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市场总监_吉利汽车营销总监
1.李东辉任吉利控股集团CEO
2.冯擎峰首秀大豪越登场,吉利咬定百万辆目标不松绑丨壹访谈
3.吉利沃尔沃的十年之痒
4.车友锐评丨4月车企人事动荡,有多少高管改换门庭?
5.魏梅的工作经历
李东辉任吉利控股集团CEO
12月1日,据吉利集团官方消息,李东辉已正式接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CEO,安聪慧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
据悉,李东辉拥有超过20年的财务和企业管理工作经验,曾先后任职于华晨宝马项目办公室总经理兼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美国康明斯发电机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兼执行董事,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等。
2011年至2014年,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任职期间,李东辉参与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并为并购后战略整合做出重要贡献。
自2010年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开启了全球“买买买”之路,先后并购宝腾、路特斯,入股戴姆勒、收购美国太力飞行汽车等。
今年以来,吉利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也十分频繁。
今年2月10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正在与沃尔沃汽车的管理层就业务整合进行初步讨论。重组后的新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今年6月17日,吉利汽车宣布,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13天后,吉利汽车的上市辅导正式启动。9月28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审议结果,同意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上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冯擎峰首秀大豪越登场,吉利咬定百万辆目标不松绑丨壹访谈
文|杨小林
图|来源网络
在北京宣布将应对新冠疫情的等级从一级降为二级之前,吉利在杭州已经低调地启动了整架企业机器的换挡运转。
4月28日晚,网易蜗牛读书馆里灯光通明,在几排从天花板直通落地的书架“包围”起来的舞台前,前来观战“车界奇葩说”的媒体代表慵懒地斜躺在前面的三排“懒人沙发”上。而受邀出席当天活动的企业嘉宾和“辩手”们,则安排在更靠后的位置落座。以“躺赢”为关键词,以“吐槽”为主题,这是吉利为首款中大型SUV产品——豪越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下发布会。
如果不出意外,这也是过去两个多月里,因新冠肺炎疫情中断的车企营销活动后,第一家打响“市场收复战”的龙头企业。当天,吉利豪越在杭州迎来全球空间首秀,“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奇葩说》著名辩手傅首尔、“虎哥说车”创始人于虎、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和吉利造型中心设计总监潘天蔚陆续登场,逐一开启“相互吐槽”模式,结合自身体会畅聊“躺赢”人生。
不得不说,这是壹哥过去十多年从业以来,参加过的“最不正经”也是“最爆笑现场”的一场新车发布会。而不久前刚从吉利研发部门“这个总后厨”来到企业运营前台的冯擎峰,则在这场轻松、幽默同时又不失营养的新车发布会中,完成了其履新以来的首秀。在私下里与媒体交流时,冯擎峰笑称,他自己是从原来的“总后厨”变成了餐厅前台“跑堂的”。但谁都知道,百万重担在肩,“跑堂的”压力更大。
从1999年加盟吉利,已经在吉利汽车效力超过20年的冯擎峰,是吉利“土生土长”培养起来的“老干部”。从早年相继涉足并分管销售、生产制造和研发管理等多个部门能看出,冯擎峰是一位综合能力超强的“多面手”。早年,他曾在任帝豪汽车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时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安聪慧的带领下主导帝豪EC7车型的开发、制造和供应链体系打造,将帝豪EC7打造成为中国目前最成功的车型之一。
两个多月前,吉利汽车宣布高管分工新调整,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官(CTO)冯擎峰分管吉利旗下吉利品牌和几何品牌营销工作,这样的安排让冯擎峰从默默耕耘的后台走向镁光灯下。不过,冯以往的丰富履历、全面的管理能力和超高的运营调度能力,加上能够打通研发、市场和销售的“全链条”控制力,足以让其在现有的所有关键岗位上驾轻就熟。
4月28日下午,在吉利首款中大型SUV豪越“全球首秀”的几个小时前,冯擎峰和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在杭州的一个小茶馆里与到访媒体座谈。在交流时,冯擎峰透露,尽管一季度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干扰,但吉利全年141万辆的产销目标没有松动。而在疫情结束前,吉利已经通过一系列举措驰援经销商稳定经营,这为吉利4月份快速恢复增长打好了基础。
“4月份吉利批发和交付量都实现同比正增长,且力争在整个二季度都得以延续。”冯擎峰说,因为一季度已经因疫情原因丢了一部分的量,因此二季度在车市消费“重启”关键期必须快速补位,为此全年141万辆的产销目标依然雷打不动。对于瞄准换购需求的中大型SUV车型豪越,冯擎峰透露的“小目标”是:上市一年内力争实现终端销量10万+。
“在安总的带领和林总的努力下,我接手前吉利已经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团队真的很优秀很能打,我也非常开心跟他们一起并肩战斗。”对于自己效力已经超过20余年的吉利,冯擎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老司机”冯擎峰和营销老将“宋军”的新组合的带领下,吉利品牌和几何品牌如何开创新局面?外界拭目以待!
以下为媒体对话冯擎峰和宋军两位老总的专访实录(有删节):
媒体:一季度整体车市受疫情影响很大,目前吉利终端销售恢复得怎么样了?
冯总:一季度整个行业都下滑,吉利也不例外,不过市场份额还是稳中有升的。目前吉利基本完全恢复了,我们期待二季度能接近甚至超越去年同期水平。
疫情无疑加速了汽车行业的洗牌,只有竞争力更强、体魄更强的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目前吉利141万辆的销量目标不作调整,第一季度下滑这是实实存在的现实,第二季度逐渐恢复到去年同期,第三、第四季度努力再战,争取实现突破。
疫情并没有对吉利的新产品发布产生太多影响,ICON推迟了一些时间,最后通过线上发布,效果也挺好。今年吉利有包括ICON、豪越在内6款全新产品,对品牌提升、销量提升起到很好的作用,各个省市政府陆续出台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比如杭州一次性增加2万个购车指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吉利形成了很好的技术储备,平台化、规模化的效益也开始得到很好的体现。吉利和沃尔沃、路特斯的协同效应加快,在技术与品牌等方面加速提升,我对完成全年目标,还是蛮有自信的。
媒体:后疫情时代,您怎么看待用户的消费趋势?是升级还是降级?自主品牌与合资的竞争,会不会更加加剧?
冯总:尽管市场由增量变成存量,刚需是永远存在的,用户还是有换购需求,品牌之间的竞争肯定会一直存在。
我经常去走访市场,看到中国品牌整体向上,这是很好的信号,说明中国自主品牌研发的能力都提升了,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讲,这种状态非常良好。我们喜欢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越激烈,大家进步越快。即使战败,我们还可以再来,继续升级我们的产品。我坚信,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会带动整个中国自主品牌的整体崛起。
不管是产品,品牌,还是销量,最关键的就是让用户去体验。我对吉利的产品充满了自信,会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买了一辆顶配星越,我开着很舒服。我有一个朋友开过几次后,就说你这个车卖给我吧。他是公务员,代表着一个群体,一有机会就给身边人推荐。接下来,我们也会加大这方面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之后,就会真正明白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媒体:在巩固市场销量的基盘数字上,吉利恐怕还是要靠帝豪、远景这些产品。对于今天要发布的豪越,是如何定位的?
冯总:刚才说到两个话题,一个是扩圈,一个是巩固基盘。吉利现在有将近1000万用户,有很好的用户基盘,豪越肯定会继续扩大我们的用户基盘。豪越是一款大大大空间的中型SUV,本身这个细分领域里面竞品并不多,前景还是很可观。
豪越这款产品,我们一直在强调它“大”。因为中国人对“大”是有独特情结,上大学、挣大钱、住大房子等。车也一样,那么多品牌的车型,进入中国就得加长、弄大。有些欧洲人挺羡慕中国的,能够买到大车。所以说,我们抓住这一点,充分在这个大空间上做文章。
买房讲的是“得房率”,不止看建筑面积,更要看使用面积。买车不能纯粹看尺寸数据,得看实际使用空间,豪越这款车是达到了69%的空间效率,工程师在这个空间上是下足了文章,比同级其他车型高出了6%-8%的空间。
同时,豪越又实现了空间的多变,7个座椅全是独立的,一共可以变换出19种使用场景。本身我们设计的时候,中央通道就无台阶,现在把豪越后排座椅放倒之后,又是平的,把空间充分利用。空间的多变给所有的用户提供了各种可能。
用户在豪越上面打打麻将、喝喝茶、聊聊天都不是问题的。豪越后面5个人,中间的座位一放倒,剩下4个人可以搓麻将了,让大家感受到豪越的舒适与多功能。
媒体:此次疫情对吉利的运营带来哪些挑战?比如研发投入和盈利如何平衡?
冯总:盈利一定是需要的,比如说我们在研发上面十年投入了千亿元,没有盈利的话,是无法持续的。不管我们有多少困难,研发的费用是一定不能缩减的。但我们要节约,包括家庭也是一样的,不能乱花钱,这是美德,要持续下去。
自从吉利有了架构化造车的能力,确实改变了新车的开发理念。它是自上而下的,我们先有一个空间的概念,把这个空间的架构都给布置好,然后再分配下去。
吉利的架构包括两个方面的,一个是机械架构,一个是电子架构。我们先谈架构,然后再来说分配,而不是说像过去一样的,一个功能一个功能的去实现,而是说我们总体架构做好了以后,再来说我们是否能够满足所有的功能。
当然这个架构的前提,我们也是做好基础知识,就像一个建筑师设计房子一样的,虽然说是一块砖一块砖累起来的,但是它的框架要先设计好。电子架构也是一样的,我们先把所有的空间设计好了以后,然后才有各个模块的系统,这是吉利造车根本性的变化。
媒体:吉利现在的产品在持续升级迭代,吉利如何帮经销商“升级打怪”?
宋总:我举个例子。吉利ICON是品牌、用户脱圈的一个代表,有人说ICON漂亮的不像吉利车,实际上这也是对吉利品牌的认知误差。这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种机会。
我再提个经销商的案例,吉利在哈尔滨有家4S店,叫吉美丰。以前店里每个月一半以上的销量都是远景,店总说这里是欠发达地区,有钱的消费者都走出去了。
我们了解以后,一起到店里帮他分析,让他招聘一些年轻店员,年轻用户对新科技、新产品的接受度更高。上个月就变得不一样了,一半以上的销量都是3.0代的产品贡献的。今年疫情影响,很多店可能都会考虑裁员,但这个店春节后还是新增了20个员工。
前几天我们在杭州做了一场ICON的座谈会,我问他们会把ICON推荐给身边朋友吗?几乎全部用户都说会,而没买ICON的用户,大都选择了合资甚至豪华车型。有一个没买的女用户说,自己个性比较内敛,但是自己弟弟马上就大学毕业了,很适合ICON这种个性车型,会推荐给弟弟。
吉利今年会迎来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的历史性时刻,1000万的客户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关于产品的升级我们也会一直做下去,继续引领品牌往上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沃尔沃的十年之痒
“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这是一句曾广泛流行于国内车市的名言,出自被誉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
作为吉利集团掌门人的李书福,早已通过近几年来多次的“买买买”,彰显了其在吉利公司的汽车版图以及国际化布局上的宏大野心。
7月23日,浙江吉利集团又以4.35亿元拿下华菱星马公司控股权,但人们更关注的则是吉利与沃尔沃的十年爱情长跑。
近日,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合并谈判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风波。7月21日,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由于吉利汽车打算在a股上市,所以沃尔沃和吉利汽车的合并计划就被暂且搁置。
自从吉利集团10年前大手笔签下沃尔沃汽车之后,沃尔沃汽车便和吉利汽车成为了吉利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此次合并受到外界关注,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思考1+1能否产生大于2的效果。
十年前吉利需要沃尔沃
十年前,有媒体曾用“爆棚”一词,来形容有关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收购传闻。
从各大媒体“吉利洽购沃尔沃项目可能落户北京”、“吉利或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吉利竞购沃尔沃或砸?20?亿美元”、“我不差钱,我要买。”等一系列标题中可见一斑。
从表面数字来看,当时吉利整个市值只有30多亿元,沃尔沃最低价也得20亿美元?,以至于被人讥为“蛇吞象”。
当世界上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危机中挣扎时,中国最大私有汽车厂商吉利的雄心壮志却令人吃惊。汽车行业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危机还未结束,吉利却在同时开发6个现代工作平台。
即使对于丰田这样的全球汽车业巨头,六个平台也不是个小数字。
更何况吉利当时还宣称还将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六款新车,并力争在?2015?年前开发出?42?款新车型。当时的技术总监赵福全称,到2015年吉利年产能将达到200万辆。
有外媒形容,吉利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是中国亨利·福特式的人物,他不止一遍提到吉利集团将成为出口冠军,到2015年将出口130万辆汽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2005年吉利在香港上市之后,相继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以及?2006?年的底特律车展。李书福曾称要在2007年打入欧洲市场,2008年攻占北美市场,然而,就算那时,吉利还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吉利汽车盯上了沃尔沃。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本土企业,收购沃尔沃的动因主要是其战略和理念的转变。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在产业链中,在曲线左右两端的设计区域与营销区域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这些区域多被资金雄厚和技术先进的国际企业垄断;曲线中间的生产制造区域利润较低,吉利汽车当时正处于该区域。
由于资金与技术的限制,吉利汽车定位在低端市场,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安全环保节能车”,其经营理念在变。
从内因上讲,吉利汽车凭借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政府的扶持发展迅速,其核心竞争力也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这是收购的关键。
从外因上来讲,沃尔沃是福特旗下品牌,但是金融危机以来,其销量大幅下降,这也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筹码。?
2006年和2007年沃尔沃销售状况良好?,2007年销量同比增加?7.1%,但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销量同比减少18.30%,2009年延续下降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汽车想通过并购沃尔沃,由微笑曲线中间位置向两端发展,以实现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于是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吉利集团以18亿元收购了沃尔沃?100%股权。
从此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就有两大汽车品牌,一个品牌是吉利原有汽车品牌,另一个品牌就是沃尔沃汽车。
十年后沃尔沃需要吉利
2010年之前,沃尔沃全球销量大幅下滑,从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2010年至2018年,沃尔沃全球销量由37.35万辆持续增至64.23万辆,在华销量由3.05万辆持续增至13.06万辆。
这与吉利集团“放虎归山”理念、“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合作策略息息相关。
但沃尔沃与核心竞品ABB(奥迪、奔驰、宝马)的销量差距却持续扩大:2010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落后ABB?60~90万辆,2018年扩大至120~160万辆,翻了一倍左右。
2010年沃尔沃在华销落后ABB?11~20万辆,2018年扩大至?50~55万辆,翻了三倍多。
吉利原本希望通过“中国红利”,缩小沃尔沃与ABB的销量差距,但实际上奥迪、奔驰、宝马等竞品大规模推进本土化战略,对年轻用户、低级别城市等“中国红利”的挖掘更充分,进一步拉开了与沃尔沃的在华销量差距,并制约了沃尔沃的全球表现。
2019年前三季度,在各大细分车市,沃尔沃与奥迪、奔驰、宝马的销量差距都非常显著: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型轿车销量为14.15万辆、?13.20万辆、10.06万辆,沃尔沃仅0.99万辆。
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大型轿车销量为8.21万辆、12.99万辆、13.15万辆,沃尔沃仅3.54万辆;奥迪、奔驰、宝马的中型SUV销量为9.78万辆、11.58万辆、9.60万辆,沃尔沃仅4.49万辆,沃尔沃全面落后核心竞品ABB。
2013年中国车市核心消费年龄段在25~29岁,2017年升至30~34岁,虽有上移,但过去十多年年轻化是中国车市的主要特征,高端、豪华车市也凸显年轻化特征。
中国顶级高端汽车用户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比德国低25岁。
从2013年开始,奥迪发布年轻化战略,加速国产奥迪A3、奥迪Q3等适合年轻用户的低级别车型,之后奔驰、宝马快速跟进年轻化战略,国产了奔驰GLA、宝马X1、宝马1系等低级别车型,并取得不错的销量。
2019年前三季度,奥迪、奔驰、宝马的紧凑型轿车销量为6.76万辆、5.18万辆、4.50万辆,沃尔沃仅有0.23万辆。
无论力度还是速度,沃尔沃的年轻化战略都远远滞后于核心竞品,低级别车型XC40于2019年5月才国产。
2010年虽然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但在中国车市具备走量潜质的S40、S80L都在长安沃尔沃国产,前者授权至2015年,后者授权至2018年。
可惜吉利和长安的谈判并未取得理想结果,导致长安沃尔沃沦为“烂尾楼”。
吉利失去了最宝贵的短期可利用资源;S40、S80L等具备走量潜质车型的市场营销、网点建设等陷入停滞,吉利对沃尔沃的全球豪华品牌塑造,在短期内难以落地;缺少S40,让沃尔沃错失年轻化机遇。
沃尔沃在华运营,短期内难以形成研发、采购、制造、营销、销售、售后等合力,导致2014年起大庆、成都工厂缺少走量新车,大大制约了中国市场对沃尔沃的全球销量贡献。
理论上,2010~2013年是吉利整合沃尔沃国产资源的关键阶段,如能顺利整合长安沃尔沃,再借助吉利优势,沃尔沃极有可能绝地反击,超越?奔驰、宝马,追赶奥迪,晋升高端品牌第一阵营。
实际上2010~2013年沦为沃尔沃新国产的“空挡阶段”,奥迪、奔驰、宝马则纷纷加快国产进度,大幅甩开与沃尔沃的销量差距。
虽然沃尔沃一直强调自身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将核心竞品锁定奥迪、奔驰、宝马等,但在最关键的研发领域,投入严重不足,或大幅落后竞品。
2010~2015年沃尔沃前后投入110亿美元用于研发,但涵盖了新车型、新平台、新动力、新能源、自动驾驶等众多烧钱领域,僧多粥少,制约了后驱平台开发、传统动力升级换代、中国车研发等。
2007~2016年大众仅MQB平台的研发投入就过千亿美元,远多于沃尔沃的研发投入。
2016~2018年沃尔沃研发投入依旧大幅落后于奥迪、奔驰、宝马,2018年沃尔沃仅11.27亿欧元,后三者分别为42.07亿欧元、?91.07亿欧元、68.9亿欧元。
研发投入不足,也制约了沃尔沃在华研发、本土化等,埋下了与竞品销量差距扩大的隐患。
沃尔沃乘用车端长期为一个小量品牌,技术实力与其他主流外部汽车公司比起来仍然有差距,沃尔沃的销量的确是在增长,但吉利没有要把沃尔沃做成高端品牌的冲动。
瞄准科创板?
201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高达9.3%,连续两年陷入下跌状态,进入2020年,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汽车市场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不少声音指出,“从行业格局看,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弱势品牌面临淘汰出局”。
根据乘联会最新报告,今年一季度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41%,4月市场降幅将进一步缩窄,但预计跌幅也将达到8%。此前,乘联会已对全年车市走向作出预测调整,预计2020年为同比下滑8%。因此,车市持续下滑将导致行业加速受挫。
在行业寒冬之际,汽车抱团似乎是唯一的路。
根据最新消息,由于吉利汽车计划在A股科创板上市,暂缓推进吉利沃尔沃合并计划,待吉利汽车A股上市完成后,将再重启该计划。
目前吉利集团市值在200亿美金左右,而沃尔沃保守估值在160亿到200亿美金之间,两者的重组会诞生一个出货量堪比宝马,市值约400亿美金的大集团。
这个市值基本与福特公司相当,并可能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汽车集团。
同时在科创板中,并没有汽车类上市公司,有的只是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公司,一类是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容百科技,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专业化研发与经营的跨国集团公司。
二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相关技术企业,三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检测仪器企业,吉利汽车如果会科创板必将是正宗的科创板汽车第一股。
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汽车依然无法单方面应对集团化车企的竞争,或许吉利和沃尔沃合并重组仅是集团化的开始。
2017年7月,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吉利控股签订备忘录,沃尔沃入股领克汽车。入股后,吉利汽车持股50%,沃尔沃汽车持股30%,其余则由吉利控股持有。同年12月,吉利控股宣布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2018年6月完成交割。
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曾说:“中国汽车工业50%车企破产以后,剩下50%的竞争可能才是最激烈的。”
未来,沃尔沃要面对强大的对手,更要命的是电动化大趋势,更需要资金投入,十年前吉利需要沃尔沃,现在是沃尔沃需要吉利。
在汽车行业,现在这种一方缺钱,一方缺故事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冬天过了,可春天到来了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友锐评丨4月车企人事动荡,有多少高管改换门庭?
(文/彭科峰)铁打的车企,流水的高管。尤其在车市低迷的大背景下,车企换人的动作更快。毕竟,哪怕做不到换帅如换刀,但即便是找替罪羊,也需要有人来当。
据车友头条统计,今年4月,至少有10起人事调整,相当于每3天左右,就有一位车企高管离职。无论如何,求新求变,也是汽车江湖里永恒的话题。
一汽集团:4月份最忙碌的车企
进入4月,最早的人事调整发生在一汽集团。
4月1日,原一汽丰田常务副总经理的王刚调回一汽集团,负责一汽红旗的销售业务,并担任一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而接替王刚的则是现任一汽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的黄勇。
4月13日,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区销售事业部市场与公关总监段宁升任一汽-大众公关总监,80后高管火速上位。
4月24日,一汽轿车公司董事会选举胡汉杰担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并聘任朱启昕担任公司总经理。当然,随后一汽轿车更名为一汽解放,胡汉杰也就成为一汽集团旗下商用车上市平台的掌门人。
4月27日,刘兰涛出任一汽-大众公司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产品营销)一职,扈圣刚出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大众品牌客户体验中心)一职。
一月之内,四五起重大人事调整,一汽集团堪称4月份最忙碌的车企。不过,这也显示出一汽集团力图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的雄心壮志。
东风、长安均有所调整
既然一汽集团在4月份这么大张旗鼓,同为三大汽车央企的东风和长安自然也不甘人后。这个月,他们的人事调整也不算太少。
4月7日,原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丁绍斌出任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东风自主业务。同时,原东风日产副总经理陈昊将出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
本次疫情,东风汽车算是影响最为严重的企业。从本次调整来来看,少壮派陈昊依然还有上升的空间。
4月7日,原长安欧尚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旭曦调任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负责长安马自达的营销业务。同时,原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王金海即将调任长安福特NDSD执行副总裁职务。
长安马自达一出一进,看上去动作不小,不过,对于目前体量有些偏小的马自达来说,除了营销手段的更新,加速推出有竞争力的新品或许更为重要。
吉利、 上汽小幅微调
4月16日,沃尔沃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车艳华将调任极星汽车,负责营销工作。显然,这起人事任免算是吉利汽车集团内部的人事调动。毕竟,沃尔沃和极星都是吉利旗下的品牌。不过,这也可以看出吉利对于极星这一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重视。
4月28日,原名爵品牌市场及公关总监汤跃进被爆将加入东风悦达起亚任营销副总职位。
4月30日,上汽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CDO)兼营销部执行总监张亮挂帅名爵品牌。这一动作,应当意味着名爵地位的提升。和荣威相比,名爵的海外市场可能要更好一些。加强组织领导,也在情理之中。
点评:3月份,汽车江湖迎来造车新势力高管大调整;4月份,一大波传统车企的高管更换门庭,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这些人事变更对于各大车企的后续影响,或许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出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魏梅的工作经历
1991-1998 海尔集团冰箱.电工本部 综合部部长
主要职责:行政管理、文秘、督办、考评、质量体系管理、产品审核、现场审核、服务质量审核、法律与合同管理、财务审计等1999-2002 海尔集团洗碗机事业部 事业部部长
主要职责:洗碗机及小家电(电熨斗、吸尘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吸排油烟机)的开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管理等运营管理
2002- 2004 任海尔大学讲师,并脱产攻读管理学博士,于06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历
2004 200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主要职责:福田公司全球4万人力资源规划与控制、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人才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 期间受聘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2008-2009 杭州中高发动机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
主要职责: 高层团队建设、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集团化管理
2009-至今吉利控股集团 副总裁
主要职责:吉利集团人力资源规划与控制、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人才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等
主要业绩
1.主持了海尔“OEC”管理法的创建和推广,此方法被誉为“海尔基因”,在海尔的多元化、国际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哲学,为世界瞩目
2.在业内首次提出“服务也是一种产品”,建立“服务质量审核”并电话回访等“售后质检”制度,首次组建独立于组织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审核队”,从而保证了系统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暴露和纠偏
3.主持了海尔冰箱公司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是国内企业第一家通过该项国际认证的企业
4.主持了海尔大嫂子餐饮公司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餐饮业国内第一家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
5.分管海尔洗碗机、燃气灶、吸排油烟机、吸尘器、干燥消毒柜、电熨斗、燃气热水器、燃气锅炉等小家电的开发、制造和市场推广工作,实现了倍速增长。上述产品从无到有,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洗碗机、吸尘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油烟机全国第三,燃气灶、燃气热水器全国第四名。洗碗机、燃气热水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6.在海尔曾被集团多次派出到异地分公司进行管理推进和咨询工作,并为惠州天宝公司、镇江鱼跃公司、徐州公用事业管理局、山东宏昌盛集团、成都双虎家私、浙江帅康公司等做过管理咨询或授课
7.入选中国女企业家协会
8.加盟北汽福田后任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期间,主持了福田公司高管薪酬设计、宽带薪酬体系设计、三支核心团队规划和设计等,组建了汽车专业特殊工种技能鉴定福田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曾荣获全国首届汽车装配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者称号、多次荣获优秀***员、“三八”红旗手、“巾帼标兵”等称号
9.受聘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并作为职业教育的专家
10.受邀作为搜狐教育频道的特邀嘉宾主持“行业精英指导高考择业”专题论坛
11.受邀作为《中外管理》杂志社“2007中外管理人力资源发展论坛”特邀嘉宾参与专题发言
12.主持杭州中高-曼合资公司技术引进项目,从零开始创建国内第一家涉足大型船用柴油发动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曼公司协力,从技术引进、厂房建设、供应链体系、营销体系建设、质量及工艺体系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建立流程和管理平台,并保证了项目的成功。
13.受聘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兼职讲师,主要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及《OEC管理法》,主要授课对象为江浙地区总裁班及各接受培训企业
学术成果
1. 《中国经济信息》 第13期 发表《关于降价热的思考》
2. 《中国工业经济》 1997第10期发表《青岛海尔兼并案例极其产权效率分析》
3. 《管理现代化杂志》1998第2期发表《论我国企业集团在兼并扩张中组织机构的调整》
4. 《中国商界》 1999第49期发表《冰箱业能否越过技术生死线》
5. 5项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奖获山东省及青岛市奖励:
6. 《海尔冰箱系统环境管理体系实施》获一等奖,《工作质量责任价值考核办法》、《“OEM”管理法》、《虚拟股份制》、《1%一条龙工作模式》等获三等奖
7. 98年荣获青岛市优秀新产品成果奖(JZ20Y2-B),证书编号:2-12
8. 实用新型专利12项(厨房电器等)
9. 97-98年参与北京大学主持的中国MBA案例库研究,作成海尔案例数例,并赴北京大学作专题演讲。
10. 海尔金奖.银奖等十八项
11.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第二期,发表《海尔市场链的运作思路及实施条件》
12. 《管理科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4年11月发表《海尔市场链的运作思路及实施条件》
13. 《科研管理》….2004年11月发表《粘着信息与用户创新工具箱》
14.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05年第四期,发表《海尔市场链研究与SBU建设解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