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市不景气,频频暴雷的经销商就是“夜壶”?丨壹观察

2.汽车 4S 店纷纷倒闭,汽车商家该如何自救?

3.为啥4S店坑害车主时有发生?厂商纵容、部分从业者丧失底线

车市不景气,频频暴雷的经销商就是“夜壶”?丨壹观察

时代汽车销售电话号码_时代汽车经销商

疫情什么的,只是汽车经销商扛不下去的催化剂,根本原因,还是产业链的土壤一直有问题。

文|耿慧丽

图|来源网络

犹记得10年前左右,不管是汽车行业专家还是汽车经销商老总们,都在讲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才是方向,原因是汽车经销商“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以后单打独斗或中小规模的经销商抗风险能力差难以独活;光指望靠新车销售业务赚钱也不行了,得多元化发展,售后服务、汽车金融、二手车等产业链条上的其他相关业务也得赶紧做起来。

如今看来,集团化、多元化经营的大方向虽然没错,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康庄大道。比如,近期,正通与润东两家汽车经销商集团纷纷“出事”。8月25日,润东汽车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润东汽车(01365.HK)发布的公告显示,由于未能按时偿还165.9万元及利息,有关债权人已经向法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

另一家香港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正通汽车同样同样深陷资金链困局,在旗下多家4S店被消费者投诉交了钱却提不到车后,7月中下旬,正通汽车正式发公告,称正通过出售股权来解决资金难题。

仔细来看,这两个近期身处困境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登陆港股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也都是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榜上的常客,经营品牌也多以豪华品牌为主。

起步于江苏徐州的润东集团成立于1998年,2001年在徐州开始首家4S店后快速发展,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豪华汽车经销商之一。2014年登陆港股,2018年底,润东汽车在全国共有85家4S店,经营包括宝马、路虎、奥迪、雷克萨斯等9个豪华品牌,玛莎拉蒂和法拉利2个超豪华品牌,以及14个主流合资品牌。曾连续12年当选“中国汽车流通年度十佳经销商集团”。

正通集团则来头更大,自1999年在上海开始第一家4S店的正通汽车同样抓住了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黄金时期,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12月,正通汽车登陆,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豪华汽车经销商集团。"2011年8月,以55亿人民币收购了行业知名经销商集团中汽南方,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的同时也主营代理品牌转向中高端的合资品牌与豪华品牌。截至2019年末,正通汽车在全国41个城市拥有135家经销网点。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百强排行榜》中,正通汽车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列第11、11和第13名。

为何这两家已经走上集团化、多元化经营道路,主要代理中高端的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并且成功上市、打通融资渠道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如今却深陷资金链困局?甚至因为区区100多万的债务而走上破产重整的道路?

从媒体报道来看,受行业大势影响,两家汽车经销商集团2018年以来都出现利润大幅下滑的经营困局。比如2017年还位列汽车经销百强榜20名左右的润东集团,2018年开始出现营收与利润双双下跌的局面,2018年全年亏损15.14亿元;到了2019年日子更难过,润东汽车出售40多家4S店补充运营资金后,仍亏损53.38亿元,净利润跌幅高达70%。

和近两年销量和利润双双大幅下跌的润通集团不同,正通集团是增收不增利,财报显示,正通汽车2019年新车销量为10.3万辆,同比下降8.3%,营业收入下滑6.2%至351.4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45%,仅为6.6亿元。

从媒体相关报道来看,上述两家知名汽车经销商集团如今“出事”,是为过去盲目扩张、用人不善、管理粗放、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以及企业掌舵者的盲目自大,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等买单。

这样的原因,和2018年曾是国内最大汽车经销商集团庞大倒下时业界分析的原因总结差不多。估计接下来再有其他知名汽车经销商集团倒下时,依然可以用上述原因来总结。

但如此结案就完了么?庞大倒下时,我们觉得这只是个案,是经销商老总的问题,早年的“草莽英雄”不再适应新时代。但紧接着,更多的知名经销商集团也倒下了,难道只是汽车经销商自己的问题么?整车企业没有责任?厂商合作关系、产业链上下游没有问题?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孕育汽车经销商的土壤、产业环境一直有问题。不平等的厂商合作关系、不切实际的销量目标和高企的库存、不合理的店面升级与售后配件进货规定、紧绷的资金链、越来越高的获客成本,早已令汽车经销商们苦不堪言。

汽车经销商百强榜上看似营收几百亿、上千亿的集团,也大多是在苦苦支撑,比如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广汇集团,2019年营收1704亿元,净利润只有26亿元。

今年4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经销商的销量、收入、利润和现金流都处于极为严峻的状态,仅29.7%的汽车经销商盈利,70%的经销商现金流支撑不超过3个月。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今年5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仅有52.4%的汽车经销商在2019年是盈利的,有47.6%的经销商是亏损的。虽然盈利经销商数量占比比2018年度的46.5%有所上升,但是行业状况仍不容乐观。

报告显示,有6.8%的汽车经销商在2019年亏损500万以上,35.0%的经销商在2019年亏损100万以上;仅有11.3%的经销商在2019年盈利500万以上,盈利500万以上的经销商相比于上年度的12.1%进一步降低。

而经销商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倒挂。调研数据显示,70.3%的经销商反映其代理的主要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厂家的批发价格。

用经销商私下吐槽的话来说,虽说整个行业都在讲要向国外学习,要从汽车金融、维修保养、二手车等售后服务的业务中赚取利润,但也不能新车业务卖一辆亏一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吧?

而从经销商人士吐槽的情况来看,价格倒挂的主要原因,表面看是市场竞争加剧,经销商不得不赔本甩卖的自发行为,根本原因还是在整车厂家,厂家销量任务太高,网络布局过于密集以及商务政策不合理无法维持价格稳定等,迫使经销商不得不“挥泪大甩卖”。

所以说,疫情什么的,只是汽车经销商扛不下去的催化剂,根本原因,还是产业链的土壤一直有问题。而在疫情过后,车市整体向好的情况下,整车企业难免抑制不住把上半年失去的找补回来的,在销量上加压,汽车经销商想要走出困境、改善营收与利润更加艰难。

如果没有整车企业主动为经销商在销量任务上松绑,在商务政策上更多考虑经销商合伙伙伴的利益,从根本上变革厂商合作模式,今后恐怕会有更多汽车经销商集团走上“绝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 4S 店纷纷倒闭,汽车商家该如何自救?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4S店倒闭潮这个提法其实是不客观的。事实上,目前4S店虽然处于经营困难期,但是选择退出的投资人依旧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人退出,也能够迅速找到大型集团接盘。这也就是说,汽车4S店的总体数量还是基本稳定的,如果我们再算上包括一些新进入的品牌在持续开店,那么全国4S店的总量也是稳中有升的。

那么,现在4S店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新车销售锐减,新车利润率大幅降低。根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百强经销商毛利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新车销售的毛利占比从13年的42%下降到14年的39.4%,想必到了今年还将进一步降低。这说明,大型汽车经销商已经不再靠新车销售过日子,而是不断的做大基盘数字,挖掘售后和水平事业的利润率。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4S店倒闭潮这个提法其实是不客观的。事实上,目前4S店虽然处于经营困难期,但是选择退出的投资人依旧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人退出,也能够迅速找到大型集团接盘。这也就是说,汽车4S店的总体数量还是基本稳定的,如果我们再算上包括一些新进入的品牌在持续开店,那么全国4S店的总量也是稳中有升的。那么,现在4S店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新车销售锐减,新车利润率大幅降低。根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百强经销商毛利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新车销售的毛利占比从13年的42%下降到14年的39.4%,想必到了今年还将进一步降低。这说明,大型汽车经销商已经不再靠新车销售过日子,而是不断的做大基盘数字,挖掘售后和水平事业的利润率。

我举一个例子,有地区的奥迪经销商几乎卖车是全线亏损,那么经销商的策略是把曾经每月300台的目标下降到目前的200台左右,这样可以实现整体的盈亏平衡。经销商们和车企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车企也不太可能逼迫经销商为了达成提车KPI而强行压库,而经销商也不可能因为卖车亏损就不进行销售,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状态。在我看来,其实销售的寒冬期对于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而言或许是好事,他们正虎视眈眈的精心挑选着猎物,一旦发现有合适的绵羊就会立马扑上去,现在的收购成本可是比旺季要低很多。虽然我们说现在并没有什么汽车经销店的倒闭潮,但是经销商们转型却是早已在思考的问题。经销商怎么转型?我们还是可以先看看上图百强经销商的收入构成:新车销售收入依旧是收入的大头,但份额却在降低;其次是零部件和维修服务,收入也下跌了几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二手车业务、金融保险以及其他业务是在大幅上升。对比美国经销商,新车收入不过是占到半数,其次是二手车销售,然后才是维修和零部件。

这个数据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新车价格在下降,虽然量在上升,但是收入占比却在下跌;第二,维修保养服务的流失率在提升,原因是4S店在这一块是暴利;第三,二手车业务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第四,消费者对4S店提供的金融和保险服务其实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其实我们分析当前的形势的确可以证明以上几个观点。首先是销售层面,汽车电商大潮正在来临,但是汽车电商绝对是只会对大集团有效果,而根本轮不到小经销商吃肉。以最近汽车之家开始独家销售双龙为例,汽车之家启用自家的广告位、呼叫中心来支持双龙销售,而以前的双龙经销商只负责试驾和交车服务,成交一台汽车之家支付服务费(大意如此)。这里面,双龙在全国的总代理其实是庞大集团,这次汽车电商之所以能够做起来完全是因为庞大集团可以完成整体的物流链和供应支持,而这个案例放在大型品牌上其实并不太可能复制。同样的,易车也开始在做包销、定制以及中介服务,道理也差不多,汽车垂直网站希望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将原有的经销商转化为落地服务站,传统经销商干的是苦活累活,挣得是服务费,最终汽车电商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并非是出路,反而可能是一个坑。

但是我也说了,汽车电商对于大型汽车集团还是有好处的。原因在于,一个大型汽车集团在拥有大部分品牌后,其实可以完全绕过汽车垂直网站,自己建立销售平台来进行电商活动。这更像是现在的机票销售,汽车垂直网站是携程,大型汽车集团就是各大航空公司,而未来还会出一些比价网站——类似去哪儿。从趋势上看,这是大概率,当前只是汽车垂直网站和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联手开拓电商的阶段,而后会是相互割裂,对于小经销商而言,几乎没有太多选择,要么被收购,要么成为汽车垂直网站的供应商。

我们再看看维修保养环节。现在众多的O2O汽车服务创业项目大受追捧,抢走了很多汽车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业务。但我访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O2O服务其实对于经销商而言没有任何竞争力,目前经销商只是不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高额利润,但是一旦汽车经销商要发力售后,只需拉低售后价格,回厂率可以大幅提升,而那时候O2O服务赖以生存的低价策略其实没有太多的抵抗力。随着业务减少,O2O服务的技师收入开始下降,人才将很快流失,那么服务质量也随之而降低,那么更多消费者会选择4S店。当然,此时4S店的售后保养环节毛利率也会大幅下降,但胜在稳定持续,而这将成为小经销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未来最大可能发展的部分是二手车销售业务。一方面各大品牌在主推品牌二手车业务,另一方面,由于经销商依然是新车交付的渠道,在合适的价格前提下,车主会优先考虑置换服务,毕竟在流程上更无缝,所以经销商只要控制好二手车来源就可以充分发展。通过翻新和维修业务,可以将本身低价购进的二手车溢价售出,这显然是二手车高利润率的关键,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个有4S店信誉背书的。

至于金融和保险服务,我个人并不看好。保险由于当前网络车险的突飞猛进,4S店已经占不了什么便宜,更多是通过保险代理在赚取差异,而金融业务主要是主机厂的金融公司在负责,4S店也是按照金融渗透率获取补贴,几个点的收益而已。除非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自建金融公司,获得更好的利益,但是要付出的成本和风险也极为可观。其他还有诸如延保服务等,只能说聊胜于无。

没有颠覆性的出来,谈何大面积倒闭?年年都有经销商关门,新闻媒体总是会放大,引起话题。在做营销的时候,有个词语叫:“一句话拦截"!目的是引起关注。

去看看军事论坛是不是总有美国跪舔中国的新闻,小编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这样写了就会增加浏览量。所以新闻报道不就是为了引流而增加广告收入吗?

不可否认经济下行,但是像说4S大面积倒闭的,我没发现。我从年初到现在,看到的倒闭新闻也就那么七八家。。。还不是某单一品牌的。倒闭的原因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但是哥们,4S店从开业到运营过两三年的,资金链哪会那么容易断裂?老板不作死,是不会死的。连经销商退网都要炒作个新闻,君不见,自从有了4S店以后,每年都有退网的,正常的很。

最开始我说的,想要一个行业消亡,必定先要有颠覆性的东西出来。

汽车之家和易车做汽车咨询平台和推广平台这么多年,如果整合主机厂做汽车买卖的生意,是不是可取,答案是可取的,汽车之家和易车目前都在试水平行进口车的销售,我接触过他们的整套流程。首先我表示,整个流程和体系简直就是一坨渣渣。

然后我无意的问了一句:为什么只做平行进口车?

他们回答:因为主机厂不给车他们。

在我心中的疑惑顿时明朗了。

那些说什么阿里天猫京东卖车的,都散了吧,该干啥干啥去,那卖的车都是4S店的车,又不是主机厂直供车。还有现在不是流行什么B2C销售,O2O销售吗?

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们,现在有这样的创新公司,跟主机厂玩,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交车程序必须到4S店去,成交数量要算在4S店,至于分成奖励怎么算,那是另外一回事。这样做的目的是两个:第一,保证车主利益,第二,保证客户体验,第三,保证车源合法。第四,保证政治正确。如果你脱离这几个,想把车直接给到车主手中,你当汽车是家用电器?一个拖挂车拖一台车走一趟的费用,谁承担?这都不算成本的吗?

4S店开那么多家,知道为什么吗?覆盖率是一个销售提升的重要指标!覆盖率的增加,是更大程度保证客户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商家的竞争性,获利的仍然是客户!一个地区的独家经营是对客户体验的破坏和市场的垄断。市场经济懂不懂?汽车经销商端口,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体现最充分的行业。

说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吗?

要改的不是经销商,不要老是把矛头指向4S店

改还是不改,倒还是不倒,要看主机厂的脸。这些企业都是央企和国企。《销售管理办法》就是一汽,东风,上汽他们拟稿,然后交到发改委,发改委再以这个形成了目前的销售管理格局,就算你是长城或者比亚迪你要是敢违反《销售管理办法》,都是属于犯法的事儿。就是说,怎么玩,他们自己说了算。

要改的不是4S店本身,要改的是主机厂愿意以平等互惠的原则的和4S店进行合作

什么东西在我们国家都变味了,主机厂都是大爷,下到4S店好吃好喝,吃拿卡要。

说个小细节:某中日合资品牌,日本的高管来中国视察,到了某4S店以后,首先是召集所有员工,然后日本老头站在队伍面前跟大家鞠躬: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结束以后,老头带着日本人一行是站在门口对出去的员工一个一个的鞠躬。(大家弄懂双方的姿态了吗?)

为啥4S店坑害车主时有发生?厂商纵容、部分从业者丧失底线

最近两天,有关上汽大中国某经销商和东风日产某4S店通过打砸客户未损坏的车辆部件获得更多换件维修费用、截留客户车辆未用完的油液、随意增加没有必要的维修/保养项目的内容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汽车经销商坑害消费者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从之前北京奔驰和西安女硕士有关金融服务费的争辩,以及平常非常容易就能碰到的,买车时经销商笑呵呵,到了车子出现问题,需要经销商出面解决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只会被冷眼相待、百般推脱,甚至发生过多起汽车经销商员工殴打客户的案例。可以说在整个汽车生产、销售的产业链中,乱象最多的,就是汽车经销商体系,4S店坑害消费者,已经成为当下维护汽车消费者正当权益的“拦路虎”!

那么为什么在汽车经销商渠道中,会出现非常多坑害消费者的案例呢?事实上在我们看来,所有问题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消费者不懂,消费者不懂汽车售前的金融常识,消费者不懂汽车常识,消费者不懂保险理赔等等,正是因为消费者和经销商在汽车售前售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才导致汽车经销商坑害消费者有了基础,大家想想看,大家在小卖部买一包盐,能被小卖部坑害的可能性有多大?当然除了信息不对称是罪魁祸首之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现实的问题,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让经销商坑害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首先是汽车经销商整体生存状态的恶化。其实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经销商“趟”着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着汽车价格越来越低,经销商通过进车、卖车赚取差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从2019年至今的情况来看,很多经销商都出现了价格倒挂,也就是终端售价低于从厂商的进车价,光靠卖车甚至会出现亏损。所以很多经销商就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创收,包括收取高额金融服务费、在保险售卖、理赔环节获益、在维修/保养时虚开不必要的项目等等,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经销商才有可能生存发展。

其次,汽车厂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有效监督,让汽车经销商坑害消费者有恃无恐。事实上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是唇亡齿寒、彼此相依的关系,尤其是随着整个汽车行业进入寒冬,很多经销商退网,事实上汽车厂商能够给予经销商的补贴、返利也变得非常有限了。为了维持汽车经销商对厂商的忠诚度,尽可能为厂商提供更多的销量,很多厂商对经销商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拿这次打砸客户车辆创收的上汽大众某经销商来说,尽管上汽大众发表声明,表示将暂停该经销商的运营,但是媒体访发现,这家店至今仍在正常经营,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从这一点,其实就能看出厂商和经销商的关系,厂商在监督层面的不作为和缺乏对经销商的约束力,让汽车经销商在坑害消费者时无所忌惮。

最后便是汽车经销商的从业人员素质。我们先声明一点,这里不存在任何歧视成分,只是就事论事。我们知道汽车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和维修人员,基本上在当下的教育格局下,都属于低学历群体,低学历群体整体的素质不如高学历群体,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是承认的吧?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汽车经销商的销售和维修人员在处事时没有底线。也就是说,在坑害消费者的时候,很容易就能过了良心那一关,我们对于汽车经销商行业的长期不认可,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此,这个行业入行门槛太低,所以员工素质层次不齐,说白了,高素质人才数量太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员工在处理事关客户的相关问题时丧失底线。

所以经销商坑害消费者绝不是上汽大众、东风日产那两家经销商的事儿,大家想想,媒体探访了两家店,两家都出现了类似问题,其他经销商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而汽车经销商作恶坑害消费者,也绝不单单是经销商本身的事,消费者的信息不足,经销商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厂商的纵容,都让消费者在和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为非常弱势的一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