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品质令人堪忧

2.江淮汽车生锈是怎么回事啊?有没有知道的?

3.江淮的同悦有人说很容易生锈,那么质量也不行吗?

4.汽车生锈了,应该如何处理

5.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谁是召回的“主角”

新能源汽车品质令人堪忧

江淮汽车公告查询_江淮汽车召回在哪查询啊

新能源汽车品质令人堪忧

回顾2018年,新能源汽车迈过百万大关时也召回了13.57万辆,召回比例高达13.46%,其中新能源汽车自燃就有40起。2019年前两个月,新能源汽车又被召回23458辆,三月初至中旬,深圳市各充电站又发生充电自燃共3起,劣迹斑斑的新能源汽车质量着实令人堪忧。

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民众的“尝鲜”劲头下,行业发展速度惊人,每个车企都使出浑身解数向前冲,但快速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召回新能源汽车13.57万辆,召回比例高达13.46%,基本上每销售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因为各种问题,需要进行召回处理。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包括比亚迪、力帆、众泰、路虎、华晨宝马、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车七大车企召回了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新能源车辆。具体到各家车企,比亚迪召回1.01万辆,特斯拉召回8905辆,力帆汽车召回6431辆,江淮汽车召回4248辆,路虎中国召回3406辆,华晨宝马召回2001辆。

江淮汽车生锈是怎么回事啊?有没有知道的?

你好朋友,不可能用到好的板金材料,这是导致生锈被硬件化的原因。毋庸置疑,一般价格越高的汽车会运用成本更高的材料,像热镀锌钢板、全铝材料、高强度复合材料、汽车碳化纤维等,这些汽车材料自然很难生锈。

江淮的同悦有人说很容易生锈,那么质量也不行吗?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江淮同悦轿车为了节约成本,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普通钢板代替防腐性能较好的镀锌板,造成钢板生锈,给车主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案例1

江淮同悦轿车

使用廉价钢板致车体腐蚀

新车车身出现鼓包

江苏的车主王先生称,他刚买了一年多的江淮同悦轿车,车身上就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很多鼓包,挑开引擎盖上的小鼓包,鼓包下面的钢板竟然已经生锈了。与此同时,不少江淮同悦车主也都陆续发现类似问题!刚刚行驶了一年多的汽车,为什么会出现生锈甚至锈穿钢板的现象呢?在车身刚出现鼓包的时候,4S店并不承认鼓包是由于生锈造成的,直到有些车辆出现了锈穿现象之后,车主们才开始恍然大悟。

江淮进行局部修补

车主们在互联网上成立了江淮汽车维权群,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多名车主通过网络讲述自己的遭遇。一些江淮车主开始跟厂家联系,希望厂家能给个明确的答复。2011年10月,在车主们不断的质疑声中,江淮汽车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决定为找上门的车主免费喷甲和封堵缝隙。但江淮汽车躲躲闪闪的态度让车主们感到,厂家似乎在有意隐瞒着什么。随后,江淮汽车再次改变了维修政策,对钢板已经锈穿的车辆进行局部的修补。

不久,江淮同悦4S店再次出台第三种维修方案,加大切割面积,把车身两侧下围以及后轮的轮眉处整体切割掉,然后再焊上新的钢板。然而,对于车主们的担忧,4S店却始终拿不出任何书面说明或是检测报告,对车主们只是进行口头解释。两年的时间里,江淮同悦的车主们经历过封堵缝隙、局部切割、大面积切割等维修方式。如今,江淮4S店只是对找上门来的车主,给予免费的切割维修。对于生锈的原因,厂家却始终没有给出解释。

对此有网友认为:说白了,自己不争气,怪不得别人。我说怎么同一年的车国产车看上去比合资进口车旧那么多。现在明白了。粪青又受打击了,天天抵制日货,支持国货,315给你们当头一棒子。支持国产的前提必须是国产质量科技含量达到一定水准。支持国产奶粉,他们给你毒奶粉,支持国产肉业,他们就给你瘦肉精。支持国产药品他们就给你毒胶囊,支持国产汽车,他们就给你破铜烂铁!

网友飞鸟悲鸣则说:我2011年买的江淮4.99吨的卡车,买回来6个月就开始生修,花了3000块请修理厂,把老漆打掉,竟然没做底漆直接喷的面漆。开了3个月12000公里,在长沙一个缸坏了,拉到4S店修理工说你怎么买这个车,他们自己人也知道这个型号的车不行,为什么还在生产。鸟车开起来蹦蹦的。在制造垃圾,用了2年吊后备胎的底板会裂掉,钢材质量太差。我是不会再买他们生产的车了。我估计开不了几年,开了11年的东风卡车,开起来还比他舒服。要是江淮开11年估计栏板都烂没了

夜活者:国产车就是一个玩弄国人的感情和那国人生命开玩笑的没道德的集体。如果不是某些愤青对日系车的抵制,如果不是对韩系的德系日系外观的抄袭,国产车能有那么大的市场?你就继续坑吧你,技术是人家的,外观是抄袭的,,你TM你们做了什么?老说人家丰田钢板薄,人家起码还会召回修理;你那钢板都生锈,都穿了,连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你们就是TM这样忽悠国人,拿国人当傻子,赚国人钱的吗我爱国,但绝对不买国产车!

承认使用廉价钢板

今年1月,记者来到了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见到客户服务部经理白喆。他承认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没有使用防腐性能较好的镀锌板,用了价格相对便宜的普通钢板。他说,对于7万元以下的车,不可能全部用镀锌板。而对于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白喆始终不予正面回答,但是他一再承诺江淮汽车对于这些生锈车辆还是会负责任的。

江淮汽车回应

最快速度提供解决方案

昨晚,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江淮汽车轿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他表示,正在前往公司开会的路上,对此事的具体情况尚不了解。稍后,江淮乘用车的官方微博发出回应,称“江淮汽车对3·15晚报道的江淮同悦锈蚀高度重视,并对同悦的用户深表歉意。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直至客户满意!”

汽车生锈了,应该如何处理

而江淮汽车在随后的召回声明中对生锈问题是这样解释的:由于车身模具涂装工艺孔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车辆的车身侧围外板内腔表面涂装质量未达到工艺标准要求。如果长期在潮湿环境下行驶,部分车辆的车身侧围外板处可能会出现锈蚀。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对召回范围内所有车辆进行免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已锈蚀的车辆,取更换改进后的车身覆盖件的办法给予解决,对锈蚀严重的车辆,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车身。未锈蚀的车辆,取在车身门槛内腔注入防护蜡的方式给予防锈保护。新车相关工艺不严极易导致汽车车身腐蚀合肥汽车服务网知道,车辆防锈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车体防锈(包括裙边,四轮挡泥板,车门内腔,行李箱,引擎盖及前罩板)和底盘防锈(底盘,底盘骨架)。防锈处理方法主要以在金属表面喷涂复合涂剂为主,其作用在于防止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但车辆防锈处理并不是万全保障,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经过防锈处理后的车辆依旧存在发生腐蚀生锈的可能性。导致车辆发生锈蚀的可能有很多,主要包括有害物质的侵蚀、遭受外力损伤、长期处于高湿环境等。由此看来,车辆发生生锈原因有很多且不存在100%防锈的可能。因此,车辆出厂时的防锈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对于车身部件连接处等部位的防锈处理必须十分严格,一旦发生金属连接处发生锈蚀,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车主日常使用不当也可导致车身腐蚀从被锈蚀的车辆部位来说,大部分由汽车底盘附近开始。每次洗车污水、雨水以及冬天的融雪剂等多或少会残留在汽车底部,长久下去会造成腐蚀,对爱车造成伤害。因此专家建议,车主可以去专业的汽车美容店,定期进行专业的底盘护理以及可在底盘安装保护膜,以提高防锈能力。此信息来自 合肥蒜皮网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谁是召回的“主角”

又是一年3.15,作为法定消费者权益日,往往备受关注。其中伴随今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所带来的纠纷不断,汽车产品更是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点。

回顾往年,如2010年,汽车4S店只换不修;

2012年,锦湖轮胎以次充好,4S店潜规则扣留合格证将新车变黑车;

2013年,DSG双离合变速器被曝安全隐患,江淮汽车身陷 “生锈门”;

2014年,老年代步车粗制滥造,违规生产、上路;

2015年,4S店小病大修牟取暴利,路虎极光变速器曝光;

2017年,二手车交易藏;

2018年,大众途锐怕“淋雨”,发动机频频失灵;

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变速箱问题“没完没了”;

2021年,宝马4S店“强制”收集人脸信息、长安福特变速箱进水、英菲尼迪变速箱异响抖动。

而2022年的“缺席”,让更多人对“为何没有新能源汽车”引发不满。要知道,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同比增长63%,涉及原因繁杂,也正因此,今年会否有新能源汽车,又因何上榜值得关注。

当然,答案还需等到晚上才能揭晓,但目前可以知道的是,自去年3.15之后,因汽车产品安全问题展开召回的都有哪些车型,以及都因何被召回。盖世汽车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14日期间,国内汽车共发起144批次召回通告,累计召回353.89万辆缺陷车辆,较同期下滑63.74%。

整体来看,过去一年间最大规模召回源于国产特斯拉的车辆示廓灯软件相关故障,累计涉及召回总量超43万辆,占总召回的12.30%。而特斯拉也因先后5次召回共计在华涉及76万辆故障车型,稳居国内召回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时间周期内,受市场监管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15次,涉及车辆66.31万辆,占同期召回总数量的18.74%。其中,华晨宝马5系因软件问题,可能发生组合仪表黑屏涉及召回171,828辆故障车型,占据首位。

而如聚焦召回故障总体缘由,伴随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等技术不断迭代,由此带来的召回新难题,正逐渐取代传统硬件故障成为主体,且正带来更为复杂的责任方界定难题。

新能源汽车召回水涨船高,动力总成相关故障引关注

如前文所说,过去两年的3.15晚会最让人遗憾的莫过于新能源车未曾上榜。

众所周知,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歌猛进,按照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2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超31%,如不出意外全年或再攀高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占一半的时代正快速到来。

但正如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公布的投诉情况来看,仅在2022年间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宣传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

体现到召回占比上,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14日,我国缺陷纯电动乘用车召回占比达25.81%,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6.71万辆。放大到整个新能源乘用车范围,上述周期内累计召回故障车辆超过100万辆。

此外,节能汽车中油电混动车型较同期有所减少,以21.52万辆的涉及召回车辆占比6.12%。

涉及召回的原因,除车灯相关的电器设备外,动力电池、电驱动以及发动机在内的动力总成相关故障逐渐走高,其中涉及召回的三大新能源车型品牌:特斯拉、宝马以及比亚迪均针对动力电池故障展开召回。

除了占据新能源乘用车用召回总量绝对份额的特斯拉、宝马以及比亚迪外,丰田旗下首款现代化纯电车型bZ4X的召回同样引发热议。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称,由于安全驾驶系统中前置摄像头的内部程序不当,丰田汽车将自2023年3月1日起召回超共计1.2万辆bZ4X汽车。其中,一汽丰田召回2022年9月6日至2023年2月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bZ4X汽车,共计6213辆;广汽丰田召回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2月3日期间生产的部分bZ4X汽车,共计6159辆。

要知道的是,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显示,自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旗下bZ4X自去年上市至今,累计销量不足4000辆,这意味着,此次涉及召回的bZ4X将涵盖所有批发量,即包括已售出、库存、展车以及试驾车等等。

事实上,这并非丰田bZ4X的首次大规模召回。去年4月,丰田bZ4X率先在海外市场上市,随后仅隔一个月,丰田便在全球范围内悉数召回,原因则是车轮上的轮毂螺栓在驾驶时可能会松动,进而导致整个车轮脱落。也正因如此,彼时原定于6月17日上市的广汽丰田bZ4X被迫延期。

丰田bZ4X;来源:丰田汽车

而此次bZ4X大规模召回,或许可以结合此前大众汽车首款电动车ID.3因为软件问题,几次推迟上市期,国内市场频发的车机问题,不得不让人关注到外资传统汽车巨头在面对下半场更智能、更科技的缠斗中,优势正在快速衰弱。

软件问题走高,汽车新技术成沙盒监管重点

近年来,伴随汽车电气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汽车召回原因已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展到了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单以过去一年来看,国内汽车因车灯、信息以及电器设备等故障展开的召回超百万辆,占同期召回总量33.9%。而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故障缺陷车辆多达168万辆,涉及品牌有特斯拉、宝马、现代、丰田、起亚以及梅赛德斯-奔驰等共计18家车企。

涉及缺陷车辆最多的除现代汽车集团延续车内液压电子控制单元(HECU)故障召回以及前文反复提及的特斯拉示廓灯软件相关故障外,以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车道保持系统等驾驶相关故障逐渐被重视。

其中,丰田汽车于去年4月22日宣布,由于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内部程序不完善,自5月1日起,在华召回国产威兰达高性能版汽车、全新第四代汉兰达、赛那、威飒双擎、陆放、RAV4荣放、凌放以及进口Mirai、雷克萨斯NX350h、NX400h+车型,累计13.9万辆故障车型。

此外,由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前视广角摄像头以及前置摄像头等驾驶传感器相关程序故障召回亦不断被关注。

时至2023年,被认为中国汽车正式进入下半场竞争,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正在到来。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更多驾驶及其他软件相关故障的爆发。如何做到防范于未然,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益,尤为重要。

去年3月15日前夕,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关于2021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对2021年全年中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进行概述,并对于未来召回指明工作方向,其中针对智能网联技术发展新趋势,提出健全数据驱动的汽车事故深度调查体系,深化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安全评估,启动沙盒监管制度试点,坚守产品安全底线,维护公共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随后,《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于4月正式发布。

就在日前,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稳步推进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工作,提至2023年以及“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目标任务的第一项,以确保创新制度安全、适度、可控。

而首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技术目录中,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载芯片技术、车端数据脱敏技术、大功率充电技术、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等新技术,以及驾驶类、自动驾驶类等新功能均在其中,从而推动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制造,降低产品安全风险。

时隔一年过去了,又是一年3.15,期待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更多更先进且更为落地的监管措施推出,探索“发现产品缺陷—提出产品安全规范建议—实现质量提升”的新思路,促进企业在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持续进行技术改进与质量提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盖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