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_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宣告破产了吗
1.传统车企频频被申请破产 新一轮洗牌开始?
2.从欠薪半年到公司被查封,是谁杀死了博郡汽车?
3.多地汽车项目爆雷:新造车的沉沦与地方的哀伤
4.这些自主汽车品牌,为什么消失了?
5.上汽重磅推出全新品牌“智己”!这是要智己跟智己玩吗?
传统车企频频被申请破产 新一轮洗牌开始?
众泰、拜腾、博郡等相继宣告破产后,这些车企没能撑到元旦,也从边缘化品牌走向破产重整,国内车企的马太效应空前加剧。
11月11日,长江汽车被爆破产前清算,目前已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作为国内第五家获得工信部发改委“双资质”的新能源车企。自2016年发布小型逸酷后,长江汽车在新品方面动作缓慢,相关信息十分稀少。反而从2017年开始有关长江EV停工离职的负面报道不断。2018年北京车展长江EV终于凑齐3款概念车和6款纯电商用车,但依旧没有对品牌树立起到太大作用。2019年7月,长江汽车被爆出工厂欠薪员工维权。正如外界预测的,长江汽车最终因资金不足被迫申请破产。
11月13日,一天内东风裕隆纳智捷和华晨汽车两大车企又被爆出申请破产。当天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表示已在浙江法庭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日前,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也进行了工商注销,处于边缘化的纳智捷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早已无人问津。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需要说明的是,此次破产只涉及华晨汽车的自主品牌部分。
紧接着今年12月份众泰新能源同样被正式申请破产清算,这已经是近一个月时间内第四家自主车企宣布破产。不同于造车新势力,众泰新能源算得上是很早入局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品牌。早在2008年众泰就开始着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同年还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型众泰2008EV。自此之后众泰新能源很快进入良性发展中,几乎每年都推出新款纯电动车型。据悉,截止到2017年,众泰新能源已累计销售超过9万辆,占全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总体销量的18%。
自此之后,众泰销量开始下滑,新能源销量也没有起色。从现有公布的销量数据看,2020年众泰新能源单月销量仅维持在110辆左右。销量表现差,再加上负面新闻不断,最终以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被申请破产清算。
从近期已经申请破产的四家车企看,无疑是在释放一种信号: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又一轮的洗牌。
近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并不景气,整体销量呈现连续下滑。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国内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和家庭拥车率已经饱和,新购用户日益减少。中国车市已经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优胜劣汰的主旋律越来越快。可以说,对于边缘汽车品牌而言,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而这一过程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车市竞争异常激烈,行业洗牌愈发频繁。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吉利、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已经扎稳脚步,拥有可观的市场销量。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像大众、丰田、本田等保有量大、品牌忠诚度高的品牌,也可凭借庞大固有用户群体,在国内市场稳定发展。反观品牌知名度不高的边缘品牌,力帆、海马、猎豹、华泰、观致等为代表的车企,不仅无法获得新用户的支持,原本积累的少量老用户也会逐渐流失,生存空间必将受到严重挤压。
究其根本,这些已经宣布破产或是处于边缘的车企,往往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以至于产销量和保有量一直不高,久而久之知名度和口碑也会急速下滑。没有销量支撑的车企很快陷入资金不足窘境,最终只能被迫退场。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曾表示,“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淘汰期,强者越强,弱者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优胜劣汰更加明显,中国汽车品牌50%我认为将在很快一段时间不复存在。”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那些没有产品竞争力的车企会加速暴露,裸泳之下的边缘车企,最终命运只能是被市场淘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欠薪半年到公司被查封,是谁杀死了博郡汽车?
引言?|?新车等不到上市了
声明一般是对外公开的,但6月28日晚上9点多,400多名博郡员工在公司微信群里,收到了老板黄希鸣的一则内部声明。
▲黄希鸣内部声明部分截图
一、声明:人待在国内,公司或将破产
声明先向大家道歉,因为多数员工已经半年未领到工资了。然后坦承:博郡“未能进入新能源产业的下半场竞争”,这相当于正式承认,博郡造车项目已经失败了。
黄希鸣还直言:“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和支持的前提下,仅靠我个人力量,实在无法短期内恢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这等于宣布,公司已临近破产状态。
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注册地址在南京市浦口区,注册资本为1.38亿。黄希鸣是博郡的创始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9年4月,博郡在上海亮相了自主研发的i-SP、i-MP、i-LP三大电动车平台,以及两款SUV——博郡iV6、博郡iV7。艺人林更新,也亲临现场助兴。然而仅仅过了一年零两个月,博郡为何就沦落到这种田地?
这份1109字的内部声明,讲的比较清楚了:
▎自去年下半年,公司就遇到了资金问题,在最大限度让利后仍未能解决,导致工资与五险一金有拖欠。疫情期间,对形势估计太乐观,未停工停产导致情况恶化。对此公司表示歉意。
▎目前,博郡没有任何有形资产可卖,一直尝试出售三年来积累的无形资产,包括车型、平台相关的知识产权,但这需要时间。他承诺无论如何都会待在国内,尽力保障员工权益。
▎博郡的三大平台有一定竞争力,样车续航可达500公里。但过于强调创新和国际化,没有把握国内变化,没有做好资金规划和应急预案,导致未能进入新能源行业的下半场竞争。
▎如今,博郡已无外部资金注入和支持,仅靠黄个人力量很难恢复正常运营,很有可能进入破产程序,希望大家体谅,并感谢还在坚守的人。希望员工能互助自救,理性维权。
声明最后,黄希鸣仍坚信,博郡汽车能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二、员工:无人上班,办公室被封
“可是,现在员工都在批量办理离职手续,有了新机会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一位员工这样对车聚君说。
据他介绍,博郡自6月中旬以来,位于上海莘庄工业区申南路515号C栋的办公室,已经没有人上班了。而黄希鸣发出声明的公司群,目前还有400多人。
“你可以理解为博郡已经解散了,这400人还没来得及离职。”这位员工补充到。
当车聚君追问,你们办离职的时候没有提出补偿要求吗?他笑了一下:我们连正常工资都拿不到,去哪儿要补偿?据悉,他最后一次收到博郡发的工资,是2019年11月。就是说,他已经被欠薪半年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员工提起劳动仲裁,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份内部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书显示,今年6月初,有博郡的员工与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主要内容为:公司在2020年6月30日支付员工2018年的13薪、以及2-4月的工资。
据悉,这只是一小部分得到仲裁调解的案例,更多的员工则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加入了一个集体讨薪群,由一个法律援助团队进行对接。律师在群里的建议是:讨薪要按法律程序来,要有法治精神;讨薪期望值要依法、依现实确定,否则会带来心理影响;讨薪过程中如有过激行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目前的进展是,5月份工资可以申请仲裁。对于之前达成仲裁调解协议的员工,如果在约定的6月30日拿不到工资,可以在7月1日起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真要到了强制执行那一步,博郡的办公室和相关资产可能会被查封。”一位法律界人士称。
但现实更残酷。6月30日中午,博郡办公楼门口停了两辆机动执法车,随后玻璃门上被贴了封条,查封单位为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至此,博郡汽车基本宣告死亡。
三、资产:变卖无形资产?桌椅更好卖
那如何善后呢?特别是员工的工资问题。一般情况下就是变卖现有资产。
但正如黄希鸣在声明里所说,博郡“目前仍处于轻资产模式动作阶段,没有土地、厂房等可变卖的资产”。那么,届时法院会不会把黄声称的关于车型与平台的知识产权拿出来拍卖?不得而知。
这些知识产权价值几何,也是一个谜。
声明中,黄希鸣分析失败原因时,第一个就提到“过于强调产品的自主创新和的国际竞争力”。意思是,博郡在正向研发上投入太多了,而且过于遵守国际标准,导致研发成本过高,造车周期太长,最终让资金链断裂。
情况果真如此吗?微博上有人提出了异议。
一位博主展示的截图显示,博郡在2018年申请了一款新车的外观设计专利,但整体造型与长安CS75几乎如出一辙。少量的变化只是:中网改为了封闭式、没有了排气系统、底盘留了了电池区域。
内部人士向车聚君证实:博郡的员工,确实有不少来自长安汽车上海设计院。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对车聚君说:如果这些知识产权真的很有价值,在过去半年多时间中,许以一个有诚意的折扣,经过正常的商业谈判,应该有所进展。一直没有着落,那只能说价格与价值偏离太远,或市场过于冷清无人敢接手。
黄希鸣在声明中也承认:从未间断过尝试将知识产权与其它厂家或行业新进者合作来回收资金,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既然没有土地、厂房可以卖,无形资产又变不了现,那只能卖一些低值易耗品了。
6月29日,有人拍下了这样一幕。办公楼里,有人在推着移动座椅向外走,应该是在变卖办公家具。旁边停着一辆博郡iV7的展车,这款据说续航超过700km的中大型纯电SUV,看来没机会驶上市场了。
四、甩锅:股东无信?管理无能?
“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和支持的前提下,仅靠我个人力量,实在无法短期内恢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黄希鸣在声明中,已经明确提到,博郡的三派股东中的两派,即投资机构与地方已经不再提供支持了。言外之意,只有技术专长和无形资产的黄本人,是无力负担目前的欠薪停工局面的。
有意思的是,车聚君在天眼查上发现,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只列出了七个股东的名称,但没有相应的股比和认缴金额,这是比较少见的。
七个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大致分三类。一类是地方,如淮安市淮阴区国资办、南京浦口经开公司、南京浦口开发区、南京江北新区投发公司等,一类是第三方投资机构,如深圳前海中科招商、中化国际控股等,还有一类是黄希鸣实际控制的咨询公司或海外公司,如Bordrin?Future、欢皓咨询等。
那四年来,博郡汽车一共投了多少钱呢?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博郡宣布投资100亿元在南京建一制造基地,2017年投资50亿在淮安成立思迅新能源公司,2018年宣布投资35亿在上海临港建造博郡新生产基地。2019年9月,博郡又宣布出资20.34亿与一汽夏利成立合资公司,以获得造车资质,同时得承担一汽夏利约4.1亿元的债务。
仅它宣布的投资总额,就达到了205亿元。但钱从哪儿来呢?
2018年财报显示,博郡汽车总资产约5.5亿元,净亏损4.79亿元,看上去和宣布的巨额投资并不匹配。为什么会这样?黄希鸣的说法是:天津和南京的地方答应了25亿投资,都没有落实到位。
“即使落实到位,恐怕也难以承担200多亿的扩张。”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称,“毕竟博郡连一款车还没造出来,没有正常的业务收入就这样铺张,确实让人不太放心。”
结果是,对于和一汽夏利成立的合资公司,博郡只实付了1410万元,只占承诺的10亿元首期款的1.4%。
“实际上,博郡这几年的投资一共才25亿元左右。”一位业内人士估计。
当然,黄希鸣也反省了自己的问题:没有很好地把握中国投资风向变化的脉络,没有做好资金的整体规划和安排,更缺乏应急预案和及时止损的举措。
翻译成白话就是:不是自己的钱,没有心疼。
▲林更新出席2019博郡品牌之夜
“黄总比较懂技术,但不太擅长管理。”一位离职的员工这样对车聚君说。博郡开出的薪水,高于业内平均水平,但员工的流动率一直偏高。前MINI设计师、曾任观致设计总监的何歌特(Gert?Hilderbrand),也曾在博郡短暂任职。“但好像这个德国人的设计没有被黄希鸣看上,于是一拍两散。”
负责对外沟通的公关总监一职,也是换过数人,最短的一任只有两个月。
看上去,这场造车运动,更像是一场游戏。
车聚小结
两年前,中国已知的造车新势力一共有73家,规划产能总和为1000万辆/年以上,而当年的乘用车销量才2200万辆。最终当年电动车的实际销量,才占了乘用车市场的5%不到。当时车聚君就写了一篇《鲜花与白骨,中国造车新势力几人能活??》,并预测到2022年,能活下来20%不错了。
现在看,还是太乐观,太天真了。
在光中路一家叫宏博羽毛球馆的墙上,至今还挂着一个红条幅:博郡汽车iV6杯第一届乒羽联赛。这个场馆和博郡办公室的直线距离只有200米,但车聚君相信这个比赛不会有第二届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多地汽车项目爆雷:新造车的沉沦与地方的哀伤
大浪淘沙后,在2020年的造车路上,新势力伤亡一片。随着一家家车企折戟,那些曾梦想打造出“中国底特律”或是要成为“新底特律”的城市,正在体味千帆过尽后的哀伤。
天津博郡的解散清算,更是为江苏的“汽车梦”再蒙上一层破碎的阴影。
2019年11月18日成立的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博郡”),是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博郡”)通过与一汽夏利混改后的结晶。自那天起,博郡将同时拥有天津、南京两大生产基地,并在上海临港、江苏淮安拥有两块规划用地。那时的博郡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原本想带着一汽夏利一起仗剑走天涯,可最后负了她也伤了她。
成立合资公司时,一汽夏利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及负债作价5.05亿元的“嫁妆”,持股19.9%。同时,832名原一汽夏利员工进入天津博郡工作。如果一切遂如心意,此段姻缘也将成为一段佳话。
无奈从今年1月起,天津博郡就陷入工资停发和社保断缴的困境。6月29日,博郡汽车董事长、CEO黄希鸣在发内部信中承认,博郡遭遇严重经营困难,现金流出现重大问题,但会努力挽回给各方造成的实际损失和不利影响。一个月之后,等来的是更坏的消息,天津博郡内部“员工安置方案宣贯版”文件流出,在承认公司已经欠发欠缴员工大量工资、社保、公积金、企业年金等薪酬的同时,也宣布控股股东融资努力宣告失败,公司已无恢复正常经营的可能性。
走向倒闭的天津博郡,映衬出了博郡的无力。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博郡如此,江苏亦是如此。除了博郡、拜腾、赛麟、前途、奇点等都成为这一轮新势力暴雷的典型代表,甚至还有亟待接受市场检阅的天美汽车、华人运通的高合汽车等。
江苏怀揣着缔造新时代底特律的梦想,敞开怀抱,出钱出力出地,筑好巢穴等凤凰归来,殊不知在时代的选择中无情地折戟,戏剧般地迎来新造车时代的“团灭”,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那些还希望通过新势力推动“千亿产业、百亿税收、上万就业”梦想的地方,是不是该重新审视一下大饼的背后,究竟是希望还是雷区?
光明与阴影拉锯着,当光源越小,变得巨大的阴影就会朝着这个世界,伸出它最黑暗的利爪,让大步流星的梦想一败涂地。这一刻的江苏,除了面对,别无他法。
难以为继的最初梦想
除了博郡强撑不了外,江苏从2016年开始招商引资进来的超15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现在只剩下4天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理想汽车进入了下一轮赛事中,银隆、奇点、前途、敏安等多家车企不仅销量惨淡,有的甚至早已破产,封存在已逝的岁月中。
如果按照美团创始人王兴的判断,未来造车新势力只会存活下来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来看,江苏似乎押中了一个宝,哪怕概率低于10%,至少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要是了解了江苏“汽车梦”的野心,这种想法估计就不会存在,甚至还会有点心疼江苏。
早在中国新能源崛起之前,江苏省就在2010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为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同时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江苏提前判断出了汽车下一轮的风口。
正如江苏所想,4年后,造车新势力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随后势如破竹,令各个地方的疯狂招徕,仅南京就大手笔到令人震惊。为了打造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南京规划出了江北新区、江宁区、溧水区、南京经济开发区等四处区域,此举意图很明显,地已给各位规划好,欢迎新势力们拎包入住。
从2016年开始,南京正式招贤纳士。2016年12月,刚在南京注册的博郡汽车落便获得地方产业基金的100亿元注资,被誉为“南京市近年来的重大工业项目之一”,占地面积2000亩。博郡则“许诺”的是一期建成后,年纯电动整车产能规模将达10万辆,而南京市对其定下了“预计年利润总额42亿元,税收37亿元”的目标。
第二年9月,拜腾智能电动汽车在南京开发区中德产业园开工,连德国前总理施罗德都亲自出席该仪式。南京市希望以拜腾为起点,让这项总投资逾110亿元打造的全球生产基地,可以让该地达成50万辆新能源整车年产能、千亿级年产值规模。
随着南京如此大阵仗地招商引资,后来加入了更多的造车新势力以及零部件企业,包括晶能新能源汽车、长安蔚来、知豆电动汽车、敏实新能源汽车(敏安汽车)、拜腾汽车、银隆新能源、天美汽车等。
看着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加入南京,2019年,南京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目标是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彰显南京特色的地标产业,达到“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水平。
按照规划,在2020年南京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便可占江苏省一半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1000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五,拥有3~5家重点骨干新能源乘用车企业,6~8家重点骨干新能源商用车企业,8~10家关键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
不止南京,江苏其它地方也纷纷跟上大哥南京的节奏中。隔壁的如皋引进了总投资178亿元的赛麟汽车,这不仅是南通单体总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也是当地“千亿级产业园”中的重要角色。当初如皋降临得多么声势浩大,那它2年多以后的“爆雷”就多么地令人瞠目结舌。随后,还有30余家新能源相关企业落户如皋,包括康迪电动车、青年汽车等。
据天眼查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截至2020年3月24日,有11,796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江苏省注册。江苏如此急于求成的背后,苦于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已久矣。从南汽归于上汽之后,江苏就再也没有强大的汽车品牌了,相比广东有广汽、比亚迪,上海有上汽,浙江有吉利而言,虽然经济排名全国前列,但在汽车品牌和知名度方面,江苏一定程度上说的确落伍了。
坊间一度来流传着这样的言论,江苏省制造业发达,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但眼下充其量也只能算作零部件配套加工集群地和整车装配工厂而已。有这么多优质的,但为何没有培养出像兄弟省份一样属于江苏的知名度高的汽车企业?
更为残酷的事实在于,当前江苏传统汽车产业乏力,如捷豹路虎、观致等传统车企下行,在乘用车领域,江苏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汽车品牌;同时各省各地之间的GDP竞赛也让地方备受压力,竞相招揽汽车产业入驻。要知道,汽车产业庞大的上下游链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以及税收收入,没有传统燃油车,那就把握住造车新势力,也未尝不可是一种好的选择。
所以对于汽车这个产业,江苏不可能放弃,哪怕各地造车新势力接连爆雷,哪怕只剩下依旧未过生死线的理想汽车,江苏追逐汽车强省梦想的脚步仍然不会停下。
乐此不疲的竞赛
不仅江苏不会停下,其它省也不会罢休。汽车产业的竞速赛,时刻都在激烈上演。近年我国新造车企业层出不穷,遍地开花,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强力引导,另一方面也和地方在招商引资上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
在2015年左右,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数十家新造车企业令人眼花缭乱,各地开启了汽车变革的竞争。各地心中有数,这个阶段谁能扶持起一家未来能领先全球的造车新势力,谁就能掌握下一个时代的金钥匙。
除了江苏,位于祖国中部地区的江西,在传统造车上不占优势,想搭上智能电动车这辆快车的愿望尤其强烈,特别是在江铃汽车乏力、昌河汽车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情况下,对造车企业的进驻,从需求甚至异常渴望。
从爱驰落地上饶,到合众进驻宜春,从国机智骏、昶洧引入赣州再到绿驰汽车落户九江,江西在很快的时间内与10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牵手,累计规划投资额超过800亿元,规划年产能高达150万辆。毫无疑问,江西是新能源汽车投资热的第一大省。是的,当发改委将新能源审核资质下放到地方时,江西表现得最为积极,率先认可了国机智骏。
不过这种风靡增长的现象很快受到关注。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地方发改委和几家急于上马新产能的新造车企业,其中江西就是典型,“江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热度全国居首,然而产能利用率却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遏制汽车产业投资过热。”
幸好江西及时刹了车,但是前期的真金白银的投入已经砸了下去,销量迟迟起不来,对企业和地方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比如之前爱驰被爆出欠薪和取消年终奖,目前上饶的基地上千号工人日产汽车不足百台。合众在宜春的基地建设进度也延期了,国机智骏每月销量只有几百辆,而昶洧和绿驰正苦于没有生产资质而停滞不前。
新势力都需要在资本的推动下维持运营,一旦烧钱的速度、资本的投资和产出的速度不匹配,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是迟早的事儿。更为严峻的事是从去年资金,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销量远远低于预期,僧多粥少的局面势必会将不少的蛋糕分食者逐出棋局。似乎可以预见,如果新能源市场环境没有及时向好,头部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发力带来的竞争继续恶化之后,下一个新势力团灭的省份非江西莫属了。
汽车项目几乎是每个省市的重点项目,而且不少地方都希望将自己的家乡打造成新时代下的底特律。但是从美国底特律的没落到中国底特律重庆的困境,都告诉行业一个道理,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但降温得猝不及防,不是谁都能承受。
或许那个时候和江苏一样,地方出资的资金打了水漂,规划的基地停摆之后留下的烂摊子又该如何收场?对地方来说,几个亿的投资都是小钱,顶多算是交了学费而已,至少项目引进了,推动产业链建立好了,就算上家倒闭了找个下家接盘就行。只不过跟随企业的员工,无数的家庭面临失业风险,之后引发维权讨薪,这又是何等的哀伤。
实际上回想20年前那波中国汽车品牌的风潮时期,和当前的新势力造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一波自主品牌的兴起,“门外汉”也开始觊觎中国蓬勃发展的汽车新时代。波导汽车、奥克斯汽车、双环汽车甚至更多叫不上名字的跨界造车,何尝不是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只是规律给他们上了一课——造车不易,不是谁都可以。随后成功者寥寥无几,而众多的跟随者,仅仅成为中国汽车发展中的一粒细沙,很快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这场之下,项目为王、招商KPI等是否实事求是,汽车产业的机遇是不是真的就适合当地,客观规律和商业进程究竟是什么,这值得每位地方招商者和掌舵者深思。
甘芳利/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些自主汽车品牌,为什么消失了?
2010-2020年这十年间,中国一直是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市场,持续碾压曾经的老大美国。在国人旺盛消费能力的推动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也在这十年间持续发力,推出了不少销量和产品力都让人印象深刻的车型。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消费者的选择大幅增加,同级别同价位不再只有那么几款车可以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少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营销策略出现失误的自主品牌,也在这十年间纷纷倒下。
双环? 消失时间:2016年?双环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厂,以生产“山寨车”闻名,例如山寨本田CR-V的来宝SRV、山寨宝马X5的SCEO,以及山寨smart的小贵族。
21世纪初到2010年前,由于自主车企研发能力不足,加之国内廉价车的选择不多,因此这种山寨外国品牌外观设计的做法在当时确实比较吃香,双环能让人们花很少钱,就能买到一台看起来十分有面子的大车,于国情来讲,还是值得肯定的事,这也让双环赚到了第一桶金。
不过,双环既没有用赚到的钱扩大生产线,也没有用这些钱进行新产品研发,导致整个品牌卖来卖去也就那几款山寨老车,逐渐丧失了竞争力。加上双环的可靠性十分糟糕,国内国际还惹上不少官司,导致口碑和销量在2010年后双双断崖式下滑,最终在2016年宣告破产。
双环的遭遇,完全就是咎由自取,山寨一时爽,但不能靠山寨活一辈子。消费升级和用户对汽车认知水平的提升,使得汽车厂家必须不断提供更加优秀的产品,才能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不思进取只会被市场淘汰。
当时很多自主品牌也是靠山寨发家,但后来都自主研发新产品存活下来,正面例子就是长城。早期的赛弗、迪尔其实是丰田老款4runner、海拉克斯的山寨品,但长城后来也逐渐从山寨走向山寨基础上改进(哈弗CUV)、逆向研发(老款哈弗H6)、正向研发(WEY)的道路,如今甚至成为中国品牌SUV的代名词。
青年莲花? 消失时间:2019年?此莲花,非彼莲花,青年莲花并不是真正的英国跑车品牌莲花(路特斯),它旗下的车型实际上是马来西亚汽车品牌宝腾的换标产品。
青年莲花始终就没有得到国人的认可,要说为什么,一是因为它的产品的“东南亚风味”确实是太浓了,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用车需求;二是用“莲花”二字作为品牌名称,确实有点侮辱了这两个字和那个真正的莲花品牌,脑海中的英国赛车品牌跑车,现实中却变成闻所未闻的二流山寨品牌买菜车,试问谁也接受不了。
可以说从这个品牌进入中国开始,就注定是一场闹剧,取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品牌名字,也注定只能沦为笑柄,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威麟/瑞麒? 消失时间:2013年左右?威麟和瑞麒两个短命鬼隶属与当年的自主品牌一哥奇瑞,其中威麟主打硬派SUV和轻客产品,瑞麒负责冲击合资品牌轿车市场。
威麟由于品牌知名度不足,旗下产品没有获得很好的销量,而瑞麒虽然也摆出了刷纽北赛道圈速等各种噱头,但在2010年左右,的国人对于售价逼近20万的自主B级车的接受度是相当低的,所以瑞麒的销量也十分惨淡。奇瑞为了不让它们继续烧钱,只能在2013年左右把这两个品牌关闭。
可是,奇瑞貌似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后来又玩起了观致和凯翼这两个新品牌,然后结果又是玩砸了,就又把这俩品牌卖了出去,然后现在又开始玩两个新的品牌......
一汽夏利? 消失时间:2019年?夏利的名字,在老司机心目中可谓大名鼎鼎,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满大街都能见到的品牌,却在去年宣告破产。
夏利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四个字——不思进取。在很多自主品牌都推出大量新车,甚至恨不得每年都改款的情况下,夏利依然固守十多年前的产品和技术,吃着90年代的老本,与21世纪严重脱节。
此外,夏利似乎也不知道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已经发生变化,或许在90年代,受限于消费水平,国人大多只能买得起廉价小型车,但21世纪后,紧凑型车、中型车、SUV、MPV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纷纷爆发,夏利却无一例外地全部错过了,根本就没有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请问之前赚那么多钱,不搞研发,都用哪去了?
哈飞? 消失时间:2018年?哈飞这个品牌很多老司机也是相当熟悉了,、路宝、民意这些小型车和微面也都是大家小时候常见的车。可在最近几年,我们就看不到有人买哈飞的新车了,直到2018年传来破产的消息,我们才重新注意起它。
其实,哈飞失败的原因与双环、夏利很相似。与双环一样拿来主义,完全没有自己的技术积累;与夏利一样既不更新现有产品,又不因应国内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出新产品。
而且哈飞与国内的一家发动机生产厂家东安动力隶属同一集团,当年很多自主品牌都没有能力自产引擎,大多购东安动力旗下东安三菱的发动机,因此当年的东安动力如日中天,一个集团内的哈飞就算亏损,也能拆了东墙补西墙。而如今东安早已不如往日风光,吃惯无忧米的哈飞,在红利期过后也只能跟着一起完蛋了。
写在最后?通过这几个失败的自主汽车品牌的遭遇,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汽车品牌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获得自主创新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硬道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重磅推出全新品牌“智己”!这是要智己跟智己玩吗?
11月26日,上汽集团“一号工程”秘密筹备多时的“L汽车”项目终于浮出水面,并正式定名为“智己汽车”。
“智己”,取自《周易》,意为以智慧周全万物,“智己汽车”则寓意缔造人车共生的智慧出行新时代。
创始轮融资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完成,三大巨头的鼎力支持,使智己汽车成为国内首个创始轮即达百亿量级的汽车科创公司。
评论认为,这是上汽集团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上汽在品牌向上之路上发起的新一轮冲锋。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品牌向上既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所需,亦是突围之举。
过去,自主品牌汽车大多以低端形象示人,近年来自主品牌纷纷努力“向上走”,推出了众多高端化车型,欲与合资品牌一决高下。
不过,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取得向上突破的中国品牌寥寥无几。在品牌进阶之路上,上汽集团也从未放弃对向上的渴求。
2016年4月,打着“中国首款新能源中高级轿车”的旗号,荣威e950上市。对上汽荣威来说,新能源更像是e950的外衣,高端才是这款车存在的内核。
推向市场第一年,e950虽然取得了几千辆的不错销量。然而,随着订单的消耗完毕,e950露出了产品力不足的“底裤”,销量日渐式微,每月销量跌到仅有几十辆,彻底被边缘化。
如今,e950已经停产,终被市场抛弃,也被上汽荣威抛弃,没有一丝挽留。在上海,之前比较多的e950滴滴专车,也渐渐消失匿迹。
e950最终以失败告终,也意味着上汽荣威的第一次品牌向上行动宣告破产。
梦不停,心不死。e950的失败,并未换来上汽的教训,而是再接再励地加大筹码。在e950项目之外,2014年,上汽荣威悄悄准备着另一个重大项目——MARVEL?X。
荣威MarvelX于2018年8月底上市,从名字就能看出荣威的野心——借“漫威宇宙”这个**界最强IP之名,试图打造一款自主汽车行业最强最科幻最具未来感的纯电动旗舰SUV。
实际上汽荣威对Marvel?X这款车也算是下了血本的。荣威MARVEL?X是上汽耗时4年举集团之力的作品,不可谓不重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作为荣威冲击高端纯电市场的头牌,在过去的两年里销量非常惨淡。
自上市以来,Marvel?X的月销量最高也仅有1185台,此后则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甚至还一度出现负销量,着实令人唏嘘。
高端品牌的发展,需要车企自身拥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口碑来支撑,在中低端市场都还站不稳的汽车品牌,一味冒进追求高端市场,无异于饮鸩止渴。
消费者也不傻,这些所谓的高级品牌,本身都是出自低端品牌的OEM。当你连低端的产品都没做好的时候,谁会为你的高端品牌买单呢?
再说几句
一些品牌在急于“向上走”的同时,却连一些售价8至10万元的车还要依赖外资技术生产,完全缺乏潜心自主研发、踏实打好技术基础的作风。
一没新能源技术足够的积累、二没新能源市场满意的口碑支撑,上汽集团又推出了一个“L汽车”要打造国产中高端新能源车,成功率有多大?
“这个世界,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这句话曾经出现在观致品牌的宣传语中。眼下,这句话也适用于上汽智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