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造车,可能是新机遇

2.小米造车还远吗?超级摩托后,又放出“科幻轮椅”,如X教授座驾

3.董明珠30亿造车梦,全凉了

4.八年前就种下了造车的种子,52岁的雷军还要为小米再最后拼一次

5.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小米造车,可能是新机遇

小米汽车会失败吗为什么_小米汽车会失败吗为什么还能用

大家好,欢迎来到黑马公社

就在昨天下午四点,黑马听到了一条极其爆炸的新闻: 小米确定造车,由雷军负责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受此消息影响,小米股价快速拉升涨 超11% 。大家看到那一条直线上升的线了吗?看得出来,外界对小米造车的态度还是蛮认可的。

那么,小米真的要造车了吗?

随着外界对其的不断质疑,在十几分钟后,小米官方给出了一条回答: 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外界产生了无限遐想。

来来来,黑马给大家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没打算造车,以后说不定会造车。 总之,小米既没有承认自己造车,也没有否认会造车。

对于小米是否会造车这个问题,有相关媒体联系了多位接近小米和雷军的人士,对方均表示未听到小米要造车的消息,其主要原因便是 华为芯片断供 导致产能不足,致使小米在手机市场有大把机会。

同时,小米并不像百度那样在自动驾驶等领域有核心竞争力。

这样看来,小米是不会造车了? 非也非也。

因为还有媒体通过采访一位接近雷军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的手机行业发展已经 趋近天花板 ,相比之下, 智能 汽车 市场反而正处于爆发前期。

所以,造车反而是一个新机遇。

看到了吗?都是接近雷军的消息人士称, 一个说造车,一个说不造车。

不过对于黑马而言,黑马更加倾向于小米会造车这种言论。

那么,如果小米要造车,小米会选择怎么造车呢?

早在去年末,外界就有传言称小米将要和比亚迪联手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车——青悦S1,售价84999元,最高时速可达210公里。

虽然被传得有鼻子有眼,但是随后也被小米和比亚迪 联合辟谣 了。

然而这一次,外界传言的小米造车仍旧是小米将要联合比亚迪共同造车。好家伙,这是让小米和比亚迪 “磕CP” 么?

众所周知, 汽车 是一种很讲究安全性的产品,厂商想要跨界造车通常会有 两种模式 :自己设计,然后找传统车企代工;自己和传统车企深度合作。

对于小米这类从未涉足过 汽车 领域的厂商来说,联合造车可能是门槛最低的选择。

(吉利与百度联合造车)

在众多 汽车 厂商中,百度找到了吉利、阿里找到了上汽、苹果找到了现代起亚(未确定),这个时候,小米在众多车企中选择比亚迪的可能性也就很高了,毕竟比亚迪也是给小米代工了很多手机。

所以你看, 有时候一些传出的“谣言”也是很讲究逻辑性的。

所谓无风不起浪。那么,小米为什么会造车呢?正如雷军所说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过去十年,这个风口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载体智能手机。

然而十年过去,智能手机的风口逐渐过去,相反,它们的一些缺陷却一直存在,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手机续航、芯片工艺)。

相比之下,智能 汽车 市场却刚刚开始发展。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联合天津大学中国 汽车 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信息显示,在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整体超过500万辆。

这是什么,机会啊!对于相关车企而言,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本层面上都能看出, 新能源 汽车 是大势所趋。

在这里,黑马有两个理由认为小米接下来一定会造车。

第一个理由:智能手机市场如今缺乏创新。

不管大家认不认同,反正如今的智能手机差异化越来越小,同时创新也越来越少。

无论是哪个手机品牌,近几年基本上都是在优化手机已有的功能:更好的拍照、更好的屏幕、更好的外观、更快的充电等。

总而言之,大家的硬件创新基本都是一些 “不痛不痒” 的功能(让现有体验更好而非解决存在的痛点)。

对于小米来说,虽然目前冲击高端失败,但是好在站在了4000元价位,接下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小米迟早会站上高端,因为小米最大的对手——华为“休息”了。

所以, 这时候的小米完全可以适当地步入新赛道以此寻求新机遇。

第二个理由:新能源 汽车 成本降低了。

不知道大家体验过特斯拉的降价没有,随着国产化零部件越来越多,特斯拉的价格是屡创新低,惹得一众车主怒骂特斯拉“割韭菜”。

而特斯拉的降价,就是因为造车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电池和其他零部件成本都在降低)。

对于特斯拉这种“ 汽车 界的小米”来说,硬件只要不亏钱就行,因为特斯拉完全可以靠自动驾驶的软件赚更多的钱,当然还有卖碳排放指标。

总的来说,黑马还是比较倾向于 小米会造车的这种说法。

在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缺乏创新的局面下,小米选择造车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一次,智能 汽车 将是未来十年的风口。

不过关于小米造车,黑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在手机界的那种售价亲民还是和智能 汽车 深度融合的MIUI系统呢?

总之,黑马是非常期待小米造车的。毕竟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可能就是它了。

小米造车,你看好吗?

小米造车还远吗?超级摩托后,又放出“科幻轮椅”,如X教授座驾

小米造车还远吗?超级摩托之后,又放出“科幻轮椅”,如X教授座驾

小米这个品牌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已经迅速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小米除了早期的手机业务之外,如今已经拓展了非常丰富的产品生态链,其中就包括近几年非常火的小米电视以及小米空调等等家电,比较高的性价比确实给小米品牌带来了以价换量的效果,而且将来小米公司涉足的领域可能会更多。其实很早就有网友建议小米进入造车行业,因为小米造车的话可能会进一步拉低汽车的价位。

可惜直到如今小米公司并没有真正进入造车领域,毕竟造车行业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如果完全没有经验的话,贸然进厂造车很有可能会失败。不过小米旗下的9号机器人公司已经开始尝试更多种类的交通工具,除了此前的平衡车之外。前段时间9号机器人公司已经推出了摩托车系列,其中就包括一款非常炫酷的赛道级别摩托车apex。

这款摩托车的性能相当强悍,外观方面看确实有点像日系经典公路赛车,不过这款新车采用了电力驱动,电动机的极限输出可以达到110千瓦,这样的数据已经可以和家用轿车媲美,而且车辆的轮上扭矩峰值可以达到670牛米,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家用车。基于这样的凶悍性能,这款小米旗下的摩托车能够将零百加速成绩跑进2.9秒,起步阶段追赶布加迪也是很有可能的。

除了这款超级摩托之外,9号机器人公司又在前段时间的ces电子展会上推出了一款豪华级别电动两轮平衡车,这款新车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科幻轮椅,内部只有一个豪华座椅,而且两侧是带有独立扶手的。整个座椅的人体工程学设计非常到位,驾驶员坐上去之后会感觉到类似于平躺的状态,完全可以媲美那些豪华车的航空及零重力座椅。

而且这款电动两轮车的操控也相当简单,虽然只有两个轮子,但是这款车可以自己保持平衡,所以几乎没有上手难度,并不像自行车那样需要学习。驾驶员可以通过右手边的操纵按钮来调整方向以及行驶速度,将来甚至还能够提供无人驾驶功能,需要设置目的地进行自动计算路线,然后就可以坐上去享受旅途了,这种电动平衡车的使用场景其实也有很多,比如在机场或者高铁站都可以推广这种电动座椅。

这款电动两轮平衡车的行驶速度也相当乐观,极限时速可以达到40公里每小时,而且这是经过了电子限速的结果,将来条件成熟的话甚至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仅仅从外观和功能来看,这款产品和x战警系列当中的x教授座驾非常类似。从以上几款新产品就可以看出,小米公司对于交通工具的研发也更加多元化,将来也不排除造车的可能性。

问题来了,你觉得小米公司会造车吗?欢迎在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关注孔明有惊喜,小编在手随便你!部分来源于网络,严禁转载抄袭,欢迎点赞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董明珠30亿造车梦,全凉了

伯虎点睛: 雷军百亿造车“生生不息”,董明珠全押银隆“奄奄一息”。

上个月末,雷军在主题为“生生不息”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也要加入造车大军。紧接着滴滴、华为也各自宣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

新能源造车就像是一个永远都不缺演员的大舞台。只有表演出色才能长久地赢得舞台的灯光和观众的掌声。在舞台的光亮之外,造车失利的企业只能待在阴影当中,甚至唏嘘离场。

董明珠,这个曾和雷军有着10亿赌约的“铁娘子”,也沦为了这偌大舞台的阴影当中苦苦挣扎的一份子。

她集资30亿元控股22.388%的银隆,已经经历了9次股权拍卖。在拍卖网展出的上千万股中,最终也只能售出7万股,即使股权均价从最初32元每股跌到27元每股,打八折也没有人买。

押上董明珠一生资产的银隆新能源目前正处在无人接盘的尴尬境地。

01

弃帅保车

众所周知董明珠是一个“铁娘子”,一次催债她硬是一个人死守40多天,最后熬到欠账人破功,才让她把货拉了回去。

董明珠一战成名,从此在格力站稳了脚跟。并且凭借着这股钢铁一般的执着和狠劲,她一路开挂,创造了格力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

“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遇到困难时,最难 的那条路,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然而,董明珠这种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狠劲,也被不少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强势,甚至在重大决策上也得不到理解。

从上任到被免职,董明珠在格力集团董事长这个位置上仅仅坐了4年。

2016年的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提出了格力要收购珠海银隆进攻新能源 汽车 板块。但这项提案立即遭到了格力其他中小股东们的集体反对,即使董明珠在会上威胁5年不发分红,也依旧没有改变股东们的意愿。

虽然格力最终无缘银隆,但董明珠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个人出资10亿元all in银隆,并且还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三人集资30亿人民币买下了银隆22.388%的股份。

不过这个决定的代价,便是珠海国资委决定免去董明珠的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仅保留其作为格力电器公司的董事长。

在外人看来,董明珠这番操作无疑是在弃帅保车,一个相当于车企界18线小明星的银隆真的能担待得起这三位巨头跨界造车的厚望?

事实上,银隆的确没少让董明珠操心。

2017年末,银隆的高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格力系人员逐步进入。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危机一直在滋生蔓延。2018 年初,银隆新能源被曝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2018年5月,银隆新能源的上市辅导终止,同时其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6月初,银隆新能源宣布裁员44%,人数达8000人;7月,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与业主方发生纠纷,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

银隆在得到这笔巨额的投资后,非但没有山鸡变凤凰,反而陷入了大股东互相内斗的局面。

之后,市场甚至一度传出董明珠退股银隆的消息,但都一一遭到了银隆的否认。所幸,在2019年中旬,银隆新能源终于推出了一款叫做“银隆艾菲”的新能源MPV,暂时堵住了外界对董明珠造车决心的质疑。

可惜的是,这款新能源MPV的面世虽然证明了董明珠能造车,但却不能证明她会造车。

据银隆方面介绍,这辆“银隆艾菲”的纯电续航为450km,支持2小时快充,慢充需要8小时。乍一听,这车似乎性能还不错。但是只要稍作对比即可发现,“银隆艾菲”居然和十年前的丰田埃尔法有90%的相似度。这就意味着, 董明珠立下豪言壮志要造的车其实是一辆套壳车

不仅如此,该车除了梅花型车标雷人之外,在电池方面采用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虽然该技术具备充电快,寿命超长,安全性高的优点,但续航能力却比不过市场主流的磷酸锂电池。在相同重量的一块电池上,磷酸锂电池可以跑400公里,而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可能不到200公里。因此银隆新能源其实更适合短途固定线路,而非乘用车市场。

然而董明珠直接将该车对标奥迪,打出了43万一辆的惊人价格。

2019年尚且还能卖出去2708辆,到了2020年,前八个月加起来的销量都不足600辆。

董明珠丢掉集团董事长的职位,狂砸30亿人民币造出的“银隆艾菲”,就这样成为了新能源 汽车 界的一个笑话。如今的银隆,也因为电池技术落后,订单骤减,面临工厂大面积停工的状态。

02

格力想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不是董明珠第一次为了拓展格力业务闹了笑话。

早在2014年,董明珠就宣布要造手机。经过一年多的招兵买马,在次年3月,格力手机正式面世。然而“空调老手”格力却在手机市场上表现得像一个只是来凑热闹的门外汉。

初代格力手机的配置一般,搭载高通骁龙4核处理器,售价1599元,其开机画面居然是董明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吐槽,销量也是直接遇冷。

就在手机业务沉寂了几年后,格力又在去年推出了大松5G手机,让不少人惊呼:原来董明珠还没有放弃做手机!董明珠则表示格力一直坚守自主创造、自主研发、自己设计,只是需要时间,所以她从来没认为格力手机是失败的。

有人认为,格力“铁娘子”如此这般不务正业,无非是她好胜,想赢下2013年与雷军的那场10亿赌约。 但是伯虎 财经 却认为,董明珠实际上是想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当中掌握主动权。

眼看雷军在多元化布局,除了跨界造手机和造车外,董明珠也在积极布局格力的小家电市场。造手机是因为手机跟消费者接触最频繁,便于携带,能联网操控其他家电产品。而在家电产品赛道上,格力领跑大家电,小家电却一直忽略。因此,要想做成一套完整的格力生态系统,就必须保证每一环的产品都由格力掌控。

董明珠明白,如果格力只做空调的话,在市场的地位就会慢慢被边缘化,被迫接受其他占有核心位置的厂商的“安排”。

特别是在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以格力为首的家电行业已经迎来了天花板。即使是双11购物节,空调的整体业绩下滑高达40%。面对以空调为主营业务的格力,董明珠不得不急。

虽然小米在赌约期内的业绩还是比格力少了232亿人民币,但是就在赌约结束后的一年时间内,小米就完成了反超,总营业额突破2000亿人民币。根据小米的增长趋势,格力只会被越拉越远。

董明珠早就意识到, 如果再不让格力业务有所突破,未来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无疑,在珠海银隆这件事上,董明珠的本意也是如此。

她以为,只要能在新能源造车上掺上一脚,格力就能以此找到突破口。只可惜,董明珠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其实并没有她表现出来得这么高,每一次都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什么火就做什么。早到跟着雷军做手机,晚到如今跟着华为造芯片。 总的来说,销售出身的董明珠,其实骨子里仍然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制造业商人,甚至有人评价她是将才而非帅才。

03

造车不容易

从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就进入了爆发期,而进入2017年后简直就是“井喷式”的增长。当前中国 汽车 行业年销量已经突破2800万辆,并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中国已成为市场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国家。这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 汽车 上。

但是跨界造车谈何容易?第一个成为炮灰的贾跃亭还在“下周回国”的路途上, 蒙上双眼豪赌式狂奔正是这些企业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上最真实的写照

曾几何时,董明珠也多次炮轰贾跃亭造车,“贾跃亭一开始是不是想骗钱我不知道,但是结果就是这样”、“我相信帮贾跃亭的人太多太多,结果让太多人失望”。但当董明珠自己造车后,她也走上了一条同贾跃亭相似的老路,激进扩张的同时多线作战不够专注,选择造车的方向没错,但是发力点却用错了。

其实在格力之前,亦有不少家电企业看中 汽车 行业的高利润,纷纷涉足但最终黯然退出。新能源 汽车 产业虽然是当红炸子鸡, 但目前产业链尚未完善,如果用全包全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的方式造车,势必会超出企业自身的能力,从而拖累原有的产业

虽然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基本铺就了一张宏伟蓝图,但是其操作系统、芯片、电池寿命以及续航时间却还是横在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为何同样是宣布造车,雷军赢得的呼声却比董明珠要好呢? 实际上,雷军和董明珠当年对赌的并不是表面的10亿,而是互联网制造思维和传统制造业思维的对决。 而在这场对决当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互联网制造思维的可能性。

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最重要的是轻资产,采用代工模式。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新能源 汽车 除了“车”本身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当成一个高 科技 电子产品。而要研发一套自主的智能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显然并非易事。

伯虎 财经 认为,相比于亲自上跑道,家电企业可以当参赛选手的后勤部队,放弃整车生产,与成熟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合作形成供应链的一环,如松下之于特斯拉。 董明珠可以集中精力让银隆研发生产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或许还能和雷军的小米 汽车 合作一把。

参考消息:

1. PCB资讯:董明珠做手机成功了吗?

2. 雷 科技 :董明珠做手机真成了?格力手机 2 卖了几十万台,还将推骁龙 835 款

3. 企业文化评论:格力业绩下滑,营收暴跌442亿,董**还能任性多久?

八年前就种下了造车的种子,52岁的雷军还要为小米再最后拼一次

在小米春季发布会的第二场,小米CEO雷军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未来10年将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在讲到自己的创业史和将要做 汽车 的时候,几度哽咽,作为一个听者也是很有感触,小米一路走过来不容易,小米决定造车也不容易。

其实,在手机圈早就有消息说到,华为和小米在未来很有可能造车,只是华为后来澄清说 华为不造车,只做智能 汽车 的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帮助企业造好车 ,甚至还直言到: 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但是, 对这个时间加了一个期限,有效期3年 。可能是迫于某种原因,只能先从 ICT技术增量部件切入,暂不涉及到整车制造。

而对于小自己造车,也是早有消息说到,如今已经正式宣布小米 汽车 立项, 注册资金100亿元,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研发,并且是小米全资,拒绝第三方投资,由雷军亲自挂帅带领。

雷军创业过很多次,又投资了不少企业,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业界有着很高的声望。1969年的雷军,今年已经有52岁了,本可以功成身退,但他还想再创一次业。

雷军为了表示下决心造小米 汽车 ,说到:“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这也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有一种壮士断腕的气魄,小米造车势在必行。

为什么小米要决定造车?到底是图的什么?

对于这两个问题,可以一起回答: 小米想要继续赚钱、继续发展下去,小米就一定要造车。

我们经常说到,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年轻人的第一台空调等等,这都是对小米产品的一个定位,因为有着很高的性价比,备受很多年轻人的喜欢。因为小米在手机行业的进入,让更多人用上了更好的智能手机。

后来不断有这样的声音,小米什么时候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第一套房。相比于房子来说, 汽车 容易得多,所以小米 汽车 在众多的呼唤声中来了。

小米造车,首先是 有着很高的用户基础,和比较完善的智能生态链,还有着一万多人的强大研发团队和1080亿现金储备的支撑 。这是小米的优势,

其次,由于手机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很难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了。Statista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市场的增速非常的慢,甚至还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这对小米来说,要么舍弃更多硬件利润来获取更大的市场,要么就等着被别人侵蚀,两者都对小米不利。而生态链又是围绕着小米手机展开的,手机的流量入口没有增加或者减少,都将会影响到小米的发展。 小米需要迫切地寻找另一个流量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智能 汽车 。

小米在2016年的时候手机业务遭遇了滑铁卢,直到2018年回到全球出货量第四,并且在2020年,好不容易成为世界第三,却又急着宣布开始造车,因为不能再等了。

最后,就是智能 汽车 行业需要这么一个“颠覆者”,其他人没上,小米鼓足了勇气顶上去了。

据IHS Markit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显示, 去年全球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仅为45%,到2025年将会提升到60% ,有空间且发展很快。而在国内,由于国家对新能源和智能 汽车 大力的扶持,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 国内市场的智能 汽车 到2025年将会达到75%。

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前,雷军在2013年拜访了马斯克的特斯拉,在八年前就种下了造车的种子,之后又投资了国内三家新势力品牌小鹏、蔚来、理想,且这三家现在也都发展得很不错。在2015年的时候,小米就在开始申请 汽车 专利了,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了300件,这样来看,其实小米早就在布局智能 汽车 了,现在只是时机比较成熟了就对外公布了。

未来,智能 汽车 将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 雷军欲借助这个“风口”再次起飞, 提前抢占市场份额,可能就像十年前的小米一样。

有的人对小米造车可能还持有怀疑态度,小米凭什么能造好车呢?

回想一下,小米当初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时候,面对的对手都是手机巨头,但通过十年的努力成为了世界500强,现在的小米有3万多名员工,综合实力比当年强太多。十年的小米手机经验,同样也能复制到 汽车 上。这次做 汽车 对小米来说,要拿出十年前的勇气、体力、决心和投入。

52岁的雷军还要再为小米最后拼一次。干 汽车 行业,是一个长期的投入,至少要个三五年才能见效,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以小米现在的发展状况, 雷军也表示到:我们亏得起!

大家对小米造车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据悉,近年来小米集团一直在 汽车 领域进行相关 探索 ,于2015年就开始进行国际专利相关方面的布局,近几年每年的申请专利量大多在100件以上,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可以说小米集团在未来走上造车之路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小米的造车之路:从 探索 到投资,再到实践

其实早在2013年,雷军就有意靠拢电动 汽车 领域。在《硅谷钢铁侠》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雷军曾两度拜访马斯克,雷军问马斯克:“三年前你打算做电动 汽车 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火,你是怎么看到这个机会的呢?”马斯克表示,他从没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这件事的失败率比成功率大得多,他只是觉得这是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不想苦等别人来实现。

尽管在此之后,许多业内人士在与雷军交流中表示,他们对新能源造车这一领域并不看好,但是在2015年和2016年,雷军还是通过顺为资本先后跟投了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从目前来看,这一抉择是相当明智且正确的。

到了2018年,小米集团成功上市,开始全方位地 探索 其业务内容,并且在内部启动了名为“micar”的造车调研项目。在2019年,小米决策层在董事会上进言造车,其调研项目的结果表示,2019年至2020年期间将会是启动造车计划的最好时机,但是雷军仍然有所顾虑,造车被搁置,可能是因为顾虑到2020年小米十周年的相关事宜,雷军错失了杀入造车红海的良机。

2019年11月,小鹏 汽车 进行了C轮融资,小米方面投资了5000万美元,但造车一事仍在搁置。2020年是各个新能源 汽车 公司突飞猛进的一年,特斯拉市值一度超过7000亿美元,而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三巨头:小鹏、蔚来和理想也不甘示弱,其中蔚来于2020年内的最高股价一度超过小米,涨势一片大好,甚至被不少网友戏称为“三英战吕布”。2020年末,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26日宣布联合打造全新智能电动 汽车 品牌“智己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竞争又多了一分。到了2021年,贾跃亭虽仍未知归期,但是其创立的FF 汽车 却在国外获20亿元投资。与此同时,百度也不甘示弱,于今年1月11日宣布将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进军造车行业。虽然前有华为帮助企业造好车,但是在国内的各大手机公司中,真正有意向造车的,小米还是独一家。

造车是否能够成为支撑小米的核心业务?

相信此时很多看客已经能够明白新能源 汽车 是现如今炙手可热的一个领域,但是对于小米为何要选择造车仍不明晰。对于华为而言,面对实体清单的重重封锁,造车或许是一条生路;对于苹果而言, 汽车 是其前任CEO乔布斯早就想颠覆的产品;对于贾跃亭来说,成功打造FF 汽车 并上市,是其还债的唯一希望;而对于小米来说,造车将会是改变其业务形态的一次重大变革乃至飞跃。

在笔者看来,虽然目前小米的发展较为喜人,诸如小米10至尊纪念版和小米11等优秀的产品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手机行业的发展正在走下坡路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如今的手机市场已经不再如往昔一般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特点,反而是开始向小米10至尊纪念版这样的水桶机靠拢:动辄重量就超过200g,屏幕方面也几乎是被三星垄断。即便是最好的处理器,在手机上运行原神的时候依旧是力不从心,发热掉帧问题比比皆是。可以说现如今的手机已经发展至一个瓶颈期,大部分手机满足日常需求已经不在话下,那么追寻更高层次的突破意义何在?尽管各大手机厂商在不断地找寻创新和突破,例如伸缩式折叠屏手机,环幕屏手机等,但是大多都仍在路上,单单形态上的改变很难颠覆手机行业。

在笔者看来,造车一路向来不是坦途,过去不是,将来更不会是。现如今,无数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造车行列,电动 汽车 领域的红海市场已经初见端倪。从目前来说,小鹏、蔚来和理想已经纷纷上市,对于想要进军造车领域的小米而言并不是好事。如果小米正式立项造车,笔者认为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很有可能与手机业务一致,也就是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但是在现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中,比亚迪在性价比方面独领风骚,一骑绝尘,并且比亚迪起步很早,相较于很多新能源 汽车 品牌都有着巨大的经验优势。即便撇开这些竞争压力不谈,小米是否具备真正的造车核心专利还是一个问题。尽管小米每年都申请了数量不少的相关专利,但是大多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虽然估值已经超过1亿美元,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的小米该如何造车,又将和谁展开合作,仍然是一个谜。

笔者认为,造车并不能一蹴而就,即便小米“备战”至今已5年有余,但是相较于其他已经摩拳擦掌的品牌而言,依旧不够。且不说特斯拉在刚起步之时也仅是一个PPT公司,即便是现如今股价超7000亿美元,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估值虚高。对于任何互联网企业来说,想要造车就意味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乐视作为一个极好的前车之鉴,其帝国之崩塌就在于数日之间,造车让乐视负债累累,难以维系。尽管时间来到了2021年,造一辆电动 汽车 的风险比2015年小了很多,但是面对如此之多的竞争品牌,整体风险并没有下降。

从小米的经营数据来看,其于2019年经营现金流超200亿,但是同时投资现金流也来到了300多亿,如果按照这个态势进行估算,小米于2020年的可用现金流可能依旧不多,更不用说小米于2020年的销量激增,其研发投入势必会更加巨大。就拿贾跃亭的FF 汽车 来说,142亿元融资最终换来的仅是预产车5辆,对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小米来说,压力巨大,所以造车迟迟没能立项。

总结

互联网公司纷纷造车,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好是坏,犹未可知。但是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所谓的红海造车,最终还是会演变为 科技 技术的大战。自去年华为于10月30日布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品牌Hi以来,关于“造车”的新闻就从未间断。虽然华为一再强调不会真正造车,只负责提供一些零部件,并且今年将会有500万台车预装华为HiCar以及贴标Hi的logo出厂,但是在笔者看来,华为选择造车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当年的任总也说过不做手机等话语。

对于阿里,百度,苹果,小米这些后起之秀而言,造车是新的边界拓展,还是业务的重心转移,我们犹未可知。但是新能源 汽车 行业势必会是未来几年的热门,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原本就已熙熙攘攘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拥挤,也会更加“热闹”和疯狂。就小米的这次仍未官宣的尝试来看,或许会是一件好事,毕竟,谁不想拥有年轻人的第一台电动 汽车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