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几年_小米汽车保值率怎么样
1.特斯拉取消7天无理由退车 你怎么看这个汽车界的“小米”?
2.用过华为,小米,OV苹果手机的最大痛点是什么?
3.威马汽车陷入困局,给新能源车主敲了警钟,买小众新能源车要三思
特斯拉取消7天无理由退车 你怎么看这个汽车界的“小米”?
特斯拉是一家科技公司,并不是传统的汽车企业。
随着特斯拉降价引起不少消费者愤怒之后,特斯拉于10月17日宣布“特斯拉信心保障计划”正式终止执行并下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斯拉真的就这么膨胀了么?
#特斯拉:一家科技公司
就如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特斯拉并不是一家传统的汽车企业,它就是科技公司。与美国苹果公司、国内的小米公司一般无二,你会说他们只是一个手机公司或者电脑公司么?并不会。
他们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苹果公司的优势是极度安全的iOS系统,小米在家居、生活、家电、手机、电脑等领域产品的高性价比等等。
而特斯拉与传统造车企业或者说国内造车新势力相比,优势也非常明显,就是其优秀的三电管理系统、优秀的续航、优秀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等,这些都是中国新能源企业目前还无法与之抗衡的地方。
#事出有因,市场已经成熟
特斯拉信心保障计划存在的理由非常明确,与特斯拉完全采用线上购买服务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就如我们平时在某宝购物一般。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那个公司销售新车完全采用线上下单方式,即便你去特斯拉线下门店,销售同样也是采用线上下单模式为消费者订购车辆。
而此协议存在的理由便是,能够让那些没能实际接触到车辆之前的消费者,能够放下戒心,对特斯拉保持足够的信任。这也是为什么,该保障计划敢于规定,如果特斯拉车主对新车不满意,可以在车辆交付7日内退换车辆,并且特斯拉会在30天内退还扣除下单后即不可退的1000元之外全部车款。
如今,特斯拉依旧稳坐全球新能源车企的头把交椅,特别是中国汽车市场。此前二季度特斯拉公布的销量数字中,特斯拉全球交付新车约9万辆,中国汽车市场交付新车3.1万辆,占比超过30%,占据约三分之一份额。
根据沟通了解到,目前购买国产特斯拉Model?3的消费者依旧非常多,且订单一直处于排队状态,也就是说虽然连续的降价让车主比较气愤,但购买国产特斯拉Model?3的消费者依旧络绎不绝,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对于特斯拉而言,“信心保障计划”计划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可以省下不少处理退车事物的资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他领域。
至此,特斯拉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营收仍然在增加中,销量也在不断增长,但这并不足以让应对“赌约”。
#“赌约”在即,特斯拉需要更多钱
在此前的降价中,特斯拉官方称“得益于先进的软件技术和效能优化”,让国产特斯拉Model?3有了更多的降价空间。而马斯克也曾表示,若能够保持单车约25%的稳态毛利,且成本能够继续下降,不排除国产Model?3还有降价的可能。
要知道,国产Model?3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达到约70%左右,如果能够完全实现100%国产,价格维持在20万元左右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马斯克曾经表示过特斯拉在尽可能生产更低价格的产品。
除了成本方面的优化之外,特斯拉降价的另一个原因,便是与上海政府的“赌约”。特斯拉当时能够以低于市场价十分之一的价格(约10亿元)拿到上海地皮,是因为与上海政府之间存在一份协议。
特斯拉与上海“对赌”协议,在到达2023年时,每年要上缴约22亿元人民币的税。也就是说,特斯拉每年销售新车必须达到约50万辆,才能在营收和支出之间找到平衡点。而根据有效数据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仅为32万辆,距离50万辆的目标还差不少,而时间却仅剩不到2个月,这也是特斯拉选择降价换取销量,取消“信心保障计划”降低运营成本的原因。
要知道,马斯克此前不久刚刚宣布解散其总部核心公关团队,因为马斯克要本人亲自上,这也是降低运营成本的一种方式。
#深谋远虑、用心良苦
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中国下的一盘大棋。
在特斯拉未进入国内之前,国内企业制造的新能源车型,大都存在质量差、续航差低等问题,同时还有不少企业存在骗补的情况。而这一切在引入全球新能源车型“巨头”特斯拉之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就与当年,国家以巨大的优惠政策引入国外车企的做法一致。通过合资,向国内企业输入技术和经验,扶持国内品牌成长。这一点,从中国汽车品牌近十年的发展史就能看的出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特斯拉进入中国之后,通过在国内建厂投资生产,旗下产品的价格得以降低。国产特斯拉Model?3凭借超高性价比的售价,以及强大的产品实力,迅速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甚至销量一时间直接占据豪华中型车榜首位置。
国产特斯拉Model?3的销量不断攀升,也使得特斯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张。同时,也造成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可以啃食的市场缩减明显,也正是因为如此,让许多停留在PPT上的企业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当中,淘汰了一部分浑水摸鱼的企业。
当然,引入特斯拉成为行业标杆之后,也带来不少好处。那就是真正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比如蔚来、小鹏、威马、比亚迪等车企,也逐渐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开始崭露头角。
特别是随着国产特斯拉Model?3售价的不断走低,小鹏P7、比亚迪汉EV等车型的在定价时有了参考,而不是明显虚高。正所谓,有竞争力才有成长。
#被伤透的“韭菜”
OK,话说回来,之所以“韭菜”这个词能够在汽车圈火起来,还是因为不少特斯拉Model?3的车主在购买爱车后,特斯拉官方接连不断宣布官方降价,让车主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这些车主深感自己犹如“韭菜”一般,被割之后仍然充满爱意。而另一波新的“韭菜”正在孜孜不倦的成长,等待“韭菜”成熟之后,继续被特斯拉收割。
自特斯拉Model?3国产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在2019年5月上市至今,这款车型已经阶梯式降价多达6次,而最新一次降价则是在2020年10月1日,由26.97万元降至24.99万元,直接进入25万以内。这样的售价不仅仅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造成压力,同样的与传统内燃机中型轿车形成竞争。
当然,最受伤的还是当年以近50万元价格购买进口特斯拉Model?3的那些车主。
#特斯拉有错么?
从近日公布的一份德国本土市场销量来看,2020年1-7月汽车品牌销量榜中,特斯拉仅位居27名,仅销售新车5306辆同比下降22.2%。
再来看看特斯拉在国内的表现,仅9月份特斯拉Model?3一款车型销量就达到1.13万辆,相较于蔚来不足5000辆的销量数字,足以说明中国汽车市场对特斯拉的重要性。
随着“赌约”临近,特斯拉必须有所动作,不然将会面临土地被收回的尴尬境地。同时也因为,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只有中国对于新能源车型有着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特斯拉必须在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展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使品牌有着足够多的用户基数,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那么特斯拉连续降价有错么?
个人觉得特斯拉没有错,作为有着科技属性的世界级公司,需要不断的,及时顺应市场变化做出决定性的判断,这对于目前并不是那么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决定,公司就可能面临破产等致命性的问题。而特斯拉不断降价,虽然对于老车主来说并不友好,但对于生存而言,特斯拉也明白什么更加重要。
用户有错么?
个人觉得用户也没有错,这只是市场变化所致,这是生意。我们习惯了几十年来,传统车企的造车理念,以及在销售、售后等方面的固有思维。
而特斯拉其实更像是一个电商,销售的并不是汽车,而是技术。从前段时间特斯拉开始支持OTA付费升级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后排座椅加热等功能就能明显感觉到,这是汽车领域一种新的营销逻辑和策略。
此外,就目前国产特斯拉Model?3的售价与其他车型相比,已经有着非常高的性价比了。咱们换种说法,假如你在网上购买了打折的机票和物品,官方后来又进行更低折扣的活动,难道你会要求卖家退你钱么?不能吧,同样的逻辑,这只是官方的营销策略而已。
而且,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也一向偏低,这与传统内燃机车型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既然选择购买新能源车型,就要开始转变处我们固有的消费观念,购车前做好足够的了解。
还是那句话,早买早享受,既然不能改变,为何不尝试接受呢!
总结:
在特斯拉没有进入国内之前,我们看到的、接触到的新能源车型都是什么状态,虚标续航,上不了高速,品质差,安全性差等,问题多到一只手数不过来,那个时候我们同样无法改变。
如今,我们中国品牌也有很多高品质新能源车型在售,比如小鹏P7、比亚迪汉EV、蔚来ES6等等车型。也正是有了竞争,才有这么多高品质车型的出现。
而特斯拉作为一个科技公司,随着制造成本的降低和变化,在售车型的价格也会随之变动。对于那些潜在消费者而言,这都是很好的消息。
从另一方面来说,相较于那些传统车企,同一款车型卖了十几年,品质未做提升,可售价却是一路飙升。许多事情还是要从多方面去思考,一味的纠结并不能改变什么,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用过华为,小米,OV苹果手机的最大痛点是什么?
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用过的机型很多,这里单说一下近年来的旗舰机,华为、小米、苹果、OPPO的旗舰机都用过,VIVO只用过中端机,所以这里不做介绍。
这部手机刚上市我就下单了,买的是5G版本,用到现在一共跌落两次,机身留下了不可修复的摔痕,但是屏幕以及其他硬件没有损坏,质量还是不错的。
这款手机的优点太多,比如外观特别炫、拍摄效果好、做工精致、信号超强、功耗和发热处理的特别棒……有太多太多的优点。
最大的痛点就是没有实体音量键,这是一个很不好用的设计,在屏幕上控制音量大小,总觉得怪怪的,特别不适应。
我入手的是透明尊享版,被外观和配置吸引了,用了没多久就送给我外甥了,小学生对小米手机的情怀不是我能理解的。
这款手机的优点就是配置特别高,外观特别有 科技 感,在当时可以吊打很多机型,价格也不离谱,骁龙855的 游戏 性能真的不错,这款手机的屏幕显示效果也特别棒。
最大的痛点就是断流,尤其体现在 游戏 中,我以前喜欢玩王者荣耀,团战很耽误事,据说小米10也有这个问题,这里不做分析,只说说使用情况。
iPhone11系列最便宜的手机,后置摄像头丑了一些,其他方面没有问题。
这款手机的优点就是系统的稳定性,很少出现系统崩溃和应用崩溃的情况,大赞!
痛点就是信号真的一般,去稍微偏远的地方,iPhone11的信号特别差,跟Mate30pro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在市区没有问题。
当时买这部手机的主要原因就是“真全面屏”,升降式摄像头很炫。
骁龙845的性能很不错, 游戏 方面也可以,但是这款手机最大的亮点就是做工特别好,越看细节越喜欢。
痛点就是升降式摄像头那里太容易“藏污纳垢”,因为升降面积大,里面经常有很多灰尘,并且手机壳很难买,全包式的摄像头位置需要用双面贴固定,还总掉,很烦,最后送给老妈用了。
每部手机都有优缺点,人都不存在完美一说,更何况数码产品呢。
下面完全是我个人的感受,可以作为参考,当然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心声:
华为优:
换代升级感知明显,外观改变巨大,配色多且好看,可以隐藏刘海,芯片以及相关技术升级带来的体验提升感知非常明显,照相表现出色,流畅不卡,系统功能对工作非常有帮助,指关节截屏录屏方便,续航厉害,充电快,有红外和可以用到的NFC,信号好,数据迁移方便,自带双开,应用锁,通话自动录音等等;
华为缺点:
屏幕素质配不上价位,默认UI不好看,拨号没有MIUI的钢琴音,屏下指纹识别速度慢且失败率高(Mate20 Pro UD),没有双击亮屏,蓝牙耳机 游戏 延迟上的体验没有AirPods好,免费云没有小米的多(小米给我的是16GB,华为是5GB),价格不亲民,外放音质一般般;
苹果优点:
3D touch,过渡动画流畅自然,自带股市APP,LCD,一键静音,独占APP多(例如我喜欢玩的sniper),强权特权(微信被要求开发暗黑模式),耳机+手机 游戏 无延迟;
苹果缺点:
太多不适合工作使用的点了,例如没有红外(控制空调+投影仪),通话录音(证据),逼近win体验的文件系统,充电慢,信号差,触屏间歇性失灵(不适合玩音乐 游戏 ),iCloud非常坑爹(曾经损失过一整个相册,以前有回答过),没有长按下拉图标进入设置,APP不能够限制广告(小 游戏 广告比安卓多太多太多,广告控制方面苹果简直是弟弟),权限控制非常粗糙,安卓主流系统都可以精确到控制APP任意一项行为和权限了,iOS还需努力,拨号键盘一言难尽,更别说拨号音了,DIY空间小(不越狱的前提下),拍照不讨眼球喜欢(也没得选),价格太特么高了(SE除外),已经是奢侈品了,刘海丑,外观丑,配色丑,重,太宽,强权特权( 游戏 安卓和苹果不互通,换个设备我的金币体力钻石全部为0),APP贵(同样的在安卓上便宜甚至免费)等。
OPPO与VIVO:
这两款拍照技术很强大,美少女的修图利器,当然它们的“高价低配”也一直是吐槽对象,旗舰机的处理器还是比较高端,但是一般的机子就不值得一说了。比如我18年暑假用的X21,当时也是旗舰机之一,但是安兔兔跑分比iPhone6s低了可不止一点,而iPhone6s可是2015年的产品,当然现在也仍有很多朋友在用,事实胜于雄辩。
最大痛点就是为什么国人不支持国货呢。哪怕他们做的不好。后边有十四亿人支持。慢慢改进。总比用大鸭梨强吧。拿国人钱去支持外敌。比如某些国家 汽车 都必须买国产的。人家都很自觉买国产。只有民族一条心才能振兴中华。
华为手机的痛点在于:除自带和微信外的所有app都有后台推送不及时或干脆不通知的问题
例如我永远收不到同事的钉钉电话 再例如我永远收不到新邮件提醒
虽然这些对我的工作造成不了任何影响 但还是要逼死我这个强迫症
不知道是安卓手机的通病还是什么...啊紫色的iphone11真有点好看[二哈]
高端机在拍照、性能和系统方面很不错,唯一痛点就是保值率很差,往往半年就出现大幅降价;中端华为荣耀手机往往做工比较差,屏幕画质表现不佳,比如说荣耀V30、华为nova6等都是LCD屏设计,画质表现往往不如同价位友商产品!千元机华为几乎没有短板,售后也跟得上!
配置往往对得住价格,可手感很笨重、用料不大方,高端机型降价比较快!中低端手机发热比较严重!
高端机价格太过昂贵,中低端手机往往细节偷工减料,比如说缺少NFC、红外遥控、塑料外壳等
和vivo一样,高端机价格偏贵,中低端机型CPU一般
这几年iPhone保值率很差,往往发布一年就缩水超千元,iPhoneXs max甚至贬值超4000了。iOS平台软件虽然纯净,可很多 游戏 和优质应用要付费,不像安卓那样开放。旧款机型没有超级夜景和AI美颜功能也是一大遗憾!
希望推哥的回答对你有用!
不能加好友喷。
卡
我用小米,一切都很好
建议安卓手机买一个,苹果手机买一个
安卓卡,听说信号好。苹果流畅,听说信号不好。
威马汽车陷入困局,给新能源车主敲了警钟,买小众新能源车要三思
造车新势力就像一座围城,一边是官宣造车已久的小米汽车,不断“泄露”新车的车身、内饰等设计信息,另一边则是曾经风光的威马汽车,被传深陷困局,停产、欠薪、闭店。
威马的困局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它只是新能源汽车角逐赛的一个缩影,给新能源车企和车主都敲响了警钟,车企不进则退,车主买小众新能源车型一定要三思,如果对新能源汽车不够了解,买了后悔都来不及。
威马是如何从头部“造车新势力”车企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2年前,威马与蔚来、小鹏、理想曾被外界称为“造车新势力F4”,即“蔚小理威”,在2021年威马销量虽然只有4.42万辆,但却排在小鹏、蔚来、理想、哪吒之后,自2021年下半年,威马开始“掉队”。
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从2021年10与至2022年3月开始A至D轮募资,累计募资超过350亿,但没想到,2022年前10个月,威马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跌破3万辆,在威马最风光的这3年里,亏损高达170多亿,亏损面连年扩大。
虽然蔚来、小鹏这几家新势力车企也连年亏损,但他们陆续成功上市,获得持续资金注入,得以维持研发、市场、渠道的支出。而威马汽车连续几年多次尝试IPO均未能成功,面对巨大的支出压力,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陆续流出各种传闻,“降薪、裁员、停产、欠薪、关店”。
一旦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员工、经销渠道流失,车辆也就无法交付,没有了销售收入,又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想要重返新能源市场,实在太难,从这些信息中不难看出威马的日子很辛苦,留给威马的机会和时间都不多了。
2年的时间,共有27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或是破产或是重组。
新能源汽车领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可以说年销10万辆的新能源车企,市值轻松超过年销50万辆的传统车企,仅凭高市值这个亮点就吸引了越来越多巨头跨界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过去的几年时间内,全国掀起了新能源造车浪潮,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入这个围城,当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极限时,必然要接受“洗牌”,优胜劣汰,这是不变的市场规律。
正如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所说“未来3到5年里,能有4到6家成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活下来就不错了”,正如10年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一样,最终能留下来还要靠产品技术研发、完善的全生态产业链、不断累积市场和用户口碑。
对于那些即将买车或是换车的车主,很有必要提前多了解一些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以免买了又后悔,这里聊聊几点关于新能源汽车真实的用车心得。
不管是纯电动车型、插电混动还是增程式车型,这些新能源汽车都有4个共同的优势,即省“油”、动力性能、驾驶舒适性、智能科技感都远超同级燃油车。
1、1公里电费还不到1毛钱,出行成本非常低。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百公里耗电算16度,使用家用充电桩,晚上谷电,1度电约4毛钱,这样算下来,平均1公里仅需7分钱左右,对比传统燃油车,百公里油耗算8L,平均算下来1公里油费至少需要6毛钱以上。
假如1辆车我们开10年,每年行驶1.5万公里,15万公里后,电费大概只需1万块,而油费至少需要9万块以上,行驶里程越多,省下来的钱越多。
2、纯电动汽车依靠电机驱动,电机扭矩远超发动机,动力输出及时且平稳,20多万的纯电动车,4秒内即可破百,轻踩一脚电门,推背感随之而来,动力性能堪比四五十万的燃油车,容易晕车的朋友要当心了。
3、电机驱动,坐在车里显得非常安静、舒适,再也听不到燃油发动机的抖动感与噪音,传统燃油车为了提升NVH舒适性,要花电车几倍的成本在隔音降噪上。
4、外观、内饰、智能、科技感,这些都是新能源车一直以来的亮点,是传统燃油车没法比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上“绿牌”,不限行、不限号。
当然了,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很明显,但买车别只看优势,其实缺点才是看一辆车适不适合自己的关键因素,从这一点来看,目前阶段新能源汽车同样也存在3大痛点。
其一、充电慢、充电难,目前阶段,充电桩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人流、车流比较集中的地段,一旦到了一些地级市、县城或者上了高速公路,充电桩普及率还比较低,遇上逢年过节,服务区排队充电的场景历历在目。
另外,个人安装家用充电桩也需要一些条件,很多小区需要买车位或者有其他一些硬性要求,导致很多车主买了车也只能到外面公用充电桩充电,相对来说,费时、费心。
其二、新能源车保值率整体偏低,新能源车型更新换代很快,无论是续航里程、充电速度还是车辆性价比都会有很大变化,加上市场上保有量比较少,缺乏一些市场标准,虽然前两年保值率还不错,但三五年以后,同价位车型,新能源车总会比燃油车少卖至少10%。
其三、车主顾虑多,比如整车稳定性、续航焦虑、电池寿命、电池安全、电池价位、新车溢价高、售后等因素,很多车主仍然不会选择新能源车。
总之,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本身以及对应的基础设施还有待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家车企技术研发水平、整车稳定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参差不齐,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计划入手新能源汽车,还是有必要选择技术强、背景实力强、产品口碑好的车企和车型,尽量避开一些小众车型,以免后期被“割韭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otor杂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