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汽车波动,小米汽车慌张

2.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

3.突降上海车展的雷军,究竟在逛什么?小米汽车如何定位

华为汽车波动,小米汽车慌张

小米汽车售价曝光了吗_小米汽车预售价

华为汽车业务巨震,一张限制余承东的大网,缓缓展开。

事实上,坊间早有传闻,关于造不造车,华为内部存在着2种声音。而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的离职,以余承东为首的“造车派”,就此占据了上风,春风得意马蹄疾。

紧接着,AITO问界改成华为问界宣传,智选车模式四处“攻略”,将江淮、奇瑞等车企也收入囊中。只不过谁也没能想到,广汽埃安的“降级合作”,竟然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改变方向”的导火线。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了《第六届董事会第35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 AH8 项目变更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的“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据称,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广汽埃安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但这种合作伙伴发展战略大方向的改变,对于华为来说,却代表着另外一层意味——广汽的防备心,更深了。

对此,余承东在日前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如是表述道:

因为华为仍然是一家被制裁的公司,在被制裁的情况下,欧美日的企业,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新势力车企,有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为了自己的控制点,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华为。

根据华为2022年财报,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业务间接涉及人员超万人。然而在收入方面,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仅为20.77亿元,占总营收的0.3%。

显而易见,华为汽车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严重失衡。

也正是因为这样,余承东才会说,“如果没有大量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大量销售,就不能商业变现,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而这一点,也是余承东坚定智选车模式的原因所在。

此时的华为,像是被行业形势逼上了造车之路。而华为的高层们,却更像是在逼着余承东“放弃”,以遏制住其疯狂生长的野心。

毫无疑问,任老再次签订的那份5年内不造车的文件,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据悉,该文件不仅重申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定,更是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也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的字样。

胳膊拧不过大腿,“华为问界”胎死腹中,余承东的生态联盟计划也就此被打乱。更有甚嚣尘上,余承东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的“罪人”,人人喊打。

对此,坊间借题发挥的传闻很多,或是“华为接班人”的阴谋论,称余承东功高震主;亦或是,华为余承东即将赴小米汽车任职,另投明主……

小米汽车,缺个余承东?

4月初,坊间传闻,小米汽车和很多vc、猎头都在频繁接触会面余承东,似乎是看到此时余承东的不如意,并相信其“单干”也能撑起一片天,想要推波助澜一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个人看来,余承东跳槽小米的概率,或许真的没有那么大。而且不久前,小米集团也对外回应称,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消息,消息不实。

常言道,天时地利人和,是成事之本。如果真的像传闻中那样,雷军接触余承东,试图引进这一“大鳄”,那一山总难容二虎,雷军亲自带队造车、赌上下半生声誉的说法,也就付诸东流了。

而且从目前小米汽车的团队来看,其主要成员以公司“老人”为主。

尽管小米也引进了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以及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等外来行业人士,但总的***员框架,还是一群“老兄弟”在发挥作用。

当然,原上汽通用五菱事业部副总经理,后负责小米汽车营销业务,前段时间又因个人和家庭原因离职的周钘,却也是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

有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周钘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融合得并不好,营销理念、造车理念有所偏差。但无论哪种说法,如何打好营销第一战,对于小米汽车这样的后来者,永远是重中之重。

蔚来、理想、小鹏的例子表明,营销方式、市场声量的把握,与之后的销量往往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摔一个大跟头,就像小鹏一样,自G9失利之后,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儿来。

必须承认的是,如今的时代里,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如果试图“乱拳打死老师傅”,像之前小米汽车自曝设计图的操作,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至少在小米汽车想走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所以,小米汽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小米汽车需要余承东吗?

退一步讲,如果雷军依旧坚定带队,那么小米汽车并没有余承东合适的位置。相反,如果雷军还有其它伟大事业,比如Chatgpt等AI大潮流,那么放权给余承东,也并无不可。毕竟,能够撑起汽车这一大业务,且具备自我魅力的领导,并没有太多。

以价值为王,而非价格

2023年开年,特斯拉、比亚迪掀起了汽车价格战的序幕。而在这场大战之中,除了市场份额的争夺之外,必须承认的一点在于,所谓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市场舆论和行业大势的双重冲击下,小米汽车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幸运的是,作为依旧没有实车亮相的造车势力,小米汽车避开了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环境,以及本次价格战的市场份额争夺。但同样是这个原因 ,后发力的小米汽车,会迎来更为深刻的“价值战”。

不同角度来看,小米汽车拥有2方面的价值:品牌价值与产品价值。

首先,直言不讳地讲,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价值,大部分由小米集团赋予。而在这一点上,可以从3点表述:

其一,小米生态的加持。小米汽车的加入,可以给予消费者AIoT的闭环体验。如此场景端的完善,将会带来体验上的提升,而这也是车企造手机,手机厂商造车的一大正向福利。

其二,小米销售网络的加持。类似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销售方式,与小米销售网络的融合,将为小米汽车的销售带来足够多的窗口。

其三,小米技术的加持。多年互联网技术的积累,不仅会给小米汽车带来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思维模式,更能在产品功能定义等方面,提高效率。

而后,是关于小米汽车的产品价值。

因为没有官方的具体产品信息披露,这一方面并不好过于武断地衡量。但根据此前晚点所曝光的产品点:小米汽车首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有2个方案,一个版本26万~30万元价格区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最新爆料显示,小米汽车依旧分为2款,一款配备92度电池,续航766公里;另一款配备120度电池,续航1036公里。自动驾驶方面自研,座舱芯片采用高通8295,前后3颗激光雷达,售价29.99万~36.99万元。

如此来看,小米汽车冲击高端市场之心不死,但贵也是真的有些离谱。

不难预见的是,如果相关爆料为真,那么将时间推迟到明年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其高昂的价格,必将引起整个市场的轩然大波。

而这里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价格高不代表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充足。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经济大环境的疲软,各种负面因素的加持下,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将会如无源之水一般,不得长久。更何况,与华为相比,小米也确实弱上一筹。

而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的不足,才引得坊间风言风语,进而传出余承东即将加盟小米汽车的消息。再加上如今小米汽车小动作不断,如此慌张的根源,除了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之外,更多的也还是其本身“价值”的不够出彩。

毫无疑问,以后的路会愈加艰难。至于雷军是否会和余承东一样,遇到如今进退两难的情况,不妨用时间来验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

易车原创 近日小米汽车MS11外观效果图曝光,一时间又引起大家对跨界造车的热议。时间倒回2018年,在政策鼓励以及“蔚小理”成功榜样的激励下,国内掀起了一波“跨界造车”热潮,包括百度、360、小米、魅族、苹果、乐视、格力、创维、富士康、宝能、恒大、五粮液等,从互联网大佬到科技巨头,再到家电、地产大鳄,都在造车。如今五年过去了,是骡是马都该拉出来遛遛了,看看当初那些跨界造车的企业,现在都怎样了。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

在此前的一次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投资100亿进入汽车行业。如今千呼万唤,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效果图终于在2023年曝光,与此前米粉设计的海报款效果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导演小Li设计渲染的小米汽车

△泄密效果图

官方表示这是二级供应商泄密的早期设计稿,并非最终文件。但结合春节前夕雷总试驾的伪装测试车可以判定,小米汽车MS11基本上是这个造型了。

根据曝光的效果图显示,小米汽车MS11预计为采用轿跑造型,前脸整体为封闭设计,车顶配备犄角式激光雷达。

车辆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车顶为采用当下流行的一体式天幕设计,五角星造型的轮圈很像奔驰同款,中间的小米logo清晰可见,**大卡钳也预示着车辆性能不俗。

技术配置层面,据说小米汽车将采用自研充电平台,有望配备800V高压充电技术。动力方面搭载一台260KW的驱动电机,并且还将搭载MIUI CAR车机系统,相信在UI设计和智能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的汽车厂商,毕竟小米手机设计和系统优化在行业中口碑还是很好的。

最后,这台车预计会定位中型轿车,售价在20-30万元区间,年轻人的第一台中型轿跑有着落了,你期待吗?

创维汽车:第一批跨界造车企业

创维汽车的前身就是天美汽车,2021年4月27日,开沃集团拿到创维的商标转让后,正式宣布“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使用“Skyworth”英文名,创维集团则仍然专注家电专业领域。

而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正是创维创始人黄宏生于2010年12月出资成立的,所以相比格力董明珠、恒大许家印,创维的黄宏生或许才是严格意义上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批跨界商人。

目前创维汽车已经推出两款新车,创维EV6和创维HT-i,分别定位为纯电和插电混动中型SUV,车型都是基于天美ET5升级而来。新车在外观方面与创维汽车ET5相比并没有做太大改变,采用名为“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整体给人时尚、大气的视觉感受。

△创维EV6

但在车型配置、动力电池等方面做了许多更新与优化,创维EV6的CLTC续航为520-620km,指导价16.28-27.28万元。创维HT-i的WLTC纯电续航分别为81km、145km,对应的亏电状态油耗分别为5.85L/100km、6.1L/100km,指导价14.68-24.28万元。

△创维HT-i

百度: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成功出道

百度可以说是BAT互联网三大巨头中造车声势最大的一家,2021年3月2日与吉利合作成立全新合资公司集度汽车,2022年吉利退出集度后相当于完全由百度持股。

2022年10月27日,集度汽车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正式上市,指导价39.98万元。这是一台中型纯电SUV,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外观延续概念车的设计。底盘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搭载宁德时代100kWh三元锂电池,续航可达600km,前后永磁同步双电机的配置使其零百加速仅用3.9秒。

新车主要卖点则是智能化,硬件配置上,标配算力高达538TOPS的双Orin X自动驾驶芯片、高通8295车机芯片、两颗激光雷达,还会用上百度Apollo全套高阶智能驾驶。集百度智能驾驶与吉利造车平台两大优势,集度ROBO-01在高端纯电SUV市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宝能、恒大:手握好牌 前途未卜

作为跨界造车新势力,又都属于资本财团的宝能和恒大经常同时被点名,因为两位大鳄在造车行业的波折出奇的相似,手里都有副好牌,但偏偏都混得不如意。

宝能收购观致的历史大家应该还记得,那是在2018年。然而在公众心中有着不错品牌印象的观致,却没能在宝能手中野蛮生长,五年后的今天再看,几乎是被抛弃了,观致汽车名存实亡。

可能觉得领养的不如亲生的好,宝能在2021年6月又发布了全新汽车品牌“BAO”, 并计划在5年内至少推出16款车型,包括SUV、轿车、MPV、跑车等多种车型,逐步覆盖高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残酷。

再来看恒大的恒驰汽车,这也是一个不缺钱的富二代品牌,2021年通过国能汽车变相拿到资质,品牌定位也是走高端路线,还有恒大老板许家印亲自为恒驰汽车产品站台。

2021年第19届上海车展上,恒大汽车更是一口气推出车型名从1到9共九款车型,产品定位覆盖“全年龄、全车型、全级别”。 就恒驰曾经的传播态势,应该会有不错的发展形势。

但随后的操作却让人看不懂了,首款车型恒驰5定位紧凑级SUV,CLTC续航602km,售价17.9万元,号称要对标奥迪Q3、宝马X1等车型,逻辑自洽很难说得通。

还有近两年来恒大不断爆出“破产”、“被强制执行”、“裁员”等负面新闻,恒大神话的破灭所带来的品牌坍塌,对汽车业务也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在恒驰不是车能不能买,而是用户敢不敢买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用户信任危机很难。

就目前来看,宝能和恒大还是一对难兄难弟,汽车业务砸进去的钱不少,前途却依然未卜。但到底是亏是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就像网友说的,造车不是目的,“圈地”才是醉翁之意?

五粮液造车:起于微末 造不明白

五粮液造车不同于格力、恒大投资造车,对于一家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来说,转型做汽车那是完全不沾边,难度更大,但五粮液却投资接手了奇瑞旗下的凯翼汽车,并且在五粮液的大本营四川宜宾建设工厂,还成功推出了几款新车,例如凯翼炫界,定位紧凑型SUV,指导价6.49-8.0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五粮液曾经为了卖车还搞出了“买车送五粮液”的活动,当时凯翼汽车也有所谓的“五粮液定制酒”, 某些购车商城也有购车送酒的文案,甚至有购车后,车内能塞多少就送多少定制酒的活动。

这种高端酒企造低端车,本身就拉低了身价,怎么看都是累赘的样子。可能五粮液也意识到了问题,既然造不明白那就联名吧,例如这款极氪与五粮液联名的白酒,52度浓香型,官方限量定价1799元,不比茅台飞天有身价?只看这个酒瓶就很有收藏价值哇!

富士康:欲成为电动汽车界的代工厂

相比于执着于打造自己品牌的跨界造车企业,富士康的造车路线就很清晰了,那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从手机代工厂发展到汽车代工厂,为全球电动汽车代工生产。

<img src="

突降上海车展的雷军,究竟在逛什么?小米汽车如何定位

四分之一的时间放在手机、IoT和高端化上,一半的时间放在汽车上,另外四分之一时间放在其他事情上,这是小米雷军目前在工作方面的时间分配,可见在汽车方面的投入已经占据了雷军一半的精力。

上周在北京刚刚在北京发布了小米13 Ultra的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上海车展,他的这次现身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各大新势力车企的高管都亲自现身,给雷军介绍自家产品,雷军也拿着刚刚发布的小米13 Ultra给感兴趣的车型细致地拍照。

这个时间节点的雷军,可能还是这些新势力车企高管们的朋友,小米也还是部分车型车机里的一款互联软件,而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雷军和小米很有可能成为这些车企的直接竞争对手。而此次来逛车展的雷军,究竟在逛什么呢?

逛完车展,雷军最焦虑的可能是产品定位?

雷军在一上午的时间内,参观了包括小鹏、极氪、蔚来、高合、长安深蓝、飞凡和智己在内的8家新势力展台,另外还去看了劳斯莱斯、兰博基尼、大众、奥迪等展台,这些厂家的产品对于每天花一半时间研究汽车的雷军来说,肯定是烂熟于心,但是也很少有机会能够在一次把它们都看全了。

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汽车价格战还在愈演愈烈,特别是随着特斯拉的不断降价,以及锂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下探,中国汽车市场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降价潮,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有极其过硬的产品力,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车企们是不可能不降价的,但是卖高价大家都不赚钱,何况低价呢?而且不少车企降价之后,并没有带来销量方面的完全正向反馈。

而对于车辆还没有量产,甚至还没有解决造车资质的小米汽车来说,目前的汽车市场对于新入局者可以说是非常不友好,甚至非常的残酷。雷军此时最迫切的莫过于找准小米汽车第一款产品的定位,但是逛了这么多的展台,他或许会有些失望,因为这些新势力品牌已经几乎可以说是把50万以内的市场塞得满满当当了,特别是在20万-40万这个区间内,大量新势力车型的产品堆叠在一起,密不透风。

而小米目前已曝光的第一台车正是定位在了这个区间内,据最新爆料,小米汽车的中型溜背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可能分为两个版本,低配版售价在25万—30万元,高配价格可能超过35万元。中低配版基于400V 平台,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智能驾驶方面采用了供应商大陆提供的单目视觉黑盒供应商方案,高配可能基于800V 高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智能驾驶方面可能采用英伟达Orin+激光雷达的自研方案。

如果小米的首款车型真的是这样,那么会直接冲入新势力们最扎堆的区间,而且类似于小米摩德纳这样的产品实在是有不少,比如说蔚来ET5、小鹏P7i、极氪001、智己L7,甚至还有像飞凡F7、零跑C01这种性价比完全拉满的车型,当然最不可忽视的特斯拉和比亚迪的产品,小米汽车如果拿不出什么颠覆性的内容的话,真的会很难打开市场。

所以我们说雷军此时可能逛完上海车展之后,最焦虑的就是小米汽车的定位,如果一味地去和这些车型去拼,那么可能结果会很不乐观。目前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5%左右,而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甚至可能就占了超过15%以上的份额,而剩下的新势力和转型之后的传统车企,甚至还有豪华品牌,去争这不到10%的市场份额,市场已经卷疯了,挣钱对于大部分车企们来说,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小米要是以现在这种实力去竞争,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矣。

自动驾驶已不香,那该靠什么抓住消费者?

小米这个品牌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以及价格屠夫的形象和用户粘性,是品牌的护城河,但是小米目前的这款摩德纳车型,和其他新势力的产品拉不开差距,此时谈不上用户粘性,同时在性价比方面也没什么优势。

小米雷军在只要提到小米汽车的发布会上,几乎都会谈一谈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展,小米想靠自动驾驶去做出小米汽车的差异性,可是目前看来,押宝自动驾驶以及相关智能化的车型,可能换不来市场的完全正向反馈,因为在现行法规下,想要做出差异化几乎没什么可能,就算是L3级自动驾驶也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责任依旧在人,L2.99和L3拉不开差距。

而且自动驾驶的上限,也就是故事尽头显而易见,就是车辆实现自动驾驶,无论你是纯视觉还是激光雷达,或者是车路协同,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案,用了多高的算力,多少高科技传感器,多么优秀完善的算法,最终你实现的效果都是自动驾驶,就是车辆自己开,人可以做些其他事情,而这些技术不仅是蔚小理、华为、特斯拉它们在做,还有大量的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和供应商也都在做,这条赛道上你卷不出什么差异化。

而此时又有汽车价格战的影响,在价格上如果要脱离开普通大众的认知范围,那么你的市场注定小众,小米近些年来在手机市场上不断地在冲击高端,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完成破局,如果你不创造一些有颠覆性创新的产品,那么是不会扭转大家的固有印象的,至少小米现在手机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而反观小米汽车,至少这台代号摩德纳的车型,也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创新能带给我们,它的设计以及智能化表现,并不足以带给我们那种“初见iPhone”时的感受,而它定的价格却有些超过大家的认知,所以定位问题依旧是难题。

其实小米雷军这一次逛完车展之后,可能也会发现很多车企都在走当年小米的路线,比如说压低成本主打性价比,量大实惠这方面的方式,但是这些车企在如今这个时代,很难再做出当年小米在手机领域做出的成绩,因为确实是强手如云,竞争太过激烈了,致使不少企业陷入泥潭,可能小米也是发现了自己不能在这条原有的成功路线上发力,所以选择了一条更有挑战性的路线。

总结:

原有手机方面的成功经验,很难运用到造车方面,而需要重新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是目前的小米汽车,在看了车展上那么多新势力已经“卷到不行”的新车之后,雷军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造车的规划。现有的自动驾驶和价格可能真的很难打动消费者,甚至是最忠实的米粉。

而从硬核技术角度上去重新发力,可能这会是一条能走得通的路线,这次车展上大家也看到了,自主品牌也有售价超过百万,而且还能大卖的车型了,那款车的硬核技术确实很多,不管它价格多高,也确实有消费者能够接受,而小米在技术储备上并不欠缺,而且小米可能还是所有造车新势力中,技术专利最多的一家企业,如何从硬核技术角度去吸引消费者,这可能是小米汽车一个不错的发力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