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现状分析_特斯拉现状分析
1.特斯拉在欧洲跌下神坛!连续两月不敌纯电高尔夫,雷诺神车霸榜
2.限行启示:瞄着特斯拉,永远干不过特斯拉
3.马斯克称特斯拉需要裁员约10%,裁员的原因是什么?
4.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特斯拉在欧洲跌下神坛!连续两月不敌纯电高尔夫,雷诺神车霸榜
2020年开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车企都陷入了困境,国内连续两个月汽车销量下滑严重,而欧洲地区目前大部分汽车工厂已经停工,车企都在积极“抗疫”。
虽然全球汽车市场开年不佳,但也仍然有亮眼的地方——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崛起。
外媒EV?Sales统计了欧洲地区前两个月的电动汽车销量,数据显示,1月份,欧洲电动汽车的总销量达到了74663辆,同比增长了121%,而2月份欧洲电动汽车的销售量为69538辆,同比增长了111%,连续两个月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是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除了今年开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销量成绩,2019年欧洲新能源市场的表现也非常好,去年全球各个车企在欧洲共售出了56.4万辆新能源汽车,而美国仅售出了32.5万辆新能源汽车,欧洲也因此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了。
欧洲是传统汽车工业的核心地带,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崛起,意味着欧洲人民已经大幅接受新能源汽车。
欧洲市场的崛起,离不开大众、宝马、奔驰、标致雪铁龙等百年车企的积极参与,这些老牌车企的参与,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准。
现在,中、美、欧三大主要汽车市场现在都已经在全力向电动转型,意味着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全球的行业大势,真正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欧洲前两月共售出超14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17%
EV?Sales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球各个电动汽车生产商一共在欧洲地区售出了74663辆电动汽车,增幅达到了121%,这是欧洲市场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电动汽车实现3位数的增长率。
▲2020年1月份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
到了2月份之后,欧洲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并未下滑,整个2月欧洲售出了69538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了111%,再次延续了一月份的强势表现。在这些车型中,纯电车型的比例达到了57%。
2020年前两个月,欧洲共售出了144515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达到了117%。
▲2020年2月份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
相比较于欧洲市场,中国的新能源车市近期表现都不算太好,由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比较特殊,国内汽车的销量非常低,我们可以看一下去年11月和12月的数据。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9.5万辆,同比下降43.7%。而12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6.3万辆,同比下降了27.4%,这种连续的销量下滑现象也反映了国内新能源车市的现状。
不过目前欧洲也出现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欧洲多个地区的汽车工厂已经停产,汽车行业发展被按下了暂停键,今年3月份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也将会出现大幅下滑的现象。
中、美、欧是全球最主要的三个汽车市场,占据了全球销量的65%。同时,这里还聚集着全球绝大部分汽车制造商,包括中国的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还是美国的通用、福特,德国的大众、宝马、法国的标致雪铁龙集团等。
这三个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虽然略有起伏,但整体都在快速向着电动化的进程前进,中美欧三地的车企也在积极推动电动化转型。
这也就是说,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集团和最主要的市场,都走向了电动化的路子,新能源的行业大势已经不可逆转,一个崭新的电动时代正在到来。
二、中美欧三大新能源市场成型?电动化时代到来
事实上,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早有预兆,2019年,欧洲市场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2019年全球各个车企在欧洲共售出了56.4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一数据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市场的32.5万辆。
▲欧洲新能源车市近六年的销量情况
最近5年来,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就不断在增长。EV?Sales数据显示,欧洲电动汽车的销量在5年间,从10万辆增长到了56.4万辆,翻了五番。从中也能够看出,欧洲电动汽车车主对于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正在不断提升,电动车在欧洲的销量不断增长。
但这还不是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天花板,目前欧洲电动汽车的增势仍然非常明显。麦肯锡此前发布的《2020电动汽车指数》报告则预测,德国将有望在2021年以超过170万辆的电动汽车年产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
麦肯锡发布的报告还表示,按照欧盟碳排放最新要求,2021年欧盟生产商必须销售超过200万辆电动汽车,才能避免支付罚款。
虽然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在不断增长,但目前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近五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有了大幅的增长。
▲中国新能源车市近六年的销量情况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7.5万辆,经过四年的发展,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8年达到顶峰,全年共售出了125.6万辆电动汽车。
2019年,由于下半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下滑,最终导致总销量仅为120.6万辆。
相比于中国和欧洲的快速发展,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并不那么迅速了。据EV?Sales数据显示,在2014年,美国就售出了12万辆电动汽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美国新能源车市近六年的销量情况
而2015年,美国则售出了11.5万辆电动汽车,同比下滑了4%,被中国和欧洲同时超越,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在2018年,得益于特斯拉Model?3的热销,美国共售出了35.9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了79%。
但2019年则售出了32.5辆,销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下滑了,这主要和美国政府在政策上对燃油车的宽松和补贴限制有关(车企新能源车销量超过20万辆则取消购车补贴)。
▲特斯拉Model?3
虽然近年来这三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各有起伏,但可以看到中美欧三个地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这对于推广电动汽车会有非常大的作用,电动化未来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欧洲车企积极转型?本土品牌销量超特斯拉
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崛起也离不开欧洲车企的积极转型电动化。
2019年,在欧洲销量最好的电动汽车仍然是特斯拉Model?3,这款车在欧洲共计售出了95247辆,占2019年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的17%。
▲2019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
排在第二位的则是雷诺Zoe?,这款车2019年在欧洲共计售出了47408辆,销量同比增长了23%,是去年欧洲销量最好的本土车型。而宝马i3、大众高尔夫电动版、奥迪e-tron、捷豹I-PACE也是表现比较好的欧洲本土车型。
▲大众高尔夫电动版
虽然特斯拉Model?3仍是2019年欧洲最畅销的电动汽车,但也应该看到2019年欧洲销量最好的20款电动汽车中,有12款都是欧洲本地车企生产的,雷诺、宝马、奔驰、沃尔沃、大众、捷豹等车企都开始发力欧洲新能源市场。
▲捷豹I-PACE
进入2020年之后,欧洲车企发力的更加明显,在2020年1月份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销量前十的车型中有七款车都是欧洲本地车企生产的,雷诺Zoe、标致208?EV、大众高尔夫电动版位列前三,标致3008?PHEV、宝马330e、奥迪e-tron、宝马X5?PHEV则分别位列第六、第七、第八、第十。
而特斯拉Model?3的销量仅为1517辆,位列榜单的14位。
1月份在销量最好的前二十款电动汽车中有15款都是欧洲本地车企所生产的,标致、宝马、大众还有多款车都进入了榜单之中。由于多款车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宝马还在1月份凭借12976辆的总销量成为了全球销量最好的电动汽车厂商。
▲2020年1月份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
在2020年2月份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雷诺Zoe和大众高尔夫电动版继续维持销量榜的前两位,特斯拉Model?3在2月份终于进入了欧洲新能源销量榜的前十,以3589辆的成绩排在第3名。
2月份销量最好的前二十款车中也仍有14款车是欧洲本地车企所产,标致、宝马、大众旗下多款车型也仍然保持了此前的火热状态,继续霸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宝马在2月份并没能守住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的位置,特斯拉重新以16276辆的总销量成为了二月份销量冠军。
▲2020年2月份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
从车辆类型上来看,欧洲消费者对于纯电车型的喜爱程度正在不断增加,无论是2019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榜还是今年1月和2月的新能源销量榜单中,纯电动车型的占比都超过了一半。
不过相对于中国和美国,欧洲的插混车型比例还比较高。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售出了97.2万辆纯电车型,在电动新车中占比为81%,2019年,美国纯电动的销量达到了24万辆,在电动新车中占比为74%。
从欧洲新能源车市的销量榜单上来看,欧洲车企在欧洲新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加,特斯拉虽然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从今年开年以来的情况来看,特斯拉的一家独大的情况正在被打破,随这欧洲车企加快进行电动化转型,特斯拉在欧洲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四、欧盟排放法规日趋严格?车企将加大转型力度
无论是从总销量还是从欧洲车企的表现来看,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崛起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那么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如何能在几年间快速崛起呢?这跟欧洲政府和车企共同的努力分不开。
2019年,欧盟出台汽车排放最新规定:到2021年汽车制造商必须将平均每辆车每公里碳排放量从118.5克降至95克,不达标部分将面临每辆车每克95欧元(约合人民币744元)的罚款。并计划到2030年将该标准进一步收紧到每公里75克碳排放。
目前欧洲很多车企的燃油车无法达到这一排放要求,汽车界可能面临高达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39亿元)的天价罚款。
而欧盟采取这样的措施则是为了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汽车尾气对于环境的污染是非常明显的,汽车尾气中的部分元素可以直接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还可能会使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
在欧盟的高压之下,多个车企都开始进行电动化转型。
大众制定了庞大的电动车转型计划,目前已经生产了王牌电动汽车ID.3,同时还规划了ID.4、ID.SPACE?VIZZION、ID.?BUZZ、ID.VIZZION、ID.BUGGY、ID.ROOMZZ等车型。
▲大众ID.3
大众的两个子品牌奥迪和保时捷在积极进行电动化转型,目前这两个品牌的首款纯电产品奥迪e-tron和保时捷Taycan已经开始交付了,同时这两家车企也还在规划多款的新的电动车型。
奥迪方面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推出30款电动汽车,其中20款都将是纯电动汽车,而保时捷则将会推出旗下各个经典车型的电动版本。
▲奥迪e-tron
德国的另外两家知名车企奔驰和宝马也在积极进行电动化转型,奔驰已经推出了首款纯电SUV?EQC,同时还在对EQA、EQB、EQE、EQS等多款车进行测试。
宝马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电动车型i3和i8,最近又发布了i4的概念车,而宝马iX3、iNext、i7等多款车型也已经在进行测试了。
▲宝马i3
除了德国车企在积极进行电动化之外,标致雪铁龙、雷诺、沃尔沃等欧洲车企也都在进行电动化转型。
欧洲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欧洲的车企大多属于跨国车企,其在全球多个地区都有工厂。这些车企的电动汽车在欧洲验证完车型之后,将会在全球上市。
这样一来,将会有更多的电动车型可供选择,将会促进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也会深刻的改变目前的电动汽车格局。
▲大众ID.初见
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欧洲车企也都非常重视国内市场,其在中国也都建立的有合资企业,随着他们的电动化脚步加快,将会有更多的外资电动车进入国内市场,这将会对国内的新造车公司和自主品牌产生不小的压力。
结语:欧洲电动化崛起将会影响全球汽车市场
此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但近些年来,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开始慢慢崛起,在2019年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欧洲多个传统大牌车企也都进行了电气化转型,其中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车企已经开始量产电动汽车了,这有可能会打破特斯拉长久以来的垄断地位。
此外,欧洲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之后,也会增加对中国的输出,会有更多的合资电动汽车进入到中国,将会加剧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
欧洲曾是最古老的汽车市场,连欧洲都开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了,说明电动汽车即将会深刻的影响汽车行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限行启示:瞄着特斯拉,永远干不过特斯拉
文?|?萝吉
因为两年前已经离开了定居多年的上海,所以看到上海扩大对外牌限行措施的政策时,我没有产生一丝焦虑,而是一副“早晚的事”的袖手旁观。
作为一名老汽车媒体人,我更关注另一件事:新能源车要火爆了。不过,特斯拉单店订单,从前一天10-20台暴涨到80台,反应远比之前的两拨降价来得凶猛,还是有点超出我的预期了。
与此同时,上汽、蔚来、比亚迪的店也看到了明显的订单增长,但热度都无法跟特斯拉相提并论。就好像上帝之手往新能源市场这个池子里撒了一大把鱼食,还没等沉淀、散开,就被特斯拉这条大鲶鱼三口两口吞了大半。
这种状态自然只是上海本地的区域性现象,对全国其它地区的新能源市场没有本质的影响。但是把目光放长远来看,各地对燃油车的政策限制,几乎可以肯定会随着时间而收紧。这也意味着,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会以不可逆的趋势逐渐缩小,而新能源车的生存空间会随之增大。
一句话,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不想掉队的厂商,加快冲啊!
在2020年这个节点,新能源车市场虽然规模依然不大,但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形态和结构。什么样的新能源车能活下去,什么样的能火起来,什么样的一看就是陪跑的龙套,基本都能判断个大概了。
一开始魔都以优惠政策招引特斯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引入一条刺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鲶鱼,不过国产Model?3一波又一波降价、一上市就月销破万之后,大家开始感觉不对劲了。鲶鱼是来活跃气氛的,特斯拉看起来是来清场的。
于是,特斯拉不是鲶鱼、而是鲨鱼的论断,就来了。
大概一想,特斯拉确实有点像对国内其它新能源车型赶尽杀绝的态势,小鹏P7、比亚迪汉EV上市后的定价,明显是参考了Model?3当时补贴后27.155万元的价格,抛开品牌方面的因素,这两款自主车型确实能在纸面参数和配置上占得优势,谁知没过两个月,Model?3又直奔25万内去了。
之前那一波又一波对比,分析了个寂寞。
而且Model?3这次降价,还把特斯拉之前一直隐藏的一个大黑点——电池安全给解决了。电池材料从之前的三元锂,换成了和汉EV刀片电池相同的磷酸铁锂。
所以李想那句“灭顶之灾”的感叹,真不是夸张。稍微有点理智的厂商,都该有强烈的危机感。而且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和之前任何一家厂商都不同,它不是卖不动了才降价,而是只要成本降了,不管卖得好不好,都要降。
更可怕的是,汽车电池的成本,肯定会越来越低;随着特斯拉国产化率的增加,整体的零部件采购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种趋势下,特斯拉的销量规模会随着产能的增加迅速扩大,而销量规模越大,单车的设计、生产和制造成本,更会继续降低。
现在看来,Model?3将降到20万以内可能确实是编造的谣言,但是聪明的厂商应该把它当成遥遥领先的预言。
这样的特斯拉,攻击性当然很强,但是对于国内新能源市场来说,它的形象依然是鲶鱼,而不是鲨鱼。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只需要做一个假设,就明白了。
按照乘用车批售销量来看,9月份销量达到2万辆以上的乘用车中,唯一一款新能源车型,是五菱?宏光MINI?EV。而9月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车型,包括轿车、SUV和MPV车型总计60款,其中新能源车型除了宏光MINI?EV之外,只有特斯拉Model?3。
拉开新能源市场的销量榜单,Model?3之后,排名第三的欧拉黑猫销量直接掉到了5000辆出头,之后的Aion?S单月销量4548辆,再往后的车型,9月份销量都处于3000-4000辆。
而9月份对于中国车市来说,还是车市最火爆的黄金月份。95%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依然挣扎在三四千辆的规模里。如果放到燃油车市场,普通家用车月销3000辆,仅仅是实现盈利的最低标准。
那么,我们尝试假设这个世界没有特斯拉,而其它新能源车型保持目前的形态,他们的生存现状会有什么变化呢?如果没有特斯拉,新能源车型榜单中除了宏光MINI?EV之外的任何一款车型,有望成为一款月销破万的爆款么?
如果有,是蔚来ES6?理想ONE?还是比亚迪唐或者汉EV?
在我看来,即便是我们与美国的对抗迅速升级,导致国内从上到下都坚决抵制特斯拉,把它赶出中国市场,当下国内的任何一款新能源车型,都没有办法一口吃掉特斯拉让出的那块蛋糕。
换句话说,就算是特斯拉Model?3的份额,全部被分到其它新能源车型上,市场上大概率也只会多出来几台月销量突破5000辆的车型,而不会产生月销万辆以上的爆款。
单看这个论断,似乎显得有些武断,毕竟假设都无法成真,但是我们可以把去年同一个月份的新能源市场销量情况拿过来对比一下。
2019年国产Model?3还没上市,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总计为4.2万辆,其中包括Model?S、Model?X和Model?3三款车,整个特斯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月均销量,也只有3000多辆。
这种情况下,去年9月份国内新能源市场,是怎样的状态呢?
没有宏光MINI?EV和国产Model?3这两台爆款,去年9月份销量最高的北汽,以整个EU车系总计卖了8710辆,而销量最高的单一车型宝骏E100,只卖了5353辆。绝大多数新能源车型,依然徘徊在3000辆以内。
相比之下,今年新能源市场虽然有了国产Model?3这条大鱼的搅合,其它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反而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差了。
如果国产Model?3真的是鲨鱼,就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其它新能源车型没落、甚至死掉了,那么大概率也不会是被特斯拉“咬死”的。
比如北汽EU系列今年的沉寂,能怪到特斯拉头上吗?
不过别误会,特斯拉确实是一条鲨鱼,只是它的猎物,并不是其它的新能源车。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新能源车型,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只有特斯拉;
第二类是瞄准特斯拉的挑战者,包括蔚来ES6/ES8、小鹏P7、比亚迪汉EV、保时捷Taycan、奥迪e-tron、奔驰EQC、捷豹I-PACE、极星Polestar?2等等。
这类新能源车说好听点是挑战者,本质上它们都可以被看作特斯拉的跟随者,其设计思路、功能指标、产品定位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将特斯拉的某款车型当作了标杆。
这类车型开发的目标,是在某些领域超越特斯拉,或者以更低的成本或价格实现相近的产品特性。这些车型当然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属性,但是不管厂商们愿不愿意承认,这些车型就是围绕着特斯拉而开发的。
或者说得更直白点,如果没有特斯拉,上述绝大多数车型,可能根本就不会诞生。
第三类新能源车,是技术或定位实在够不着特斯拉、但也时不时拿特斯拉对比、碰瓷的中低端新能源车,主要就是各种油改电、或者设计依然深受燃油车结构影响的小厂车型。
这类车型诞生的背景,就是国家对新能源市场多年的大力扶持和补贴。厂商研发这类新能源车的目的,不是为了新能源,而只是单纯冲着补贴。没有补贴,基本上也都不会出现。
一类车型冲着补贴,一类车型冲着挑战特斯拉,那么话说回来,特斯拉诞生的原因和目标是什么呢?很明确:干掉燃油车。
实际上,从首款车型Roadster诞生,特斯拉就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电动汽车的对手,它的唯一对手,是在全球市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燃油车,或者说任何一台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车型,都是它要取代的对手。
讽刺的是,取代燃油车本来应该是所有致力于新能源车型的统一目标,或者至少是蔚来、小鹏、威马这类新造车势力的目标,如今始终践行这一目标的,几乎只有特斯拉。
明白了这点,自然也就理解特斯拉全系产品的不断降价,根本不是受到什么奔驰、奥迪、保时捷、蔚来甚至比亚迪等品牌的压力,而是当前特斯拉的价格,还不足以让最主流的消费者可以轻松地承担。
单看销量,Model?3月销破万的成绩已经是绝对的新能源爆款,但是从击败燃油车的角度而言,特斯拉还差得远。
当所有车企都在特斯拉身后的浪花中追赶,特斯拉着眼的却是一整片大洋。
特斯拉确实是一条鲨鱼,只是它捕猎的目标,我们搞错了。
上面对国内新能源车进行分类时,我并没有把话说绝,因为在特斯拉的追赶者、以及政府补贴刺激的产物之外,还存在为数不多的第四类新能源车。
这类车型身上看不出任何追赶特斯拉的影子,开发思路也并非是以取代燃油车为出发点,而是深入挖掘消费者更细腻的需求,结合新能源车本身的特点,经过扬长避短的取舍之后诞生的车型。
五菱宏光MINI?EV、欧拉黑猫、新宝骏E300等等,我都把它们归到这第四类中。
这些车型车身不大、价格不高、提速不快、续航也不长,从新能源车型最核心的参数来看,它们都只能算是低端产品。但是它们都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而背后的原因,绝不仅仅只是价格。
以宏光MINI?EV为例,它续航最多不到200公里,极速只有100km/h,安全配置甚至连气囊都没有,但是它的定位牢牢锁定城市代步的场景,人们丝毫不用担心长途续航的能力,因为它根本就跑不了长途。
但是这样的车型,恰恰把当下电动汽车所有的优势都利用起来了。
城市代步车对零百加速性能要求不高,动力响应够快、够灵敏,才更有助于车流中的穿行,这点是电动汽车的优势;
城市代步开手动挡车型非常折磨,而低价车型却很难买到靠谱的自动挡燃油车,无需手动变速,又切中了电动汽车的优势;
城市代步距离一般很短,往返最高很难超过100公里,这样的距离,电动汽车已经可以轻松达到;
城市代步的路况走走停停,对燃油车不友好,费油的同时,也影响动力总成的寿命。走走停停的路况,恰好是电动汽车最舒服、最省电的场景。
扬长避短,宏光MINI?EV做到了极致,而车身小巧灵活、空间却非常出色的欧拉黑猫、宝骏E300等车型,产品特性也和宏光MINI?EV相似,只是它们的尺寸更大、质感更高。
这样的新能源车,不必追求性能车的提速、不必追求媲美燃油车的续航、不必追求半小时充80%的快充、不必追求花哨但风险始终存在的自动驾驶,仅仅避开当下电动汽车的短板,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的优势,就成功实现了不依靠补贴、限牌限行政策也能畅销的目标。
当然,我们的新能源车不能只有低端代步车,但是希望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们,能够时时提醒自己造新能源车的目的是什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放在新能源市场,还真不是一勺假鸡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马斯克称特斯拉需要裁员约10%,裁员的原因是什么?
特斯拉有关部门声称需要裁员大约10%,而且这10%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中国依然还要进行大规模的招聘,之所以裁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欧美国家的芯片数量生产不足,导致汽车的生产量下降。特斯拉作为全球比较知名的汽车生产工厂,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例如俄罗斯与乌克兰导致的战争限制了惰性气体的出口,而这些气体对欧美国家研究芯片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足够多的惰性气体,就无法研究出更多的芯片,也就无法供应给更多的汽车生产厂家,面对这一特殊情况,在没有汽车生产量保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裁员来缓解特斯拉的经济现状,如果不进行大量的裁员,很有可能导致特斯拉一季度的利润呈现负增长,或者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特斯拉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也是导致裁员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国内还是欧美等国家,几乎上每个月都有关于特斯拉汽车出现事故或特斯拉出现刹车失灵的现象,特别是特斯拉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前几年时间里,有的车主花费上百万买两高端品牌的特斯拉汽车,却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出现了刹车失灵,幸好没有出现事故,但这位车主一举将特斯拉告上了法庭,要求退车或赔偿。在欧美国家也都出现了特斯拉系统出现故障,刹车失灵,因此特斯拉的销售量急剧下,将为了能够避免经济损失,只能通过裁员来减少负面影响。
从总体的视角来看,特斯拉虽然裁员大约10%,但是在中国的招聘工作仍在进行,意味着特斯拉的整体员工数量是不变的,只不过会加大中国的工作人员数量,减少欧美国家的工作人员数量。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当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还是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也有搞的,比如某田,国内也有氢能源汽车产品和加氢站,但还是很少很少很少。
针对电车,目前最主要的障碍个人认为有三个;安全、续航补能和保值率。
1.安全
首先是安全问题,充电自燃、碰撞自爆自燃、高温自燃等等新闻层出不穷,驾驶乘坐的仿佛就不是车,而是一个可移动炸弹,尤其是针对特斯拉,那只要是电车&自燃这个话题,前三必然有他。安全问题需要重视,但也不必听风就是雨,自燃爆炸的确有,新闻也的确很多,但占比还是很小很小的,更多的还是个人的驾驶习惯和用车问题,真正落到车和电池本身的问题有但不多。目前的技术水准,一台电车的安全水平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不然全球各国也不会都在卖,没有禁售电车。
因此,选择了电车,那肯定是要自己注意些问题的,这就好像痔疮患者去吃饭,火锅、烧烤、广式茶点各种店都有,吃什么都是他乐意,但是不是得考虑下别吃火锅,真吃火锅是不是吃点清汤或者潮汕牛肉锅。选择了电车,那么肯定是别往那些地形起伏大的地开,真磕到了底盘,虽然有保护壳,那也必然是不安心的,夏天肯定也别停在户外,找个室内停车场。所以安全不是问题,但选择电车前得做好自己的准备和学习。
2.续航补能
第二是续航和补能,个人认为这是最大的问题,目前的电车官方标的续航都500+,看数字觉得使用肯定没问题,但实际虚标太假,普通天气条件还好,遇到冬天的寒冷天气,往高了说40%达成率很难,往低了说20%?再考虑下空调、加热什么的,只会更差。目前的充电速度也很慢,当然针对有家用桩的用户在大多数条件下没什么问题,但现实是很多没有家充桩或者不具备安装条件;其次是公用充电桩少、不够用,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公用充电桩空着,但自己去充电的时候就发现都在充,找不到空闲的充电桩,峰谷现象很严重,不仅对用户很麻烦,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对发电和输电也增添不少麻烦。这都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一是电池保电能力的提升,对多种复杂条件的适应,二是快充技术的发展和快充桩的布局。换电也是个解决思路,但前期投入成本高,后期运维成本也高,目前换电的体验的确更好,毕竟能换也能充。
3.保持率
第三是保持率问题,这是基于两个现实,一是电池的寿命,二是电车的更新换代。电池是有寿命的,即循环次数,同时循环一定次数后,最大电量也会消减,和我们的手机一样,因此使用时间越长续航也就越短,电池最为电车成本最高的一项组件,也是影响电车保值率最大的因素。要不电池技术颠覆性突破,要不电车商业模式改变(车电分离),否则这个问题始终无法改变。电车目前还是处在快速发展期,基本都是1-2年一换代,各种相关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电池换了、电控换了、电机换了、车机换了等等都会影响一辆车的综合体验,这是与传统燃油车截然不同的竞争。
因此,针对之前提到的车电分离,针对保值率,目前也是个不太现实的方案,毕竟刨去电池不谈,只要是车机芯片升级了或者电控换代了,那买旧款就没有意义了,毕竟电车现状很多都是升级不涨价的。
技术会越来越好的,新能源汽车也注定是必然,早买早享受不是一句空话,别忘记工具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不去用它,说再多都没有,车的价值也就在于带人更快更舒适的去往目的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