特斯拉眼里容不得的沙子,特斯拉必然会尽全力将类似的事件扼杀在摇篮当中。这些是拼多多和特斯拉神仙打架背后的真正逻辑所在。
对于特斯拉来说,围绕着品牌的攻防战已经悄然拉开,好戏应该也才刚刚开始。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圣安东尼奥小石匠,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机械工程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领域:动力学,控制和机电一体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